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一生中下过几次江南?

如题所述

6次。

1、隆帝第一次南巡在乾隆十六年(1751年),准备工作早一年就着手进行,由一位亲王督办此事,勘察路线,整修名胜,兴建行宫。

南巡路线确定为:渡黄河后乘船沿运河南下,经扬州、镇江、常州、苏州、嘉兴至杭州。

2、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年正月,乾隆帝奉皇太后起銮出京,开始第二次南巡。

南巡路线为:天妃闸,苏州,杭州、徐州等地。

3、海宁一带的大堤被冲毁,那么临近的苏州、杭州、嘉兴、湖州,这些全国最富庶的地区将会被海水淹没。因此,乾隆皇帝从“海塘为越中第一保障”的认识出发,在乾隆二十七年第三次南巡之时,亲临海宁勘察。

4、乾隆第四次南巡正月十六日,乾隆奉皇太后从北京启程乾隆由山东入江苏境,在宿迁顺河集减去部分扈驾兵丁和大部分随行车辆,然后在徐家集渡过黄河。乾隆在黄淮交汇的清口巡查河务。

5、第五次南巡时乾隆已70岁,出发前他盘算着烟雨楼顶多只能再来—次了,因为千里劳顿,体力已吃不消。

6、乾隆帝第六次南巡时已是74岁的老人了,他的勤于政事、崇尚务实和好大喜功、奢侈浪费都叠印在他南巡的履痕足迹中。

扩展资料:

南巡的目的:

1、游山玩水

乾隆帝贵为帝王,骄奢靡费。加之当时南方众多城市,人口稠密,物产丰盈,经济繁华,无论是名胜古迹景色还是美女,都可以说是堪称当时之绝。他为“眺览山川之佳秀,民物之丰美”而六下江南。

2、礼仕和科举人才

南巡期间,乾隆对礼遇致仕大臣和“培养士类”做了大量工作。他重新起用或擢用办事实心颇有政绩的大臣,像原任大学士的陈世倌、史贻直和大学士管江南河道总督的高斌,都是当时的能臣,仅因小过或一时不顺上意,而被降被革被致仕,使其才干无所施展,于国于己皆有损害,借南巡之机,乾隆谕命他们三位都官复原职。

3、其他

南巡期间,乾隆还在苏州、杭州、江宁、嘉兴等地多次阅兵,检阅军队操练,整饬营务,对所到之地的地方官员予以考核奖惩升降。另外,他还游遍江南名胜,观古赏景,悦目怡心,赋诗唱和,题字留念,广写匾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乾隆六下江南

人民网-乾隆六下江南原来是为了这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18
您好,6下江南。 六下江南    金银珠云龙纹盔甲(乾隆御用)乾隆帝最受百姓津津乐道的就是六下江南,这在现在的电视剧里就可以体现。   乾隆下江南是仿其皇祖父康熙,目的之一是为了探访民情,古代信息不发达,皇帝要想了解民情,就得多到民间走走。   其二是为了加强中央政权与江南地主士绅的联系。江南是明朝起家之地,当地居民对明朝最拥护,清军入关后反抗最激烈,而江南经济发达,国家财赋又大半来源于此,所以康熙,乾隆都利用下江南为加强与江南地主士绅的联系,以巩固统治。   其三是为了河工,康熙时期主要是治理黄河;乾隆下江南除了视察黄河大坝,还视察浙江海塘等水力工程。乾隆自己说:“南巡之事,莫大于河工”。   然而,和康熙相比,乾隆下江南游乐的目的大大增加。康熙帝六次南巡轻车简从“所有巡狩行宫,不施彩绘,每处所费,不过一二万金。较之河工岁费三百余万,尚不及百分之一。”而乾隆帝则是前呼后拥,大批后妃、王公亲贵、文武官员相随。沿途修行宫,搭彩棚,舳舻相接,旌旗蔽空。为搬运帐篷、衣物、器具,动用马六千匹,骡马车四百辆,骆驼八百只,征调夫役近万人。不仅沿途地方官要进献山珍海味,还要从全国各地运来许多食品,连饮水都是从北京、济南、镇江等地远道运去的著名泉水。 时间: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二十七年(1762)、乾隆三十年(1765)、乾隆四十五年(1780)、乾隆四十九(1784)年六下江南。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5-24
乾隆皇帝下了6次江南.

乾隆皇帝一生6次巡游江南,5次西巡五台山,3次东巡泰山。每次巡游时间长短不一,多在数月之间。

乾隆于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二十七年(1762)、乾隆三十年(1765)、乾隆四十五年(1780)、乾隆四十九(1784)年六下江南。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