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的新丝绸之路是指什么?

急!

当代的新丝绸之路是指连接连云港与荷兰鹿特丹的铁路线-新亚欧大陆桥

当代的新丝绸之路又称一带一路,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

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扩展资料: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一带一路"经济区开放后,承包工程项目突破3000个。2015年,中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相关的49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同比增长18.2%。2015年,中国承接“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服务外包合同金额178.3亿美元,执行金额121.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2.6%和23.45%。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带一路 (国家级顶层合作倡议)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一带一路”重点应在“新丝绸之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9
国际道路联盟在7年前提出的“新丝绸之路”,由中国连云港开始的陇海、兰新铁路沿当年的“丝绸之路”不断向西延伸,是一条全长15000千多公里、贯通中亚、连接中国和欧洲的公路干线通道.其目的是将中国和其他亚太地区国家的货物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运往波兰、德国、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等欧洲国家.
新丝绸之路不仅仅促进经济,而且在改变东部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景观,对美国政策有重要影响.
新丝绸之路很大程度上是中印经济增长和石油价格高企的混合产物.中国和海湾合作委员会六个石油丰富的成员国——沙特阿拉伯、巴林、阿曼、科威特、卡塔尔和阿联酋有大把的钱.更重要的是,中国和印度能源需求将保证海湾合作委员会地区(等同于世界第十六大经济体)继续增长.预测显示,到2025年,中国从波斯湾进口的石油将是美国的三倍.
新丝绸之路的重要“商队贸易站”是地区经济“胜利者”或新星:迪拜、北京、孟买、清奈、东京、多哈、吉隆坡、新加坡、香港、利雅得、上海、阿布扎比.旧丝绸之路的文明中心如波斯(伊朗)、累范特(黎巴嫩、叙利亚、约旦)和美索不达米亚(伊拉克)落后了.可能有人认为迪拜是新丝绸之路非官方的中东之都,汇聚资本、思想和贸易家,而一度是中心力量的伊朗尽管有巨大潜力却是一个病人.
来自海湾合作组织的投资者把钱投入亚洲的房地产、银行和基础设施.同时,中国、韩国、印度和日本公司活跃于中东的房地产、消费产品和工业投资.中国和埃及已经承诺在未来几年贸易加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8-06
当代的新丝绸之路,就是国际道路联盟在7年前提出的“新,从中国连云港开始的陇海、兰新铁路沿当年的“丝绸之路”不断向西延伸,是一条全长15000千多公里、贯通中亚、连接中国和欧洲的公路干线通道.其目的是将中国和其他亚太地区国家的货物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运往波兰、德国、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等欧洲国家。新丝绸之路不仅仅促进经济,而且在改变东部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景观,对美国政策有重要影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08-13
指亚欧大陆桥(该铁路西起荷兰鹿特丹,东至中国连云港)。
国际道路联盟提出的“新丝绸之路”,由中国连云港开始的陇海、兰新铁路沿当年的“丝绸之路”不断向西延伸,是一条全长15000千多公里、贯通中亚、连接中国和欧洲的公路干线通道.其目的是将中国和其他亚太地区国家的货物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运往波兰、德国、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等欧洲国家.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08-01
新丝绸之路 《新丝绸之路》3月10日20:47央视1套播出
类型:纪录片
主创人员:
出品人:赵化勇
总监制:胡恩、李建、程宏 监制:苏峰、罗琴
总制片人:魏平 总导演:韦大军
导演:韦大军、丁虹、谷大象、张超英
刘勇良、林兵、向斌、赵京经
摄影:李硕、王林、毛继东、孙雷、张程、王宏量
历时两年摄制的纪录片《新丝绸之路》已于2005年10月完成,将于2006年3月10日在CCTV-1黄金时间播出。
26年前中日合拍的《丝绸之路》曾经在国内外引起过很大的反响。不可否认,26年前的《丝绸之路》确实是一部力作,它的拍摄作为一种国家行为,在规模上代表了当时我们所能达到的纪录片制作的最高水平。当时参与摄制的日方组NHK电视台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
家被允许进入中国腹地进行纪录拍摄的西方媒体,而中国政府为保障拍摄的顺利进行采取了一系列高规格的措施,例如开通铁路专线,甚至是出动军队。
这次对丝绸之路的重拍,给了我们一个机会――重新体会26年前的成就,也重新审视和反省它的叙述方式和看待历史的视角。时间过去了26年,这对于我们所面对的几千年的历史来说微小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然而对于我们,对于中国当代的电视媒体,二十多年的经历是意义非凡的。当然,如今我们已不再可能轻易的将一个纪录片的拍摄升级为国家行为。纪录片制作者们也开始摒弃长久以来形成的诸如“好大喜功”、“全景展示”以及追求所谓“波澜壮阔”“史诗性”的积习,力图去把握一些复杂的情感,——因为世界和历史本身就是复杂的,况且这二十多年来我们同整个国家一起,一直在经历着封闭与开放间的挣扎。我们看世界的方式可以而且理应变得多元化。当我们试图用另外一种更超然、更客观的角度回看我们那些已经被定义为“灿烂辉煌”的历史时,不由的产生出悲凉或是说无奈的情愫。正如我们的丝绸之路,作为欧亚大陆上陆路交通的主干道,它在中古和上古时期所确立起来的独一无二的地位在近古被渐渐颠覆,西方世界的兴起和海上交通的成熟让它湮没在历史和传说之中。
是西方人开启了丝绸之路的近代史,甚至“丝绸之路(SILK ROAD)”这样一个术语都是西方人命名的。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写的《中国》一书中,首次使用“丝绸之路”一词,代替了曾经出现过的“玉石之路”、“佛教之路”等名称。重新“发现”它的是一批西方探险家,他们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深入到这片古老的亚洲腹地,在自然环境和人为条件都非常恶劣的情况下开始了最早的考古发掘和学术研究。然而不幸的是,他们本身并不单单是学者,几乎每一个外国探险家在离去时都带走了数额庞大的文物。那些被挖掘、被切割的文物现在还陈列在他们各自国家的博物馆里,和他们的名字一起被世人观瞻。今天的人们如果需要对那些文物进行研究或拍摄的话,便不得不遍访瑞典、英国、俄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十几个国家。
现在,人们所说的“丝绸之路”,主要是指西域沙漠中的绿洲之路。用如今的地名表述,这条路由东往西的延伸依次是:以长安或洛阳为起点,经过河西走廊出玉门关和敦煌的古阳关西去,进入新疆后分成北道、中道、南道三条路线西行。北道经吐鲁番、吉木萨尔、伊宁前往里海沿岸;中道经楼兰、焉耆、轮台、库车、温宿、喀什,越过帕米尔高原,到达地中海东岸地区;南道是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经若羌、且末、民丰、和田、莎车,翻越世界屋脊,过阿姆河到伊朗,最终抵达伊斯坦布尔城,也就是昔日东罗马帝国的首府。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