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看,这个历史人物是﹖

如题所述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1889.09.26-1976.05.26),德国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出生于德国西南巴登邦(Baden)弗赖堡附近的梅斯基尔希(Messkirch)的天主教家庭,逝于德国梅斯基尔希
生平简介
父亲弗里德里希·海德格尔在当地镇上的天主教教堂任司事,母亲也是天主教徒。

马丁·海德格尔
在天主教教会的资助下1903年-1906 年到梅斯基尔希以南50公里外的康斯坦兹读中学,为将来的牧师职业作准备,1906年-1909 年在弗莱堡的文科学校上学。在这六年里他学习了希腊文,此后,除战争年代外,他每日必读希腊原著。他还学习了拉丁文。
1907年,海德格尔暑期回家度假时,从康斯坦兹三一教堂的神父那里借到 F.布伦塔诺的著作 —《论亚里士多德以来存在者的多重含义》,对存在意义的问题产生兴趣,成为他毕生哲学事业的起点。
1909 年进入弗莱堡大学,前两年主攻神学,辅以哲学,1911年他决定放弃牧师的前程而专攻哲学, 跟随胡塞尔潜心研究现象学。1913 年夏在施耐德(Arthur Schneider)的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心理主义的判断学说》。在弗莱堡期间曾为当时德国著名哲学家 E.胡塞尔的学生,还曾参加新康德派哲学家里科(Heinrich Rickert)指导的研究班,从而深受价值哲学的影响。获得博士学位后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4 年8 月他应征入伍,但两个月后即因健康欠佳退伍。1915年-1917 年在弗莱堡从事军邮工作,1915 年夏他以题为《邓·司各脱关于范畴的学说和意义的理论》的论文获讲师资格。
1916 年4 月,胡塞尔受聘到弗莱堡大学继承里科的讲座。于是海德格尔得以亲聆胡塞尔的指教。那时他白天在邮局工作,晚上则在大学里听课或讲课。1917 年海德格尔与艾弗里德(Elfride Petri)结婚。婚后再次应征入伍,在西线战场服役。1918 年从战场回来以后,海德格尔正式成为胡塞尔的助教。1922 年在胡塞尔的帮助下,受聘于马尔堡大学任哲学教授。
在马堡时期,海德格尔开始撰写他的主要著作《存在与时间》,1927 年2 月,《存在与时间》正式印行,一是在《现象学年鉴》第八卷上,二是作为单行本。这本书奠定了他一生哲学活动的基础,被视为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重要著作,他因此而声誉鹊起。半年后,柏林颁发了正教授职称。
1928年胡塞尔退休,他被胡塞尔推荐为弗莱堡大学哲学教席的继承人。后来创立了自己的哲学——存在主义。1929 年海德格尔辞去马堡的席位,回到弗莱堡大学继承胡塞尔的哲学讲座。30年代以后,他与胡塞尔之间的关系日趋冷淡并最终破裂。1933 年初,在德国出现了纳粹的法西斯专政。此后5年间,德国大学教师被解雇受迫害的有2800 人,但海德格尔却在该年秋天带领960个教授公开宣誓支持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政权,并一度担任弗赖堡大学校长。1945 年盟军占领德国以后,他因这段历史受到审查并被禁止授课。1951 年恢复授课,1959 年退休,以后极少参加社会活动,避居在家乡黑森林的山间小屋,只和很少一些最亲近的朋支一起讨论哲学问题。
人物年表
1889年9月26日 生于德国巴登邦梅斯基尔希。父弗里德里希·海德格尔;毋约翰娜,娘家姓肯普夫。父毋笃信 天主教。
1903年-1906年 在康斯坦茨人文中学读书。
1906年-1909年 在弗莱堡人文中学读书。
读到奥地利哲学家布伦塔诺的博士论文《论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存在”的多种含义》,生发 对存在问题的兴趣。
1909年-1911年 在弗莱堡大学学习神学。
1911年-1913年 在弗莱堡大学学习哲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
1913年 在施奈德、李凯尔特指导下获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为《心理主义的判断学说》。
1916年 获弗莱堡大学讲师资格,讲师资格论文题为《邓·司各特的范畴和意义学说》。
《历史科学中的时间概念》在《哲学和哲学批判杂志》第161期上发表。
胡塞尔任弗莱堡大学哲学教授。海德格尔与胡塞尔首次见面。

海德格尔夫妇[1]
1917年 与艾弗里特·佩特里结婚。
1919年 《评雅斯贝斯的世界观心理学》发表
长子约尔克出生。
结识雅斯贝尔斯。
担任胡塞尔讨论班助教。
1920年 次子海尔曼出生。
1922年 担任马堡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在马堡工作至1928年。建成托特瑙堡小屋。
《那托普手稿》发表
1923年 应马克斯·舍勒之邀在科隆康德协会上作题为《此在与真在》的演讲。
《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发表
1924年 马堡神学家协会上的演讲《时间概念》
1926年 十二月四日在马堡哲学小型聚会上作题为《现象学研究的概念和发展》的演讲。
1927年 《存在与时间》在胡塞尔主编的《哲学和现象学研究年鉴》第八期上首次发表。
1928年 胡塞尔退休,海德格尔接任弗莱堡大学哲学讲座教授。
在里加的赫尔德尔研究所作题为《康德和形而上学问题》的多次演讲。
《现象学的基本问题》发表
1929年 一月二十四日在美茵法兰克福作题为《哲学人类学和此在的形而上学》的演讲。
三月在达沃斯高校讲座上作题为《康德和形而上学问题》的多次演讲。
四月九日作《胡塞尔七十寿辰讲话》。
七月二十四日在弗莱堡大学礼堂作教授就职讲座,题为《形而上学是什么?》。
十二月在卡尔斯鲁厄作题为《今日的哲学问题状况》的演讲。
《康德和形而上学问题》出版。
1930年 三月在阿姆斯特丹科学协会作《今日的哲学问题状况》和《黑格尔与形而上学问题》的演讲。
在各地多次以《真理的本质》为题作演讲。
1933年 当选为弗莱堡大学校长。
三月在校长就职典礼上发表题为《德国大学的自我宣言》的讲话。
1934年 辞去弗莱堡大学校长职务。
1935年 十一月十三日在弗莱堡艺术科学协会作题为《艺术作品的本源》的演讲。次年一月在苏黎世 重作。
1936年 四月二日在罗马作题为《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的演讲。
十一月至十二月在美茵法兰克福自由德国主教教堂议事会上作题为《艺术作品的本源》的多次演讲。
1938年 六月在弗莱堡艺术科学、自然研究和医学学会上以《形而上学对现代世界图象的奠基》为题 作演讲。
1939年 多次作题为《荷尔德林的赞美诗“如当节日的时候……”》的演讲。
1940年 作演讲《柏拉图的真理学说》。该演讲报告首次发表于1942年的《精神遗产年鉴》上。
1943年 作《追忆》,载于克卢克霍恩编缉的《荷尔德林逝世一百周年纪念文集》上。
六月六日在弗莱堡大学荷尔德林逝世一百周年纪念会上作题为《还乡──致亲人》的讲话。
在小圈子里作题为《尼采的话“上帝死了”》的演讲。
《真理的本质》出版。
1944年 秋季被征召入民团。
《荷尔德林诗的阐释》出版。
1945年 被占领军当局禁止授课,直至1951年。
1946年 为纪念里尔克逝世二十周年在小圈子里讲《诗人何为?》。
与中国学者萧师毅一起译读《道德经》。
1947年 作《田间小路》、《从思的经验而来》。
《柏拉图的真理学说。附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出版。
1949年 十二月在不莱梅俱乐部作四次演讲,题为《观入在者》(《物》、《座架》、《危险》和《 转向》)。
1950年 六月六日在巴伐利亚艺术协会作演讲《物》。
十月七日为纪念马克斯·科默雷尔在比勒欧作题为《语言》的演讲。
《林中路》出版。
1951年 八月五日在达姆斯塔特的“人与空间”专题会议上作题为《筑·居·思》的演讲。
十月六日在比勒欧作题为《……人诗意地栖居……》的演讲。
1953年 五月八日在不莱梅俱乐部作题为《谁是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的演讲。
五月作题为《科学与沉思》的演讲。
十一月十八日在巴伐利亚艺术协会作题为《技术的追问》的演讲,此演讲为“技术时代的艺术” 系列之一。
《形而上学导论》出版。
1954年 在苏黎世、康斯坦茨和弗莱堡作题为《沉思》的演讲。
《演讲与论文集》出版。
《什么召唤思?》出版。
1955年 十月三十日在梅斯基尔希纪念作曲家孔拉丁·科劳泽诞生一百七十五周年纪念会上作题为《泰 然任之》的讲话。
八月在法国诺曼底作题为《什么是哲学?》的演讲。
1956年 五月在不莱梅俱乐部,十月在维也纳大学,作题为《根据律》的报告。
为1956年海贝尔日作《就“小宝盒”与海贝尔对话》。
在弗莱堡为建筑师们作题为《保罗·克莱》的演讲。
《走向存在问题》出版。
1957年 二月在托特瑙堡作题为《形而上学的存在-神-逻辑学机制》的演讲。
夏季学期在弗莱堡大学一般研究班上作题为《思想原则》的五次演讲。
十二月和次年二月在弗莱堡大学一般研究班上作题为《语言的本质》的三次演讲。
《同一与差异》出版。
1958年 三月在法国埃克斯,七月在德国海德堡作题为《黑格尔与希腊》的演讲。
五月在维也纳城堡剧院黎明庆祝节上作题为《诗与思──关于斯退芬·格奥尔格的“词语”一诗 》的演讲。
1959年 一月在巴伐利亚美术学会上作题为《走向语言之途》的演讲。
在海德堡科学院作《就职演说》。
在慕尼黑荷尔德林学会会议上作题为《荷尔德林的大地和天空》的演讲。
九月二十七日被授予梅斯基尔希市荣誉市民称号,海氏作《向故乡梅斯基尔希致谢》的讲话
在巴登-巴登作题为《现时代的艺术的使命》的演讲。
《泰然任之》出版。
《走向语言之途》出版。
1960年 七月作题为《语言和家乡》的演讲。
1961年 《尼采》两卷本出版。
1962年 四月首次去希腊旅行。
《物的追问──康德先验原理的学说》出版。
《技术和转向》出版。
1964年 五月在梅斯基尔希以《关于圣·克拉拉的亚伯拉罕》致词。
1967年 四月在雅典科学和艺术学院作题为《艺术的起源和思的使命》的演讲。
《路标》出版。
1968年 在阿姆里斯维作题为《荷尔德林──诗歌》的演讲(勒内·夏尔法文翻译)
八月三十日至九月八日在多尔(普罗旺斯)举办题为《黑格尔:费希特体系与谢林体系的差 异》的讨论班。
1969年 九月二日至十一日在多尔(普罗旺斯)举办题为《康德:论上帝存在的唯一可能的论据》的讨论班。
《面向思的事情》出版。
1970年 《赫拉克利特》(1966-1967 年冬季学期讨论班》出版。
《现象学和神学》出版。
1971年 《谢林关于人的自由的本质的论文(1809年)》出版。
1972年 《早期著作集》出版。
1975年 《现象学的基本问题》(1927年夏季学期讲稿》出版。
1976年 《逻辑学──真理问题。1925/1926 年冬季学期讲稿》出版。
五月二十六日逝世,二十八日安葬于家乡梅斯基尔希。终年87岁。
注:依据瓦尔特·比梅尔所著《海德格尔》一书中的“海德格尔生平年表”(见该书第152-155页)编译,有增删。──编者孙周兴
人物轶事
海德格尔在1933年5月1日加入纳粹党。1934年4月他辞去校长一职。虽然直至战争结束,他仍然保留纳粹党党员身分。在担任校长的期间,弗莱堡大学禁止海德格尔以前的犹太裔教师胡塞尔进入大学图书馆,引发了纳粹种族清洗法例。
在1941年重印时候,海德格尔删除了胡塞尔在《存在与时间》上的贡献,并声称他这样做是受到出版商马斯·尼米尔(Max Niemeyer)的压力。
1935年出版《形而上学入门》时,他拒绝删除‘这场运动的内在真相及伟大’这样的字眼:“……这些都是所谓的哲学。而今天所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那被称为‘国家社会主义哲学’,但又与这场运动的内在真相及伟大——即地球技术与现代人类的交锋——毫不沾边的东西,却渔猎于[由诸如]‘价值’或‘统一’[等概念所构成的]混沌的泥沼中。”
很多读者,包括其过去的学生哈贝马斯,把它理解为海德格尔对国家社会主义许下承诺的证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5-18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1889.09.26-1976.05.26),德国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出生于德国西南巴登邦(Baden)弗赖堡附近的梅斯基尔希(Messkirch)的天主教家庭,逝于德国梅斯基尔希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5-18
马丁·海德格尔
第3个回答  2013-05-18
是劳合@乔治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