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记忆中的年味是什么样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12-28

只存在于记忆中了,


还没有放寒假的时候,便开始在日历上数着离过年还剩下多少天,每过一天心里便减去一天。可能有时候会计算错误,那就翻开日历,再重新输一遍。那时我还分不清阴历和阳历,却总能记得清清楚楚,哪一天是过年。


大年初一的早晨,五点多便起床前往爷爷奶奶家,家里人多,有很多人我都不认识,只好随声应和着,接下压岁钱,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虽然回到家之后就要被“存起来”)


和村里的小伙伴们玩炮,买各种各样的炮。印象中玩的最多的是“洋火炮”,点着,扔出去,冒一股白烟,啪,爆炸了。最喜欢的是围城一个圈,然后点燃一根,放到最中间,把其他的也都引燃,然后就啪啪啪啪啪啪,无限重复,乐此不疲。


从正月初一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大街上永远是熙熙攘攘的,有一块区域,会被各种各样的小摊贩所占领,在地上画个方块,写个大大的“占”字,各种各样的小吃、零食,还有小游戏套圈,弹球类似骗人的把戏,每年都有新花样。(长这么大也没见到过有人中过钱)


正月十五元宵节,以前会有持续两天的社火表演,由各个村镇派出各自的队伍,舞龙、舞狮子、锣鼓队、花鼓、腰鼓、踩高跷、旱船、背棍等等,颇具地方特色。后来被修改为只有一天,直到去年,连一天也没有了。

正月十五晚上会有焰火表演,持续四十分钟的大型焰火,超级牛,真的是最爱的,现在有爱看,只是没有了,看不到了。




要放大招了

这些都不是年味最浓的,最浓的是正月十六,老妈把上学要被的书包洗干净。而我呢,坐在家里,恶补一天的作业,几乎是补不完的,从早上睁开眼睛,出去吃饭上厕所的时间,剩下的都在补作业,补作业,补作业。

不过老师好像没怎么收过,放假前说好开学来收,开学后压根不提。

第2个回答  2016-12-30

小时候,过年大概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
腊月二十三扫房,把家里的锅碗瓢盆都搬出来,拿一把大扫帚把屋里的犄角旮旯打扫一遍,温一大锅水擦玻璃,玻璃擦的明亮明亮的。
腊月二十四做豆腐,年底做磨一锅豆腐出来,晚上喝一顿热乎乎的豆浆,就着小米饭,吧唧吧唧地,特有的香气。
腊月二十五烧肉,有钱没钱,年底会烧一锅肉,留到正月里招待亲戚,记得家里还有烧个大猪头用来上供的做法,说是吃了猪舌头嘴巧,每年舌头家人都留给我吃。
腊月二十六赶集,快年底了,大人小孩都要买一套新衣服,家里老老少少一起去赶集买衣服,大集人山人海,大部分家长都会满足孩子的心愿,譬如买个灯笼,买个玩具,有求必应也就这个时候了。
腊月二十七做丸子,将肉碎,咯扎,胡萝卜碎参杂在一起做馅,咯扎或豆皮当皮,裹成签子,用油一炸,简直世间美味。
腊月二十八吃腊八粥,将豆子,核桃仁,花生仁,红枣,糯米等放在一起煮腊八粥,揭开锅浓浓的香气扑鼻而来。
腊月二十九洗衣服,老家有初五之前不泼水的习俗,因此二十九会将全家的脏衣服洗干净,然后大家一起去洗个澡,寓意在新年里干干净净。

腊月三十早起贴对联,伴着喜庆的,红彤彤地对联,新年正式以小时计算了,中午做一桌子的菜,放过鞭炮,全家老少聚在一起举杯相庆,吃过中饭,大家就什么也不做了,出去玩,玩到晚上十二点吃过长寿面,换上新衣服,就等年初一的饺子了。

大年初一吃过饺子,早起互相拜年,大人们讨个喜庆,小孩们讨个红包,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大年初二走亲访友,嫁出去的闺女回娘家,给老人们去拜年。
转眼~新年又向我们走来了~ 

第3个回答  2016-12-27

    我不知道是因为我长大了,所以没过年的感觉还是中国社会发展得比较快,大家都急急忙忙的走了,也带走了人情味。

         广东人过年很喜欢拜神,在我的记忆力基本上到小年夜的时候就一直拜神拜到过了年15,粤语中有一句话叫:年二十八,洗邋遢,也就是说大年二十八一般就是家里搞卫生的时候啦,搞完卫生就可以团年,贴上新买的对联之类的;年三十就会有逛花街的习惯,其实花街在过年前十几天就会在街上搬出来,一般比较有钱的人买年花的时间比较早,而经济实惠一点的人呢就会等到大年三十下午去抢便宜货,但那时候也是很多花农毁坏自己花啊,桔子的时候,因为卖不完也没可能运回家了,太低价出售就会影响行情,所以就宁可毁坏了这些花花菊菊。这个也是我觉得最有过年感觉的东西!

         第二个就当然是对联啦!在香港的话,逛花街的时候会顺便买对联还有一些年货,但在广东呢这些东西都是分开的!一般我们会在年三十的时候买年花,我在城市里长大,买的一般是桃花,转桃花运嘛!还有年桔和菊花这几种最常见,在一些市级城市下的人呢就比较喜欢买吊金花。年货我们一般会提前买好,奶奶家,外公家还有爸妈的一些生意伙伴等,都会准备好几大包的年货。而对联呢就是俗话说的:团年的时候买的啦!

         在广东卖对联的地方都会把对联贴出来,也有点像香港的喜帖街,每一家店铺都会在门前挂一个红灯笼,然后把对联都挂出来,金灿灿和红彤彤一条街,小时候最爱去这个地方,一来是视觉上充满惊喜,二来觉得非常有新年的气息。

第4个回答  2016-12-28

记忆中,小时候过年,不能睡到自然醒,因为一大早晨就会被拎到爷爷家。但是就算早起也非常开心,因为终于可以穿那套期待了好久的新衣服啦!

到了爷爷家,爷爷大多时候已经在炕前支起桌子,抹浆糊贴春联了。没出嫁的姑姑和爸爸妈妈一起贴,我就在旁边偷偷藏一点浆糊抹在各种角落。

接下来的白天,大人们都在打扫房间、做年夜饭,爷爷趁着姑姑们干活的时候,会偷偷把藏了好久的酥糖拿给我吃。姑姑看到了就气得大声嚷,说爷爷偏心。然后我就在大家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闲的不行,四处捣乱。

天快要黑了的时候,爸爸和爷爷就院子门口放鞭炮,别人家的鞭炮也噼噼啪啪地响起来。我想去小卖铺买零食,可是小卖铺没人,大家都回家过年了。

晚上八点看春晚,一家人坐在炕上,妈妈和奶奶包饺子,我在旁边捏小面人。大家都是一边忙一边看。

我们家的饺子会把几个硬币包进去,谁咬到了硬币,谁今年就发大财。我每次都坚决不看硬币被藏在哪个饺子里了,因为这样,吃到硬币的时候才会有种中奖的感觉。但现在想想,奶奶和妈妈大概是把有硬币的饺子都分到我的盘子里了吧?

因为是过年,一整天都不许生气,不然接下来一年都要生气了。所以我不论淘了什么气,大人都不会怪我。

大多数时候,我都是十一点就困了,好不容易熬到十二点,就赶紧睡觉了。乡下的夜晚总是非常黑、非常安静。那个时候家人还都在,每年过年都团团圆圆的,当时不觉得值得珍惜,现在想来,那种团圆,才是真正的过年吧?

第5个回答  2016-12-26

春节年年过,在外漂了一整年,每年回家都要请几天假,回家过年,多陪陪父母,给父母带一些年货,小时候是父母、亲戚给自己压岁钱,现在每年回家,都会准备礼品给亲戚,会拿出一些钱孝敬父母,这就是传说中的反哺吧。

大扫除

-----------

每年过年前都会有一个大扫除,为了迎接新的一年,衣服要换新衣服,床单被子都要换新,就连玻璃也会擦得干干净净,妈妈会在大扫除完后,准备各种年货,蒸年糕,炸果子,炸丸子各种忙活,爸爸会买春联,买鞭炮,家里有句老话,初一干活意味着,今年会忙一年,所以提前都会准备好。


除夕夜

-----------

小时候的除夕夜事情很多,晚饭前要帮爸爸贴春联,家里各个门都要贴上福字,有正着贴的,有倒着贴的,晚饭当然是饺子,吃上慢慢一大碗的饺子,然后喝上一碗饺子汤,心里美美的,吃完晚饭后,会到亲戚家串门,大家都是谈论今年的过去的一些事情,路上还有好多放小鞭炮的。


拜大年,压岁钱

--------------------

早早的等着被鞭炮声叫醒,因为家里有个习俗,大年初一吃早饭前,早上不许叫人名字,只能听鞭炮声,听到声音后才可以起床吃饭,还不可以开柜子,还不允许洗脚和洗头;吃完早饭后,先去爷爷奶奶家拜大年,然后再去各家亲戚拜年,当然就是磕头收压岁钱。


放鞭炮

---------

这个必不可少的,初一初二拜完年,没啥事情了,还能干啥,当然是找自己的小伙伴们,然后一起去放鞭炮,各种炮,然后拿着打火机和香,小时候都是用香点炮的,因为怕被炸到。


不知为什么,现在年味感觉越来越淡了,可能是因为自己岁数越来越大的原因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