楹联俗称什么?

楹联俗称什么?最早使用的目的是什么

楹联俗称什么?

楹联俗称什么?最早使用的目的是什么

读音:[yíng]

楹联俗称 : 对联

汉语注释,

楹联 [ yíng lián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yíng lián ]

    挂或贴在楹上的对联,泛指对联。


百科介绍,

楹联 一般指  对联  (语文 文学 名词)

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

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起源秦朝,古时称为桃符。关于中国最早的楹联,谭蝉雪先生在《文史知识》1991年第四期上撰文指出,中国最早的楹帖出现在唐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28
楹联又称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有偶语、俪辞、联语、门对等通称,以“对联”称之,则开始于明代。 它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它与书法的美妙结合,又成为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
对联,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第2个回答  2020-04-28
楹联,亦称“楹帖”、“对子”、“对联”。
由上、下联组合,是悬挂或粘贴在壁、柱上的联语。如新春佳节张贴于门上的“春联”。字的多寡无定规,一般要求对偶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特多的长联,叫“龙门对”。
起源于秦朝,古时称为桃符,意在祈福灭祸。
关于中国最早的楹联,谭蝉雪先生在《文史知识》1991年第四期上撰文指出,中国最早的楹帖出现在唐代。他以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卷号为斯坦因0610号敦煌遗书为据。
第3个回答  2020-04-28
对联俗称对子,雅称楹联。楹联用于殿堂,内容限于政论、处世、哲理、家训等。而对联除上述内容外,可涉及各个领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