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从遵义会议后的命运是什么样子的??

博古从遵义会议后的命运是什么样子的?? 顺便介绍一下他的经历身世与最后的命运。

在1935年1月遵义会议时,博古接受了严肃的尖锐的批评,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首先是军事上的领导地位,才使中国革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博古在认真改正错误后,在长征途中和到陕北都为党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美国记者斯诺在新版《红星照耀中国》中,增加了《与毛泽东的进一步谈话》一文。其中说,毛泽东回答斯诺提问长征有哪些有功人员时,列举了18位同志的名字,其中有博古。以后在谈到王明路线错误时,毛泽东指出,就责任来说,第一个是王明,第二个是博古,王明是这个路线的创造者和支持者,博古等是执行者和发挥者。以后在党的七大,王明、博古仍被选为党的中央委员。 1943年初,博古是解放日报社社长兼新华社社长和中央出版局局长。也算是党领导人中最年轻的,当时36岁。 博古住在解放日报社的这个山中腰的石窑洞里,他每天一大早就起床,急匆匆地到新闻部办公室,同编辑一起研究当天的重大新闻,研究当天编报的重要问题,往往到10点钟左右才回到自己住的窑洞吃早饭。他是一个整天忙碌不知疲倦的人。 《解放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于1941年创办的第一个大型日报。1942年全党整风运动开始时,毛泽东曾批评它是“不完全的党报”,没有很好地完全地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解放日报》的改版是整风运动中的一件大事。从1942年4月1日《解放日报》改版发表社论《致读者》到1944年2月16日发表社论《本报创刊一千期》,发表了一系列的社论和重要文章,对于办党报的方针和基本原则,对于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基本原理和重大问题,都作了探讨和精辟的论述。关于党报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要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新闻必须完全真实,要实行全党办报,密切联系实际和联系群众,要建立新的文风,这些原则都是在《解放日报》改版时期逐步确立的。毛泽东在1942年9月的一封信里就说过:“报馆工作有进步,可以希望由不完全的党报变成完全的党报。” 博古居住兼办公的窑洞墙壁上,钉着全国的和世界的两张大地图,上面密密麻麻插了许多红白等颜色的小旗子,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这些旗子也随时移动。他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个架子,按国内、国际、政治、军事等分类,插满了他自己做的卡片。他每天在繁重的新闻工作之外,还挤时间做翻译工作,他译过《苏联共产党历史简明教程》、《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基本问题》(4卷)、《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论一元论历史观之发展》 普列汉诺夫著 等等。他临睡觉时,往往还要看一些中文或外文小说,他曾教导我们也要读些文学作品,说这对提高写作技巧是有好处的。 博古在领导解放日报社和新华社5年多工作期间,在他的策划和指导下,各解放区的新闻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形成一个系统的多层次的有机的网络。解放日报社和新华社是它的中枢;各解放区各地和部队的报社,新华总社所属的9个总分社和40多个分社,是它的分支;墙报和黑板报是它的基石。它培养了一大批新闻工作者,还有近3万业作通讯员。这是一支坚强的新闻大军,它天天向国内外传播党的声音,报道时局动向,指明中国人民斗争的方向。博古对创建和开拓这样规模的党的新闻事业是有卓越贡献的。 他曾经说过:“党报工作人员,对于党的每一个工作部门,对于各种实际工作中的同志,不可以自以为是,做‘无冕之王’,而应该去做‘公仆’,应该有恭谨勤劳的态度。”博古就是对党和人民“恭谨勤劳”的楷模。他对工作极端负责,对业务精益求精,对同志和人民极端热忱,这些都是我们应当学习的。 博古自第二次国共合作后就是历届国民参政会的中共参政员。1946年2月赴重庆参加政协宪草审议小组工作。4月8日与王若飞、邓发、叶挺等13人乘飞机由重庆返延安,因飞机遇雾迷路,在晋西北兴县东南的黑茶山撞山焚毁,机上人员全部遇难,中共中央以极大的悲痛宣布这一噩耗,全国震惊。4月19日延安举行了隆重的悼祭和安葬仪式,解放区各地和重庆、上海都相继举行了隆重的“四八”烈士追悼大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4-19
在1935年1月遵义会议时,博古接受了严肃的尖锐的批评,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首先是军事上的领导地位,才使中国革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博古在认真改正错误后,在长征途中和到陕北都为党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美国记者斯诺在新版《红星照耀中国》中,增加了《与毛泽东的进一步谈话》一文。其中说,毛泽东回答斯诺提问长征有哪些有功人员时,列举了18位同志的名字,其中有博古。以后在谈到王明路线错误时,毛泽东指出,就责任来说,第一个是王明,第二个是博古,王明是这个路线的创造者和支持者,博古等是执行者和发挥者。以后在党的七大,王明、博古仍被选为党的中央委员。 1943年初,博古是解放日报社社长兼新华社社长和中央出版局局长。也算是党领导人中最年轻的,当时36岁。 博古住在解放日报社的这个山中腰的石窑洞里,他每天一大早就起床,急匆匆地到新闻部办公室,同编辑一起研究当天的重大新闻,研究当天编报的重要问题,往往到10点钟左右才回到自己住的窑洞吃早饭。他是一个整天忙碌不知疲倦的人。 《解放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于1941年创办的第一个大型日报。1942年全党整风运动开始时,毛泽东曾批评它是“不完全的党报”,没有很好地完全地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解放日报》的改版是整风运动中的一件大事。从1942年4月1日《解放日报》改版发表社论《致读者》到1944年2月16日发表社论《本报创刊一千期》,发表了一系列的社论和重要文章,对于办党报的方针和基本原则,对于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基本原理和重大问题,都作了探讨和精辟的论述。关于党报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要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新闻必须完全真实,要实行全党办报,密切联系实际和联系群众,要建立新的文风,这些原则都是在《解放日报》改版时期逐步确立的。毛泽东在1942年9月的一封信里就说过:“报馆工作有进步,可以希望由不完全的党报变成完全的党报。” 博古居住兼办公的窑洞墙壁上,钉着全国的和世界的两张大地图,上面密密麻麻插了许多红白等颜色的小旗子,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这些旗子也随时移动。他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个架子,按国内、国际、政治、军事等分类,插满了他自己做的卡片。他每天在繁重的新闻工作之外,还挤时间做翻译工作,他译过《苏联共产党历史简明教程》、《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基本问题》(4卷)、《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论一元论历史观之发展》 普列汉诺夫著 等等。他临睡觉时,往往还要看一些中文或外文小说,他曾教导我们也要读些文学作品,说这对提高写作技巧是有好处的。 博古在领导解放日报社和新华社5年多工作期间,在他的策划和指导下,各解放区的新闻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形成一个系统的多层次的有机的网络。解放日报社和新华社是它的中枢;各解放区各地和部队的报社,新华总社所属的9个总分社和40多个分社,是它的分支;墙报和黑板报是它的基石。它培养了一大批新闻工作者,还有近3万业作通讯员。这是一支坚强的新闻大军,它天天向国内外传播党的声音,报道时局动向,指明中国人民斗争的方向。博古对创建和开拓这样规模的党的新闻事业是有卓越贡献的。 他曾经说过:“党报工作人员,对于党的每一个工作部门,对于各种实际工作中的同志,不可以自以为是,做‘无冕之王’,而应该去做‘公仆’,应该有恭谨勤劳的态度。”博古就是对党和人民“恭谨勤劳”的楷模。他对工作极端负责,对业务精益求精,对同志和人民极端热忱,这些都是我们应当学习的。 博古自第二次国共合作后就是历届国民参政会的中共参政员。1946年2月赴重庆参加政协宪草审议小组工作。4月8日与王若飞、邓发、叶挺等13人乘飞机由重庆返延安,因飞机遇雾迷路,在晋西北兴县东南的黑茶山撞山焚毁,机上人员全部遇难,中共中央以极大的悲痛宣布这一噩耗,全国震惊。4月19日延安举行了隆重的悼祭和安葬仪式,解放区各地和重庆、上海都相继举行了隆重的“四八”烈士追悼大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