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李怡是个怎样的皇帝?

如题所述

     李怡(唐宣宗)一般指李忱(唐宣宗),李忱在位时期是唐朝继会昌中兴以后又一段安定繁荣的时期,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之为“大中之治”。他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直至唐亡,百姓仍思咏之,称其为“小太宗”。

    简介:

    唐宣宗李忱(chén)(810年-859年),汉族,唐朝第十六位皇帝(除武则天和殇帝李重茂外)(846年—859年在位),唐宪宗李纯第十三子,穆宗李恒异母弟。初名李怡,长庆元年(821年),封光王。

    会昌六年(846年),唐武宗死后,李忱为宦官马元贽等所立,以皇太叔继位,年号“大中”。

    李忱勤于政事,孜孜求治,喜读《贞观政要》,整顿吏治,并限制皇亲和宦官,将死于甘露之变中除郑注、李训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对外关系上,李忱在位时击败吐蕃、收复河湟,安定塞北、平定安南。尤其是收复河湟,这是安史之乱后,唐对吐蕃的军事胜利之一。

    大中十三年(859年)八月,李忱驾崩,享年50岁,在位十三年。谥号圣武献文孝皇帝,庙号宣宗,葬于贞陵(今陕西咸阳泾阳县)。咸通十三年(872年),追谥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17
唐宣宗李忱(810年-859年),汉族,唐朝第十八位皇帝(847年—859年在位,未算武周政权),初名李怡,初封光王。武宗死后,以皇太叔为宦官马元贽等所立。在位13年。综观宣宗50年的人生,他曾经为祖宗基业做过不懈的努力,这无疑延缓了唐帝国走向衰败的大势,但是他又无法彻底扭转这一趋势。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宣宗勤于政事,孜孜求治。他非常喜欢读《贞观政要》。他重新整顿吏治,并且限制皇亲和宦官。他把死于甘露之变中的除郑李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也曾经想根除宦官,但鉴于甘露之变的前车之鉴,未能有所行动。宣宗勤俭治国、体贴百姓、减少赋税,注重人才选拔,阶级矛盾有所缓和,百姓日渐富裕,使十分腐败的唐朝呈现出“中兴”的小康局面,史称大中之治。
历史上评价说,宣宗在位期间曾经烧过三把火,一把火使“权豪敛迹”,二把火使“奸臣畏法”,三把火使“阍寺詟气”,并称誉他为“明君”、“英主”。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6-17
唐宣宗李忱,初名李怡,初封光王。武宗死后,以皇太叔为宦官马元贽等所立。在位13年。综观宣宗50年的人生,他曾经为祖宗基业做过不懈的努力,这无疑延缓了唐帝国走向衰败的大势,但是他又无法彻底扭转这一趋势。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唐宪宗李纯十三子,元和五年(810年)六月二十二日生于大明宫,是唐穆宗李恒的弟弟,唐武宗李炎的叔叔。
  宣宗勤于政事,孜孜求治。他非常喜欢读《贞观政要》。他重新整顿吏治,并且限制皇亲和宦官。他把死于甘露之变中的除郑李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也曾经想根除宦官,但鉴于甘露之变的前车之鉴,未能有所行动。宣宗勤俭治国、体贴百姓、减少赋税,注重人才选拔,阶级矛盾有所缓和,百姓日渐富裕,使十分腐败的唐朝呈现出“中兴”的小康局面,史称大中之治。
  宣宗一即位,就把武宗朝的宰相、晚唐重臣李德裕贬出朝廷。一直到死,李德裕也未能还朝。又重用牛党的白敏中为相,延续几十年的牛李党争最后以李党的彻底失败告终。对外关系上,唐宣宗还趁吐蕃、回纥衰微,派兵收复了河湟之地,平定了吐蕃,“收三州七关,平江岭以南”,名义上打通了丝绸之路。
  大中十三年(859年)五月起,宣宗因为食用仙丹中毒,身体状况已经很糟了,一连一个多月都不能上朝。到了八月,病入膏肓的宣宗一病归西了。嗣后宫中又是变故频频,而宣宗已是无知无觉了。他一直信任的宰相令狐绹摄冢宰负责治丧,为他做了最后一件事,群臣上谥号曰圣武献文孝皇帝,庙号宣宗。第二年二月,葬于贞陵。
  历史上评价说,宣宗在位期间曾经烧过三把火,一把火使“权豪敛迹”,二把火使“奸臣畏法”,三把火使“阍寺詟气”,并称誉他为“明君”、“英主”。
第3个回答  2013-06-17
唐宣宗 李忱(810年-859年),唐朝第十八位皇帝(847年—859年在位,未算武周政权),初名李怡,前身是光王,在位13年。唐宪宗李纯十三子,元和五年(810年)六月二十二日生于大明宫,是唐穆宗李恒的弟弟,唐武宗李炎的叔叔。
第4个回答  2013-06-17
胆小、懦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