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怪坡是什么原理?

如题所述

沈阳怪坡是心理学和物理学的原理创造的。

心理学知识:造成视觉差,凭感觉判断怪坡的“上下坡”,怪坡的石柱是倾斜的,在“下坡”进口处匠人特意把地面做了修饰,把左边的地面创造得比右边的地面高,让人视觉误差更大!

怪坡路面是土路而不是钢筋混凝土路面或沥青路面,因为钢筋混凝土路面和沥青路面十分光滑,可以用肉眼判断出怪坡中哪一段高哪一段低(怪坡路面并非是一条直线),怪坡的雕像也不是水平的。

物理学知识:是否有坡度,不是看参照物(坡中的石柱、天空、对面的山),而是用重力的方向判断,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可以用铅垂线判断)。

扩展资料:

怪坡是一条长80余米,宽约25米,呈西高东低走势自然形成的斜坡,它位于东经123度03分,北纬42度,海拔153.1米,在沈阳市沈北新区清水台镇帽山西麓,面对旷野,背依群山。

沈哈高速公路纵穿景区境内,西距贯穿南北的国道102线1.32公里,南达东北名城沈阳30公里,北往辽金重镇铁岭28公里,东向煤都抚顺30公里,距《刘老根》续集拍摄地清河风景区90公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沈阳怪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17

对怪坡形成的原理,说法有三个: 

1、磁场原理:有人认为在怪坡西侧有一磁场或引力场,足以吸引各种车辆或行人轻松西行,但至今未能探测到磁场发生地及强度。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曾带着大小两个球体篮球和铁球亲临怪坡测试,结果两个球体都是向坡上滚动,所以磁场这种说法被否定。

2、重力位移原理:地球上的物体都受地心引力作用,物体沿坡下滑,也是由该物体受地球体引力所起的。由于怪坡上的物体不再向坡下滑而是向坡上移的现象就已经脱离了经典力学的一般情况,由于某种原因重力场上的某个或某几个点分布异常这是完全可能的。

但产生这种现象它的范围不可能只限制在这条长80余米,宽约25米的坡,可是怪坡附近,却再也找不到这种现象了。

3、视觉差原理:由于怪坡特殊的地形、地貌,造成了视觉上的误差。但是在坡上无论是用水平仪测量还是测海拔高度,坡度和落差都有,坡度约为1.87度,而两侧的海拔高度落差为1.2米.这足以证明不是视觉差。

各种说法都相互矛盾,都不能给怪坡以准确的科学定论。

扩展资料:

沈阳“怪坡”是国内发现最早的怪坡。在怪坡附近,还有一座“响山”。每当游人至此,用石块敲打(或脚踏)它的特定部位,都会发出一种特殊的声响,故名“响山”。

怪坡发现后,经过连年开发建设,这里初具景区规模,形成总分一体,山水相间,动静结合,天工人造,各具情趣的群体景观。有各类景点20余处。 自然景观响山、嗡顶:继怪坡之谜的发现,人们又发现了"响山"、"嗡顶",连同怪坡一起被人们称为"三谜"。

香港著名作家金庸颇有感想,他写道:“天下奇事怪象甚多,智力有时而穷,固不能概以非科学视之。”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美籍华人李政道曾亲临怪坡体验后,风趣地说:“怪坡不是魔术,弄清原因,我又可获得一次诺贝尔奖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怪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沈阳怪坡

第2个回答  2011-07-23
其实就是磁场的作用给人已错觉
我们进行一切定向定位活动,总是离不开参照系的。怪坡处在两段陡坡之间。从一端往前看,迎面是山。从另一端往后看,是路面和天空的交界线。加上四周全是倾斜的山坡,找不到一个可以作为基准的水平面。这种地形地貌的烘托,很容易引起视觉上的误差。

如果说人们在不自觉寻找一种参照系的话,这里唯一能够当作尺度的,大约就是这些护栏、石柱了。

我们开始着手考察这些对道路并无实际意义的石柱。从柱顶吊一根铅垂线,马上便能发现,原来每根石柱都不是垂直的,而是一律平行倾斜了大约5度。错觉就这样加强了。在生活习惯中,我们总是把柱子视为垂直的。一条水平的路如果柱子一律向左倾斜,我们便会感到这是一条左高右低的下坡路;反之,柱子往右倾斜,我们便会感到是一条右高左低的上坡路。现在,在坡度不大的情况下,没人想到去怀疑歪的是柱子,自然就觉得斜的是道路了。

除了石柱的角度外,更能引人误入迷途的是石柱的放置方法。怪坡开头确有一小段下坡,此后才慢慢变成上坡。试想如果路边的柱子都有同一高度,各个柱子顶端的连线自然就能如实描绘出道路起伏的状况。怪坡之谜也会被人一眼看穿。而这里,各处石柱的高度是不同的,设计者确定每根柱子长短的唯一标准是,必须使使它们各自的端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道路先下坡后上坡的事实便被齐刷刷的柱子顶点所掩盖了。人们误以为柱子顶点的走势就是道路的走势。于是,后面一大段上坡被误认为开头一小段下坡的继续延伸。

此外,怪坡制造者的一番苦心还可以在多处发现。在怪坡首端,右边出发点比左边返回到达点高出数十公分。原因何在呢?右边垫高,是为了人们来到怪坡,放眼望去,第一印象便产生明显下坡感。而左边铲低,则为了保证回来时靠惯性滑得更远。

再譬如,若将怪坡像前面的路段一样修成沥青或水泥路面,照说摩擦力更小,滑行的效果会更好。但光洁的路面容易泄露真实的走势,于是便保持两边高,中间凹的土路模样。柱子根全用碎土石拥住、埋住,看不见显示角度关系的交界线。也隐瞒了柱子在地面部分的真实高度。连那个雕像的底座也是蓄意做成歪的。这哪里是什么自然之谜,分明是一个人造之谜。

于是人们便跟着感觉走,轻信了怪坡现场的种种误导。可以理解,怪坡开发者的初衷,不过是为了赚钱。据云,一年下来,能有极为可观的门票收入。倘若仅仅当作一种大魔术玩玩倒也无可厚非,现在搞得玄乎其玄,神乎其神,分明掩人耳目,偏说重大发现。而我们的新闻单位不做调查,不求甚解,对如此重大的根本性科学问题轻率发言,孟浪认同,以讹传讹,相煽成风,从而在科学空气本来相当稀薄的中国广大公众中,引起极大混乱,这是一场以愚昧制造愚昧的闹剧。事情到了这一步,每个具有科学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的人还能够再缄口不语吗?

伟大的万有引力定律不理会任何人赚钱的热望,不受任何利益导向的指挥,依旧用自己铁的法则,主宰着怪坡上的一切。在零下20℃的寒冬里,我们的摄制组陷入深思。有句名言说:当真理还在穿鞋的时候,谎言已经跑遍了世界。但我们却执着地坚信:真理一旦迈开脚步,就能把谎言赶出世界。
第3个回答  2018-07-23

沈阳怪坡形成的原因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

    说是磁场作用;

    说是重力位移;

    说是视觉差。

沈阳怪坡位于沈阳市沈北新区清水台镇境内的帽山西麓,面对旷野,背依群山,西距贯穿南北的102线国道1.32公里,东向煤都抚顺30公里。怪坡最初是被沈阳市新城子区两名交警到此熟悉路段无意间发现的,原因是汽车在摘挡熄火,无人驾驶地情况下,能由东向西沿坡滑行而上。

拓展资料:

怪坡是长80米,宽约20米,呈西高东低走势的斜坡,发现于1990年4月。怪坡面世,神秘加身。专家、名人、学者纷至沓来,探秘揭谜,有的说是磁场作用,有的说是重力位移,还有的说是视觉差,但各种说法相互矛盾,不能自圆其说。

怪坡发现后,经过连年开发建设,这里初具景区规模,形成总分一体,山水相间,动静结合,天工人造,各具情趣的群体景观。有各类景点20余处。 自然景观响山、嗡顶:继怪坡之谜的发现,人们又发现了"响山"、"嗡顶",连同怪坡一起被人们称为"三谜"。

参考资料:沈阳怪坡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08-11
怪 坡」揭秘

1993年12月31日,《人民日报》赫然刊出一则惊人消息,说的是沈阳郊区30公里处发现了一个怪坡。车辆上坡省力,下坡费力。上坡能自动滑行到坡顶,下坡反而需要克服大于平地的阻力。言之凿凿,煞有介事,图文并茂,引起武汉电视台科技部编辑、记者的热烈讨论。

诚然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但天下之大,却又是有规律可循、有法则可依的有序世界。如果真有怪坡,是什么力在作用于坡上的车辆呢?

自然界的力不外乎电磁力、万有引力、强力、弱力四种。而后两种只在基本粒子的尺度上发生作用。那么,假设怪坡坡顶有强磁场,能吸引车上的钢铁部件,可按文章提供的内容,水的受力方向并没有异常,而车上坐的人的人体70%由水组成啊!再设想是万有引力,也显然无法自圆其说:连海洋的起潮力都可以在月亮、太阳那里找到根源,这里又是什么质量在起作用呢?除非坡顶有个小小的黑洞。如果真那样,尘土垃圾一定都会向山坡滑去。天一下雨,像正常情况下洼地会有积水那样,坡顶就会形成一个庞大的水帽子。这可能吗?

看来,不能将此仅仅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这是科学上的大是大非问题。如果真有这个怪坡,我们基本的科学常识怕要推翻一大半,所有关于力学、物理学的教科书也许都要重写。出自对科学的严肃态度和高度责任感,科技部决定立即派出摄制组飞赴沈阳,亲上怪坡,一鉴真伪。

1994年元月10日,摄制组的汽车来到了怪坡现场。这是一座坡度平缓的小山,名叫响山。从山脚沿着一条道路上到山腰。据介绍,前面的路段开始转为下坡,这便是名噪全国的怪坡。

为了便于观众抓住要领,我们在这里先按《人民日报》的介绍,画一幅简单的示意图:OA表示从山脚到山腰的上坡路,AB转为下坡路,BC继续上坡。所谓怪坡就是指介于前后两段上坡路之间的这段下坡路AB。

我们站在怪坡的起点向前望去,的确感到是一段下坡路。驱车前行,在20多米之后,确实有所谓下坡费力之感。转过头来再往回走,车也果真开始滑行,前几十米颇有自动上坡的感觉。也许这便是许多人大呼眼见为实的原因。

于是我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简单测试工具,开始悄悄做一点最基本的考察。我们将一只塑料球和一只铁球并排吊起,看到两根引钱完全平行,这个对比实验表明,铁球并没有受到坡上磁力的吸引。我们带来的指北针也反复显示,当地磁场没有任何异常。

接下去做的试验同样简单,在所谓车往坡上滑的行程中,我们将随身带的矿泉水倒在地上,一个重要的事实出现了:水同样往所谓的坡上流去,和汽车自由滑动的方向完全一致,根本不存在报上所说的水流和车辆滑行方向相反的情况。此时,怪坡已经导出了以下结论:在这里,车往“高处”滑,水也是往“高处”流的。

那么,又究竟凭什么证明坡的起点是高处,终点是低处;凭什么认定这两段上坡路间是一段下坡路呢?只能说凭感觉。那么,我们的感觉靠得住吗?

摄制组架起了随身带来的经纬仪,开始进行最基本的实地测量。这本是常识范围内的简单操作。从一端递次测量到另一端,用水平法、三角高程法经过反复测绘,真相终于大白:这个感觉是下坡路的怪坡,其主体部分实际上仍是一段上坡。不过比它前后两段上坡路坡度平缓得多罢了。

请看怪坡的实地测量图:开始一段AD,确是20米左右的下坡路。随后就慢慢变成上坡,人们将起初下坡,后来以上坡为主的道路AB当成了从始至终一贯到底的下坡。这就是怪坡之谜的谜底。

我们把摄像机架在怪坡中点,将云台和托板调成水平,对怪坡从头至尾做180度旋摇。此时清楚看到,坡的起点A在镜头的水平线以下,而终点B在水平线以上,和测量结果完全相同。

开着车又验证一遍,也和测量结果丝毫不差。车无论从怪坡哪一端开始滑行,最后都会停在最低点D。怪坡处处严格遵守着已知的科学规律,这里根本没有一丝一毫可怪之处。

那么,为什么这样多的人都会产生错觉呢?摄制组接着对个中原因进行了探索。

大家知道,我们进行一切定向定位活动,总是离不开参照系的。怪坡处在两段陡坡之间。从一端往前看,迎面是山。从另一端往后看,是路面和天空的交界线。加上四周全是倾斜的山坡,找不到一个可以作为基准的水平面。这种地形地貌的烘托,很容易引起视觉上的误差。

如果说人们在不自觉寻找一种参照系的话,这里唯一能够当作尺度的,大约就是这些护栏、石柱了。

我们开始着手考察这些对道路并无实际意义的石柱。从柱顶吊一根铅垂线,马上便能发现,原来每根石柱都不是垂直的,而是一律平行倾斜了大约5度。错觉就这样加强了。在生活习惯中,我们总是把柱子视为垂直的。一条水平的路如果柱子一律向左倾斜,我们便会感到这是一条左高右低的下坡路;反之,柱子往右倾斜,我们便会感到是一条右高左低的上坡路。现在,在坡度不大的情况下,没人想到去怀疑歪的是柱子,自然就觉得斜的是道路了。

除了石柱的角度外,更能引人误入迷途的是石柱的放置方法。怪坡开头确有一小段下坡,此后才慢慢变成上坡。试想如果路边的柱子都有同一高度,各个柱子顶端的连线自然就能如实描绘出道路起伏的状况。怪坡之谜也会被人一眼看穿。而这里,各处石柱的高度是不同的,设计者确定每根柱子长短的唯一标准是,必须使使它们各自的端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道路先下坡后上坡的事实便被齐刷刷的柱子顶点所掩盖了。人们误以为柱子顶点的走势就是道路的走势。于是,后面一大段上坡被误认为开头一小段下坡的继续延伸。

此外,怪坡制造者的一番苦心还可以在多处发现。在怪坡首端,右边出发点比左边返回到达点高出数十公分。原因何在呢?右边垫高,是为了人们来到怪坡,放眼望去,第一印象便产生明显下坡感。而左边铲低,则为了保证回来时靠惯性滑得更远。

再譬如,若将怪坡像前面的路段一样修成沥青或水泥路面,照说摩擦力更小,滑行的效果会更好。但光洁的路面容易泄露真实的走势,于是便保持两边高,中间凹的土路模样。柱子根全用碎土石拥住、埋住,看不见显示角度关系的交界线。也隐瞒了柱子在地面部分的真实高度。连那个雕像的底座也是蓄意做成歪的。这哪里是什么自然之谜,分明是一个人造之谜。

于是人们便跟着感觉走,轻信了怪坡现场的种种误导。可以理解,怪坡开发者的初衷,不过是为了赚钱。据云,一年下来,能有极为可观的门票收入。倘若仅仅当作一种大魔术玩玩倒也无可厚非,现在搞得玄乎其玄,神乎其神,分明掩人耳目,偏说重大发现。而我们的新闻单位不做调查,不求甚解,对如此重大的根本性科学问题轻率发言,孟浪认同,以讹传讹,相煽成风,从而在科学空气本来相当稀薄的中国广大公众中,引起极大混乱,这是一场以愚昧制造愚昧的闹剧。事情到了这一步,每个具有科学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的人还能够再缄口不语吗?

伟大的万有引力定律不理会任何人赚钱的热望,不受任何利益导向的指挥,依旧用自己铁的法则,主宰着怪坡上的一切。在零下20℃的寒冬里,我们的摄制组陷入深思。有句名言说:当真理还在穿鞋的时候,谎言已经跑遍了世界。但我们却执着地坚信:真理一旦迈开脚步,就能把谎言赶出世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