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让孩子学会正确对待批评?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09

和许多成年人一样,孩子们往往也喜欢听表扬而反感批评。法国心理学家高顿教授通过一项专题研究证实,那些难以接受批评的孩子长大后,也大多会对批评持“避而远之”或干脆“拒之门外”的态度。由此看来,让孩子在幼儿时代就学会接受批评,无论对一个人完整人格的塑造,还是对促成其事业的成功,都具有相当积极的意义。

但是,在很多家庭里,孩子听不进父母的意见,更听不得批评。苏晓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

苏晓有点儿“小聪明”,从小就很讨人喜欢。在整个小学阶段,他虽然没有值得特别骄傲的荣誉和成绩,却也没有任何不光彩的记录。妈妈视他为家中希望,爸爸也觉得他很争气,苏晓自己也感觉特好。进入初中后,苏晓变得骄傲自大起来,听不进不同意见,更听不得半句批评,成了一个犟头倔脑的“小大人”。

比如父母对他说:“晓晓,你现在是初中生了,再不能像以前那样,成绩只是个中等,我们希望你在这学期有一点进步。最主要的是,听说你进中学后常去网吧,这样可不好……”

“你们在跟踪我?谁说我去网吧了?想让我的成绩上去,你们花钱送我去重点中学吧,在这个学校我已经尽力了!”父母的话还未说完,苏晓便冲父母大声嚷道。

显然,苏晓之所以听不进批评,是因为他对自己评价过高,自以为是,同时带有一定的自满情绪和自我陶醉。像这种现象,这是孩子在自我意识形成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种不良心理。这种心理产生的原因,首先是孩子自身的主观原因,即志向不高,抱负不大,尚未树立远大的理想和长远的人生目标。另外一个是家庭环境及教育不良。孩子在一片表扬声中长大,从小受到娇惯宠爱,当父母发现孩子骄傲自大,批评的时候又不注意方式方法,所以孩子根本听不进去。

那么,父母怎样才能让孩子坦然地接受批评呢?1.批评孩子的缺点前,先表扬他的优点

绝大多数人都不喜欢别人批评自己,因为被批评是一件很伤自尊、很没“面子”的事情,孩子也是如此。孩子往往比成年人更敏感、更自尊,但也更脆弱。在孩子的世界里,由于比较单纯,经历的事情也较少,因此一旦遭受批评,特别是来自于父母严厉的批评时,孩子的反应经常很激烈,他们或采取沉默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父母的不满,或者干脆以逃学、离家出走等过激行为来与父母对抗。但孩子犯了错误时,父母又不能放任不管,而是应该采取负责任的态度,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这时,如果父母采取先表扬后批评方式,这样孩子既乐于接受又不至于伤害他们的“尊严”和“面子”,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8岁的高彬是个“小马虎”,经常是他刚到学校,父母又在后面追着给他送作业本或是送中餐的饭钱。为此事,他的父母没少批评他,可高彬就是“屡教不改”。一次,高彬的妈妈又为他把运动服忘在家里而生气地骂道:“你是不是猪脑子呀,怎么总是记不住呢,我不是叮嘱过你每天走前要检查一下,看看还有没有什么要用的东西落在家里吗?你怎么就听不进去呢?”

高彬听后,默默地背着书包去了学校。接下来的几天,高彬果真什么东西也没落在家里,但是这几天他也没有跟妈妈说一句话。每天放学回家吃完饭后,他就回自己的房间并紧锁着门,任凭妈妈怎么说,他就是不开门。

妈妈这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她知道自己的批评过于严厉,已伤害了孩子的自尊。于是,她决定今后改变自己的批评方式,让孩子既乐于接受,又能彻底改正错误。当然,目前先要做的是如何向孩子表示歉意,并想办法使母子之间的关系和好如初。

过了几天,在妈妈的努力下,高彬终于愿意说话了,他又恢复了往日的活泼。一天早晨,妈妈临出门时,发现高彬的跑鞋还搁在鞋架上。

“唉,这孩子,老毛病又犯了,他昨天说学校今天要举行运动会,他还有5000米比赛项目,怎么连跑鞋都忘在家里呢?”妈妈拿起跑鞋送到学校,交给高彬后什么也没说就上班去了。

这天晚饭后,妈妈为了帮助儿子改正错误,便换了一种批评的方式说:“儿子,你喜欢运动,这很好,这样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妈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什么都不懂,而且也经常犯错误,所犯的错误比你现在还要严重得多。我曾对自己所做的傻事、蠢事感到后悔不已,因此我并不想批评你,因为你比我那时候要强多了。不过,如果你能改掉丢三落四的毛病,你在妈妈眼里就是最棒的孩子了!”

“好的,妈妈,我一定会改正自己的这个缺点,请您相信我。”高彬认真地说。

面对孩子所犯的错误而不得不批评时,如果我们也像觉悟后的高妈妈这样采取先扬后抑的方法,孩子听后既受教育,又有“面子”。这样的效果比直接批评要有效得多。

2.把握好批评的分寸

父母在批评责备孩子时,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不能一味蛮横指责,甚至羞辱孩子,而应该把握好分寸,使批评的话说得恰到好处。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批评孩子时,应做到不以孩子的人格为对象,而单就他的行为或举止进行批评,这样就可以避免刺激他的自尊心。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父母没有把握好批评的分寸,往往以讽刺和挖苦来代替摆事实讲道理、分析利害、明辨是非的批评,这实际上是把批评降低为泄愤的手段了。

采用羞辱孩子的批评方式往往既鲁莽又不恰当,常常会引起反作用。有益的批评应当把批评的事与人分为两件,表明批评是对事不对人的。羞辱人的批评是有意把事与人混为一谈,而且以偏概全。有时候,一句本来是可以接受的话,却因为加入了羞辱人的成分使孩子无法接受,这样就会违反了初衷,达不到批评的效果了。

3.培养孩子的省身精神

许多成功学家和心理学家都认为:改善心智模式的前提是要有自省的能力和勇气,也就是要客观公正地认识自己,不留情面地剖析自己。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具有非凡的勇气,要敢于面对自身的缺点和其他不足之处。

自省,贵在自觉。虽然他人的批评和提醒很重要,但真正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自己。只有通过自律、反思、检查、剖析、克制等等,我们才会静下心来,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并能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缺陷。一个人如果不懂得自省,或者缺乏主动的自省精神,这样的后果就是盲目自大、自我感觉良好,甚至发现不了自身存在的错误,以致遭遇损失时还一味抱怨他人,从不想想问题的根源就在自己身上。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写过一篇《河豚鱼说》。里面说的是河里的一条河豚,有一天游到一座桥下,却不料一头撞到了桥柱上。它不责备自己不小心,也不打算绕过桥柱游过去,反而生起气来,恼怒桥柱撞到它。河豚气得张开两鳃,鼓起肚子,漂浮在水面,很长时间一动也不动。后来,一只老鹰发现了它,一把抓起了它,转眼间,这条河豚就成了老鹰的腹中之物。

故事中的这条河豚,自己不小心撞上了桥柱子,却不知道反省自己、责备自己,不去改正自己的错误,反而恼怒别人,结果白白丢掉了自己的性命。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类似于故事里河豚这样的孩子,他们从来就没有反省、检查过自我,反而在遭受失败或遇到其他不幸时就抱怨家庭环境不好,抱怨父母不是高官显贵,抱怨同学不关心自己……

如果父母注重培养孩子的反省精神,孩子就不会在犯了错误或遭受挫折时怨天尤人。而是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并能接受批评和建议,从而避免再犯,让自己尽快成长。

能接受批评的人,比那些自以为是的人能更快地成长,更快地进步。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详情
    官方电话
第2个回答  2019-04-11
怎么让孩子学会接受批评
等平静后再教育
孩子有时候会认识到自己已经犯错了,这种情况父母可以等孩子平静下来之后再对孩子进行教育。孩子犯了错当时正在害怕着呢,这个时候对他说教会无形中扩大他的恐惧,又或许父母的说教他根本没有听进去,那一番心思就白费了!
教育意见要统一
孩子犯错,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父母教育孩子的意见要统一,不要有一个教育孩子,另一位家长在那里护着孩子。以免让孩子认为犯错了也没有什么关系。
怎么让孩子学会接受批评
教育孩子要适度
教育孩子要适度,不要气急败坏地说孩子。父母应该心平气和的将孩子的错误之处给孩子指出来。当孩子认识到错误的时候,可以减缓说教,让孩子自行反思。
如何让孩子学会接受批评
引导孩子合理作出解释。当孩子受批评后,感觉委屈,在接受批评后,可以给孩子进行解释的时间和机会,家长要注意不能颐指气使的实行霸权主义,要注意解释语气温和,不能急躁。父母应该告诉孩子,比如老师错怪你了,也要耐心的向老师解释,不要莽撞着反驳老师,谁都能犯错误的,而懂礼貌的孩子总能笑到最后。
对批评者一视同仁。有的孩子受到批评后,不愿意接受,而且心里会心存嫉恨,对批评者采取冷漠的态度,这样对孩子的生活、学习很不利的。像同龄的小朋友批评孩子,孩子会感到很难为情,这时父母应该耐心劝说孩子,不仅长辈的批评要虚心接受,小朋友的批评也要学会接受。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扩大交往面,才能有更多的小朋友喜欢和你玩的。
对孩子来说,批评与鼓励应该同时进行。如果孩子能接受了批评,家长可以鼓励孩子,这就是你成功的第一步,你看看,你虽然接受了批评,但是爸爸妈妈却鼓励你了,证明你更加成熟了,更加有魅力,老师、同学会更加喜欢你的。所以家长应该给孩子灌输这样的想法:虽然批评让我心里不舒服,但是有了虚心的态度,爸爸妈妈会仍然喜欢我的,会夸奖我的。
如何让孩子坦然面对批评
家长对孩子进行批评的时候要以教肓为主,不要以批评为批评,对孩子的批评目的是为教肓。这个时候一定要帮孩子分析对错的点,让孩子明白,为什么不应该这样做,任何人在做事的时亿都认为他所做的事是对的,至少从他自身利益考虑他是这样认为的。
孩子也是这样的,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更多的时候他是不知这为错误的,更不会想到这个错误的危害有多大,孩子更多的时候只看眼前,不看未来。所以,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家长不是以批评为着入点,一定要以教和引为目的,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这样孩子才能慢慢的形成坦然面对批评,善于接受批评的好品性。
批评时也要讲究分寸,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不能一味地蛮横指责,切忌羞辱孩子,一定要把握好分寸,给孩子留有余地,让孩子慢慢消化。这样才能起到引导的作用,也能产生让孩子接受,近而坦然面对批评的心理,家长的蛮横只能让孩子产生抵对的情绪,这样的效果不可能让孩子形成坦然面对批评的品格。
如何让孩子坦然面对批评
要想使孩子坦然面对批评,就得培养孩子的自省精神。只有通过自律、反思、检查、剖析、克制等。孩子才会静下心来,客观公正地评价对错,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清晰地认识到对与错,近而坦然面对别人的批评。所以孩子犯了错误,要给孩子反思的时间,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发现并且愿意接受批评。
怎么让孩子坦然面对批评
不可盲目的批评孩子,批评孩子时要有根有据,不可还没弄清情况就乱批评。有时当父母介入到事态中去时,刚好看到的是你认为孩子不对的那部分,前面的起因根本没有看到,就开始批评孩子,这是不对的。也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一定要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再来“定罪”。切不可一上来不问情况就责问是孩子的不对,冤枉了孩子,会给ta造成心理阴影的。
向孩子表达你的感受、父母在批评孩子时,要会使用一些技巧。一味的批评只会增加孩子的抵触情绪,让孩子敢怒不敢言。父母可以向孩子表达你的感受,让孩子知道你的情绪状态,比如孩子玩到很晚才回家,你告诉孩子“妈妈并不是要批评你,而是你这么晚回来,妈妈很着急很担心,所以妈妈才生气,才要批评你的”相信孩子听到妈妈这说,也会听话的。
对孩子说出你的期望、孩子在了解了你的情绪状态时,知道你对ta的关心,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会有种内疚感。父母选在这时对孩子说出你ta的期望最合适不过了。比如,“妈妈希望你以后出去玩,都要和妈妈打个招呼,并告诉妈妈,和谁?什么时候回来?不要让妈妈为你担心好吗?”在这种状态下,孩子是容易接受自己的错误的。所以家长要掌握沟通的技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