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昆虫有毒 图片

如题所述

昆虫是地球上种类最多的动物,其中大多数和人类之间较无直接关联,但少数则和人类之间一直存在着微妙的关系。由于人类和昆虫经常在同一时空争取相同的东西,因此人虫大战也就不曾停止过。某种动物或植物,由于其体内存在某种物质,当以一定的途径接触人体或进入人体内后,因其固有化学性质所发生的作用,并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会造成人体机能减弱或受损害、器官组织出现病变,使得健康受损或死亡,就称为致毒的动物或致毒的植物。而引起中毒现象的昆虫,就可称之为有毒昆虫。昆虫分泌或释放毒液攻击人类或其他动物是为求自保,其中较为大家所熟知的有蜂、椿象、毛毛虫等。由于昆虫常以不同方式释放毒液,以引起动物的疼痛或疾病,以下就依毒液不同的释放途径分类。
(一)接触-接触人体后,局部发生痛痒、发热等症状。
例如:毒蛾、芫菁、隐翅虫等。
(二)喷射-受惊扰时,喷出毒液者。
例如:步行虫。
(三)钻刺-利用口器将毒液注入人体中。
例如:蚊、蚋、虻、食虫椿象、床虱等。
(四)锥刺-利用腹部末端针状组织刺穿人体皮肤后注入毒液。
例如:蜜蜂、胡蜂等。
(五)吞食-意外吞食有毒昆虫或将之当作食物取用,常将其毒液带入体内引发中毒现象。
有毒昆虫举例
(一)芫菁
芫菁俗称地胆或班蝥,可做药用,但用药不当或过量时会引起中毒。
有毒部位:芫菁体内的班蟊素主要在生殖腺、血液和内脏中,在腿节末端也能分泌含有班蝥素的体液。
中毒症状:芫菁主要毒性物质为班蝥素。皮肤或粘膜接触,可引起局部刺激症状;内服或外用过量经吸收后可引起全身中毒症状,重者会致使急性肾衰竭死亡。
(二)毒蛾科幼虫以Euproctis similis为例
有毒部位:幼虫自第二龄开始在腹部第一至第八腹节各有四个黑斑,黑斑上隆起的一对毛瘤长有毒毛,毒毛上有倒刺状小棘,内为空心管道,下有一毒腺细胞,内含淡黄色毒液。
中毒症状:人体接触其毒液会引起皮肤炎,主要是由于化学刺激,因其毒液为强酸性(pH1~2),但不能排斥物理性机械刺激。
(三)刺蛾科
有毒部位:幼虫体上刺毛与毒腺相通,易脱落随风飘扬,刺毛接触人的皮肤后,毒液注入人体皮肤内,引起不同程度皮肤炎。
中毒症状:局部表现以肿痛为主,轻者数日内消退,重者病情达数月之久。
(四)蜜蜂
蜜蜂可算是益虫,除了蜂蜜可供人类食用之外,蜂胶、蜂王乳等亦有极多用途。
有毒部位:工蜂腹部末端产卵管特化为有倒刺的螫针,与体内毒腺相通,螫人后将毒液注入人体内,造成中毒。并因有倒刺,部分螫针可残留于人体伤口内。
中毒症状:蜂毒主要含有蚁酸和蛋白质。被螫后临床表现为红、肿、热、痛、痒,症状轻微者短期内即可恢复,严重者会发生呼吸麻痹而死亡;体质对蜂毒过敏者,即使少量蜂毒,亦会引起过敏性休克、昏迷。
(五)胡蜂
胡蜂俗称虎头蜂或黄蜂,游客到野外不小心干扰到胡蜂,而遭蜂螫的例子亦所在多有。
有毒部位:雌蜂腹部末端有长而粗的螫针,与毒腺相通,无倒刺。
中毒症状:毒液呈碱性,主要含有组织月安、IgE等,引起中毒反应较蜜蜂为快且严重,过敏者会有呼吸困难、痉挛甚至休克、昏迷等现象,少数因蜂毒对心、肾、肝脏的毒性作用可引起死亡。
(六)隐翅虫
隐翅虫多于夏季出没,体型细小,长度在一公分以内,宽度只有零点一至零点二公分。
有毒部位:体液中含有刺激性毒素,不会刻意伤人或螫咬人体。
中毒症状:毒液接触皮肤后会造成发炎糜烂,只要不沾染到大量毒液,对皮肤的伤害通常只在表浅处。
吴介山指出,千万不要乱涂药膏,或以不当溶液或药剂洗涤,曾有人以香灰、草药涂抹在受损皮肤上,结果造成二度细菌感染,皮肤受损更严重。
在野外活动时,最好穿着长袖长裤,避免皮肤露出,既可防虫,亦可防晒,两全其美。另外,遇见有毒昆虫时,只要保持镇定,待其主动离去或轻轻吹气将其赶走即可,不需做出大动作驱赶。若遭有毒昆虫攻击,作适当处理后尽速送医,以保障生命安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17
身边常见的蜈蚣是有毒的,毒性和体积成正比,一般家里的小蜘蛛都没毒,蜜蜂有毒酸性的,胡蜂有毒碱性的,蟾蜍眼后的腺体有毒,这要小心的毒性还不低还有吃死人的记录,不过弄掉头剥了皮就没问题了,比青蛙还鲜,一些毛毛虫有毒,上面说的有的不是昆虫,节肢动物之类的不过一般看成虫子,其他昆虫:毒蛾,隐翅虫,蚊,蠓,蚤。。。都是小虫子
第2个回答  2020-05-28
😅😅😅😅😅😅
第3个回答  2013-06-17
哥白尼计划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