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腔是什么意思。具体是指什么?

如题

播音腔是指播音员播音的时候特有的腔调。

“播音腔”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是播音主持工作进步和发展的必然的产物。“播音腔”是一种区别于日常谈话、曲艺等语言艺术的腔调,是广播电视播音所独有的、不可替代的特色。

任何语言艺术都有自己的特点,“播音腔”的产生是追求广播电视播音内容和创作形式完美融合的必然趋势,直接体现了播音语言的特点。

播音腔的发展

建国后,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播音作品和播音大家。齐越,夏青,方明,李野默,齐克建等老一辈播音艺术家,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播音符号,有着彰显那个时代鲜明色彩的播音风格。

1978年改革开放,在一次某部门的工作会议上,对播音创作提出了新要求:“广播电视新闻的播出由播音员最终完成,应该继承保留好的传统,过于适用的、固有的、呆板的播音腔要改革,除了发布政令、宣读重要报告、播送重要政治性文章,语调必须庄重外,一般来讲播音员要像知心朋友同听众谈话。”

据此,播音腔的研究已经开始肯定传统,排斥千篇一律一种腔调,高高在上的播音语言形式,关注播音本质问题。于是播音风格开始走向“平民化”路线,一直不断创新,增加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播音腔”也在保证原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丰富和发展,增添了新的生命力。

“播音腔”在继承了老一辈字音准确,内容准确,语言规范,具有庄重性,符合时代潮流,传达时代声音,把握时代要求,语言平实,语气亲切的基础上,实现了进一步突破,实现了由“播”-“说”-“讲”的巨大变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23
1. 主持人的呼吸方式往往与普通人的呼吸方式有所不同,因为职业的需要,需要一定程度的气息控制与发声技巧,从专业角度讲,我们讲究情、声、气的结合,气息为动力,声音为载体,如果对于气息和声音无控制的话,那么对于稿件及文字的处理就会不尽人意。
2. 人的呼吸有3种基本方式:腹式呼吸、胸式呼吸与胸腹联合式呼吸。

对于播音专业的同学来说,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是我们必须要学会的呼吸方式,是所有处理稿件方式的基础。那么胸腹式联合呼吸法的训练方式,“胸腹联合式呼吸”是横膈升降与胸廓扩张收缩相结合的呼吸方式。这种呼吸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并不经常使用,对许多人来说,这种呼吸方式需要经过训练才能有意识地使用。胸腹联合式呼吸可以满足播音气息量大、进气快和发音时间长的需要,是播音员和主持人应当掌握的基本呼吸技巧。胸腹联合式呼吸是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相结合的呼吸方式。这种结合并不是简单的相加,它利用腹式呼吸吸气量大和胸式呼吸的补气作用,尽可能加大吸气量,呼气时,则利用适当的控制手段,保持呼气的均匀,增加发音时间。那么这种针对播音主持专业所适用的训练,分为呼气和吸气。

(1)吸气。吸气时,口、鼻同时进气,这样可以提高吸气速度。当发音速度较快时,用于换气的时间常常很短暂,在这种情况下,应尽量缩短吸气的时间,以保持语句的连贯。吸气过程可采用两种控制方式。一种是,当吸气时间比较充裕时,可采用先腹式、后胸式的吸气方式,运用这种吸气方式,腹部处于相对松弛状态,先利用横膈下降吸入气息,待小腹有膨胀感后,再利用胸廓的扩张进一步吸入气息,这时,两肋有张开的感觉。我们在深吸气闻花香时常使用这种吸气方式。另一种吸气方式是在吸气时小腹适当收缩,保持腹部略微向上的压力,然后膈肌下降,吸入气息。由于膈肌下降时遇到阻力,胸廓会采取扩大胸径的方式吸入气息加以补偿。于是,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同时动作。这种吸气方式如控制得当,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吸入较多的气息。较为急促的呼吸状态常使用这种吸气方式。这两种吸气方法可以根据播讲的需要灵活使用。播音使用的胸腹联合式呼吸,吸气时腹部肌肉应保持略微收缩,并非完全松弛。腹部适当收缩可为呼气发音做准备。

(2)呼气。呼气时,可以利用放松膈肌,使横膈回弹的方式产生气流。但这种呼气方式产生的气息不稳定,缺少力度,用于发音不易控制,声音会先大后小。另一种呼气方式是采用肌肉力量对抗控制呼气。首先,在吸气阶段就让腹部肌肉略微收缩,做好呼气准备。这种收缩力量很小,收缩力量过大会影响膈肌下降和气息下沉,造成吸气量减少。进入呼气阶段时,腹肌收缩力量加大,产生向上挤压力量,与此同时,吸气时膈肌收缩下降的力量并未消除,于是,促使膈肌向上和向下的力量形成对抗,当腹部向上挤压的力量大于膈肌收缩下降的力量时,膈肌回升,气流呼出。需要气息量大的时候,可以通过加大腹肌力量,增大腹腔对胸腔压力或减小膈肌收缩力量,提高膈肌上升力度。需要气息量小的时候,可以用加大膈下压力量或减小腹肌上压力量的方式降低膈肌上升力度。当语句之中停顿,不需要气流时,我们可以用膈肌下压和腹肌上压力量相等的方式使呼气保持静止状态,以节省气流。胸廓也可以利用肋骨之间肋间肌的力量对抗来控制其扩张和收缩。当然,由于胸廓的呼吸作用有限,这种控制远不如横膈那样明显。借助呼气肌肉和吸气肌肉的力量对抗产生的压力差控制呼气过程,可以获得稳定的气息,延长呼气时间,这对播音十分有利。这种呼气方式是播音呼吸的重要方法。它为播音员和主持人提高发音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播音腔其实就是指在播音过程中,所具备的“提打挺松”的状态,就是提笑肌,打牙关,挺软腭,松下巴,这样所形成的声音,被俗称为“播音腔”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4-23

“播音腔”这个词的发明者绝对别有用心。

让许多大众误以为新闻的播报方式就是“播音腔”。
播音的概念很广泛。有广义的狭义的。我觉得这个总结不错:用媒介传播声音。
所以无论娱乐的还是新闻的等等播报形式都是播音。
为很多人所诟病的“播音腔”在我看来实际上是以新闻的播报形式去播娱乐、民生、访谈等等节目……包括以前的我在内,很多人喜欢用新闻联播的语调与人交谈,这种行为就是认识上的严重错误和审美出现偏差。但如果你说“播音腔”不好,这一点肯定是值得商榷的。因为无论是什么节目都有它的播音腔调,比如港台腔也在港台地区也是“播音腔”,只是因为地域文化不同。所以不是“播音腔”有问题,而是有人用播新闻的腔调去播报其他节目,结果必然是很别扭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播音者没有分清楚自己在做什么节目,或者知道却没有能力表现出来。

其实学习播音很简单,只要少走弯路

学好一门课程或者技能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相信只有付出才可能会有收获,播音配音学习亦是如此,如果你是零基础学习播音配音,加V鑫:gon699 领取精品免费籽料。

这个时候播音者就需要去努力学习和探索了。
我以为,大众会对播音造成固有印象,主要是过去的播音员多以播新闻为主,再有时代不同,播报方式肯定也不同。如果现在的我们误以为字正腔圆,声调夸张就是播音的话,那么我们一定误解了播音。想做好这个事情,要学习老一辈播音员的艰苦奋斗,为艺术肯钻研的精神。感受老一辈播音员声音里的精气神儿。千万不要徒学其形,只会弄巧成拙。时代向前发展,各行各业最好创造潮流,最起码是顺应潮流,千万不要逆潮流而行,倒行逆施的结果大多是以失败告终的。
最后,艺海无涯,一望无际。可能我们在智慧的汪洋大海里都只不过是一个浅薄的摇桨人而已。愿我们永远对自然和大海,保持一个敬畏的心。
(一家之言,欢迎批评指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