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当好一线主管?

如题所述

主管第一条:公事公办。下属是单位的员工,不是你私人的助理。该尊重尊重,该要求要求。别理会和你套近乎的下属(指工作不能特殊照顾)-一视同仁。平时和你套近乎,那么到分配工作的时候,你谈话的时候这样说:你看你平时工作表现好--给个甜枣。然后说好要继续支持工作--这样就分下去了。他肯定不好意思说不行。套近乎不外乎为了工作稳定而以,要理解,但不能偏心。第二条:替下属解决问题。下属因为授权不够,或者工作偶尔疏忽出现差错,那首先要解决问题而不是找责任人。解决之前视问题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和老总汇报。如果需要汇报,一定不要强调是下属的责任,要首先自我批评。汇报的时候,要先考虑几个解决问题的方案供老总批判。老总会最后给你个解决问题的方案--他会沉浸在解决问题的喜悦当中--忽略了批判你:)。第三条:不要和下属打成一片。反正我绝不和下属进行私人往来--礼节性的除外。每个月抽出一两个下午不忙的时候和他们说点与工作无关的闲话-算是沟通感情。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就犯这个毛病,一个人坐不住凳子,自己一个办公室觉得受不了--那就别当主管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21
做好一线主管需要注意的五个方面

主管的角色定位

主管应明晰自己在企业中所处的位置和扮演的角色,具体的职责是什么,应该努力避免哪些行为。

管理循环和管理职能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应该遵循哪些步骤去完成工作任务,在这些步骤当中,主管经常会犯的错误有哪些,在哪些地方会容易出现管理上的

时间和效能管理

如何合理利用时间,努力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解开不少主管整天忙忙碌碌,却始终没有太多成就感的困惑。

员工激励技巧

讨论如何对员工进行

有效沟通技巧

沟通的障碍无所不在,如何克服沟通障碍,如何与上级、下级进行沟通,如何去用同理心的方式与他人做深入的沟通。

二、一线主管的八大误区

中国的主管在进行实际工作时,经常会走进以下的八大误区,给工作的进展、绩效的提高带来很大的困难:

1.急于行动、疏于计划

一个不善于做计划,但能够认真执行领导所交代任务的员工还可以算是合格的员工;但是不会做计划,对团队下一步工作任务心中无数的主管绝对不是一个合格的主管。而主管和一般员工的最大区别正在于:主管需要对团队的工作、领导所布置的任务进行分析和计划。

2.目标模糊、计划不周

很多主管对于工作的目标往往不是十分明确,或是理解上存在偏差,这种目标的模糊必然会导致计划的不周,工作实际操作的可行性、针对性、实效性都会相应地大打折扣。

3.只顾做事、不重绩效

衡量工作成功与否的标准并非是工作的努力程度,而在于工作取得的绩效究竟有多少,工作没有取得应有的绩效,企业也就无从得以进步和发展。不少主管对这一点往往认识不清,过分依赖勤劳的工作态度,而没有以获取更多的绩效为目的,合理充分地利用各种资源,采用各种灵活的工作方式。

4.行为过程、控制不力

一些主管在管理工作中,对员工的行为动作和细节作业等工作过程缺乏有力的控制,如制定标准动作、标准工时,进行现场走动管理和看板管理等,控制了过程控制了作业标准和行为细节,就控制了品质,控制了结果和绩效。品质是控制出来的而非检验出来的。

5.缺乏训练、自然淘汰

不少主管误认为员工的工作

6.效能低下、急事急办

有些主管过于追求工作的速度和时效,急于求成,急事急办,却没有辅以科学合理的方法,没有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重要和有价值的工作任务上,分不清工作的轻重缓急,迷失在杂务和琐碎工作的汪洋大海之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结果造成了工作的效能低下。

7.不善协作、沟通障碍

不少主管个人工作能力很强,但却不善于与他人分工协作,尤其是与部门之间的配合和协作,往往困难更大。不少主管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以小团体的利益为中心。即使在不得不和别人或别的部门进行交流时,也往往存在着各种沟通的障碍,不能积极主动地展开交流,结果被一些只需要简单的沟通、协作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捆住了手脚,影响了整体的企业绩效。

8.归罪于外、推卸责任

工作进展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很多人都倾向于将责任推诿于他人,却很少检讨自己。所以很多企业、职能部门在开会厘清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11-21
1、敬业精神值得称道,品行道德过硬; 2、业务技能过关,具一定管理能力; 3、懂得国际化财务的游戏规则,具有前瞻性的运作能力; 4、是理财的能手,公司财务的保护神。 1.专业能力过关,具管理能力; 2.处理好公司横向及纵向的沟通协调关系; 3.做好上级领导交办的事务; 4.处理好同当地各相关行政部门的关系; 5.处理好同关联单位的关系。
第3个回答  2013-11-21
努力做好上级派发的任务、和下级员工关系融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