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早》 文中具体描写梅花冰清玉洁的韵致的语句是? 作者为什么要在《早》一文中写梅花?

这是《早》的课文:深冬,酿雪的天气。我们在绍兴访问三味书屋。从新台门走几分钟,过一道石桥,踏进坐南朝北的黑油竹门就到了。

三味书屋是三间的小花厅。还没进门,迎面先扑来一阵清香。那清香纯净疏淡,像是桂花香,又像是兰花香。细想又都不像,因为小寒前后,桂花早已开过,兰花却还要迟些日子才开。是什么香呢?据说“三味”是把书比作五谷、蔬菜、点心的,也许这就是书香?三味书屋是几十年前的书塾,当年“诗云”“子曰”,咿咿呀呀的读书声,街上都能听得到。

书屋朝西,门两边开窗。南墙上有一个圆洞门,里边有小匾,上题“停云小憩”。东面正中挂一幅画,画上古树底下伏着一只梅花鹿。那是当年学生朝着行礼的地方。画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朴素的八仙桌,高背的椅子,桌子上整齐地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不常使用的戒尺。学生的书桌分列在四面,东北角上是鲁迅用过的一张。当年鲁迅就在那里读书、习字、对课,或者把宣纸蒙在《西游记》一类的小说上描绣像。现在所有书桌旁边的椅子当然都是空的。想到几十年前若是遇到这种情形,寿镜吾老先生该会喊了吧:“人都到哪里去了!”默默中我仿佛听到了那严厉的喊声,同时记起鲁迅在文章里写过书屋后面有一个园子,园子里有许多蜡梅。

我忽然明白了清香的来源:是蜡梅花。

迈进后园,蜡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早啊!鲁迅的书桌上就刻着一个“早”字。

这个早还有这样一段来历:那年鲁迅的父亲生了病,躺在床上。鲁迅一面上书塾,一面要帮家务,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有一天早晨,鲁迅上学迟到了。素以品行方正、教书认真著称的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说了这样一句话:“以后要早到!”鲁迅听了没有说什么,默默地回到座位上。他在书桌上轻轻地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是啊,的确要早。要珍惜清晨,要珍惜春天,要学梅花,作“东风第一枝”。

文中具体描写梅花冰清玉洁的韵致的语句是: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

作者在《早》一文中写梅花的原因是:一年之计在于春,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要珍惜清晨,要珍惜春天,要学梅花,作“东风第一枝”。

《早》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下的一篇课文,作者吴伯萧。

扩展资料

课文8个自然段,分为三段:

第一段:(1)讲深冬,我们在绍兴访问三味书屋。

第二段:(2~4)讲三味书屋的陈设。

第三段:(5~8)讲由腊梅花开得早,想到鲁迅上“早”字的来历。

这是精美的游记,通过对三味书屋的陈设、腊梅花以及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的描述,教育人们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吴伯萧在师范大学读书时即开始文学创作,写了《白天与黑夜》、《塾中杂记》等文,发表在《京报》《晨报》上。后来又写了《羽书》《马》等,收在生活出版社出版的《羽书》集子里。

抗战后参加革命,1938年到延安,曾任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秘书长。他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担任过东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解放后,他主要从事语文教材编审的领导工作,长期担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并坚持散文创作。

六十年代初,正值我国三年困难时期,应人民日报的要求,吴伯箫先后写了《北极星》《记一辆纺车》、《歌声》等二十多篇散文,后收为集子《北极星》。

在这些散文中,作者热情宣传了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和作风,歌颂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激励人民战胜困难,夺取新的胜利。这组散文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浓郁的时代色彩,并有着相当高的艺术水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14
1、 文中具体描写梅花冰清玉洁的韵致的语句是?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
2、作者为什么要在《早》一文中写梅花?一年之计在于春。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早啊!鲁迅的书桌上就刻着一个“早”字。鲁迅写“早”,其实不仅仅是说要早到校,而是一生都在恪守的信条。鲁迅为此奋斗了一生 ,是啊,的确要早。要珍惜清晨,要珍惜春天,要学梅花,作“东风第一枝”。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