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填好填高考志愿?

如题所述

高考已经结束,广大考生和家长稍事休息后,最重要的事,莫过地如何正确的填报高考志愿了。

如何正确填报?如何正确选择专业和院校?这不仅要考虑自己心仪的专业将来的就业前景、收入状况和自己的兴趣爱好,还要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从专业出发,结合自身的特点,整合信息,理性作出决策。

如何理性选择科学

具体包括:

1.做好职业规划,再确定专业意向

不同的职业对专业要求不同,对教育水平的要求也不相同。

专业选择过程中,学生要清晰了解自己的兴趣、内心的想法、能力和优势、个性特征等。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有的人喜欢与人交往,有的人喜欢与工具打交道;有的人擅长形象思维、有的人更擅长逻辑分析;等等。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要真正了解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时我们需要借助于专业的测试进行判断。

比较常用的测试工具有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量法、MBTI职业性格测试,这两种测试方法,均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测试。具体也可以阅读悠然之前发表的“高考在即,如何规划高考志愿填报?”、“高考填志愿、毕业求职,如何正确选择职业?科学的方法学起来”。

2.了解职业兴趣,选择适合的院校

主要包括详细了解院校近年的就业质量,选择若干所就业质量好的院校。就业质量好坏由学生就业能力、平均就业率、就业后的薪资水平、用人单位的满意度等。

这些既可以通过身边的已入学的大学生、微博、网络论坛、专家等渠道了解,也可以查阅各地政府教育部门颂的历年的就业统计数据、社会中间调查组织发布的数据、各高校的官网的发布的相关信息去了解。但要注意,任何一个调查统计都有时效性,我们要以发展的光去看待历史数据,同时还要考虑地域之间的差异。

其次院校招生政策、招生计划、考生报考人数、各专业招生在当年招生中受欢迎的程度等情况需要参照往年的一些数据。

3.选专业,要了解专业的内涵

专业内涵主要包括:是本科还是专科及上学年限;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毕业生获得的知识与技能)、主干学科、主要课程、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就业升学、研究领域、师资队伍、科研特色等。

了解专业内涵是为了清楚自己将要学什么,毕业以后做什么;淘汰无兴趣不擅长的专业;避免专业名称的误导。

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对专业名称的解读,望文生义、想当然!

a.有的专业为了提高生源质量或国家对专业名称的规划要求,将老专业改了新名字,如名称中加入“国际”“信息”等时髦字眼。

b.有的专业名字土气,但就业前景很好。近年来,石油地质、地勘等专业人才需求增大。

c.有的专业从名字出发被误读。如 法医学专业,大多数人会误以为整天和尸体打交道,实际上是在医学课程的基础上,增设了法学的课程。

d.有的专业名称响亮,甚至是新兴专业,高分考入,毕业了却不好就业。比如工商管理、企业管理等本科毕业实际上不好找到对口的岗位。

e.有的专业名称差不多,实际内容差别很大。比方园林专业和园艺专业,应用化学和材料化学。

4. 选专业,要注意专业的冷热变化

要正确辨析“冷门专业”和“热门专业”,有的所谓“热门专业”报考人数多,分数高,造成很热;其次所谓的“报考热门专业”未必是“就业热门专业”。

冷热问题也出现在对专业名称的解读上,某大学的“采矿与冶金”报名者寥寥,更名为“地球资源与环境”后顿时成为热门专业。

综上,考生和家长在志愿填报前,要做好相关功课,知已知彼,更理性的对待专业、未来职业发展的选择。

欢迎评论、转发。

我是职业规划师许悠然,更多职场心得与攻略,一一为您呈现。微信公众号:悠然成长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7

不啰嗦,直接上5条填高考志愿的忠告:

第一,没有最好的专业,也没有最热门的专业,更没有永远赚钱的专业。

关于选专业听到过最频繁的问题就是:老秦,你觉得哪个专业最好?我一点也不挑,就问一下哪个未来最赚钱?

这是一个知识不断更新、不断涌现的时代,就算入校时是热门行业,但很可能四年后毕业找工作时已经变成了夕阳产业;入学时听都没听过的词,未来竟然成为很多人的向往——人民日报的一份关于95后就业观的数据调查报告,在95后最向往的新兴职业排行中,位居榜首的是主播/网红,几年前你能想到么?

中国发展很快,崛起和没落也都很快,没有永远的「热门」,没有永远的「最好」。正如@秋叶 大叔这段话:

上世纪六十年代,你哪个专业都不如去种田,那时贫下中农才是根红苗正;放你在上世纪七十时代,你哪个专业都不如去当兵,那时是解放军最亲;放你在上世纪八十时代,你哪个专业都不如去做工人,那时叫铁饭碗;放你在上世纪九十时代,流行的是一个词叫“下海”,没错,下海的都是今天你们哭着喊着要抢的公务员岗位……

第二,对内进行自我剖析,对外进行充分的了解,选专业是多角度综合考量利弊之后的结果。

一些朋友在提问的时候,根本不知道从哪些角度去参考,拿着一本厚厚的志愿指南一脸懵逼。我建议从对内、对外两个层面来分析。

对内而言,要进行充分的自我认知:

【1】兴趣爱好

比如你喜欢跟人打交道?还是喜欢做一个安静的技术?……不过这一点并不是最好的参考,因为一般人刚经历过多少年的考试和学习,除了一身考试能力,对于兴趣爱好的认识其实还没有释放;另外就是很多人在中学时对于很多兴趣爱好都出于想象,真正接触之后会发现其实跟想的还是有很大出入,所以兴趣爱好也是要经过考验的,最好真的深入了解过。

【2】地域偏向

比如说你想离家近?比如你想去一线城市?比如你想去南方或北方体验不同的文化?比如你想去美女多的四川重庆……

这个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因为一个人求学的地域以及周边的区域,经常就是他后来工作的区域,甚至是成家的区域。

【3】家庭关系

如果家庭在某一个行业里有充分的人脉资源积累,未来能够给你安排一个好的方向,那么这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4】系统测评

现在有了很多测评系统,可以用一套题目测试你的兴趣,分析你的潜力。基本上现在每一个门户都有这样的填志愿系统,为了减少广告嫌疑,我就不推荐了,大家自行查找,但特别要提醒一下,一方面找知名门户,不要被一些骗子盗取信息;另一方面,不要盲目相信工具带给你的答案,它只是一个侧面的参考。

对外而言,要进行充分的信息获取:

【1】学校官网

看看各个学校官网上的介绍,以及该专业的学院、师资等。

【2】学长学姐或老师

如果觉得官网上的信息太官方,想知道更真实的情况,如果有朋友的孩子在读大学的,可以一起吃个饭聊聊,实在不行直接去附近的大学里找学生和老师咨询也可以,他们都很热心的。

【3】学校招生办

也可以直接打该学校招生办的电话咨询,官网上一般都有电话。不过在旺季,很有可能占线……

角度不限于以上,我建议可以先通过这几个角度列一些可能的专业或学校,然后利用排除法一个一个缩小范围。比如该学校宿舍是8人间忍不了,划掉;比如夏天没有空调忍不了,划掉……最终一定会有一个脱颖而出。

第三,如果以上所有的角度对你来说都无关紧要,那么就请谨记一条:在分数可达情况下,学校段位优先,同段位的学校下再专业优先。

也就是说,如果分数一般,那么我建议你在自己的分数能够去的大学中,尽可能优先选择排名靠前或学风更好的大学,而不是专业。

因为现在很多大学都有转专业的机制,在一个学习阶段后可以根据你新的认知给自己调换专业,并不是说你今天选择这个专业后,就永远无法悔棋了。

但是,当你进入大学后,学校的文化,学校可以给学生的资源,学校中你每天接触的小伙伴……反而是影响一个正处于成长期的小孩更重要的因素。

因为一个人学习的知识和专业水平,在大学里其实学不到太多、太深,反而是潜移默化形成的三观、思维习惯以及朋友圈子的层次确定了他在这个年龄的段位,甚至影响一生。

我记得我大学时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拼尽全力杀进全国赛。当时看到一些选手讲到自己的认知的时候,谈到了某某国际专家到学校里讲座时带给他的影响,谈到与美国某大学做交换生时获得的视野,谈到某某牛逼校友带给他的方向,谈到做某次创业尝试时学校给予的技术和资金支持……有些差距,不是努力可以轻易追赶的。

大学的水平确实不决定能力,但经常能决定你的眼界与经历。

第四,如果你一定要专业优先,那么在家庭背景普通的情况下,建议选择一门偏技术方向的专业,哪怕未来苦一点,但绝不担心没饭吃。

因为技术是硬功夫,你能做到什么级别就拿哪一级别的薪水,一般靠实力说话。我记得毕业时坐火车去北京,在车厢里遇到一个校友,他是学机械的,但是喜欢计算机技术,业余时间做了一个程序,因为这个程序他被搜狗招走了;我还有个高中同学,学校是大专,家庭情况也不好,但他是学计算机的,编程技术一级棒,毕业时第一份工作工资8000块。

他们在学生阶段目标也很明确,就是不断升级自己的技术水平,水平越高就越有可能去更好的公司。反而是很多学习管理、中文、历史这一类的同学比较容易迷茫,如果家里有安排还好,但如果要靠自己,想要找到非常好的工作确实不是很容易。

第五,不要为了一个人去一所你不喜欢的大学。

这可能是一个不解风情的建议,也可能会被喷。我知道可能你有美好的故事,可能你有唯美的约定,但以我有限的阅历告诉你,中学的圈子实在太窄,大学的世界确实精彩,一个人眼界的变化会带来很多变化,为了一个人不顾其他任何因素的考量就去一所你根本不了解或者根本不喜欢的大学,无疑是一次人生赌博。

赢了固然好,但输了经常是难以收场,虽然确实有一些广为传颂的故事,但另一面其实有着更多海量并不好的结局,激情变狗血的故事看过太多,只不过是因为人们都喜欢津津乐道那些美好的事情而已。


当然了,以上建议都是参考,我还告诉每一位即将填志愿的朋友:选择专业是你的一次成人礼。

从高考结束开始走向大学,从此,没有人每天围着你转,没有人强迫你必须几点起来背书、晚上要自习;也没有人每天告诉你你该做哪张试卷、复习哪个章节;也没有人在你情绪低落的时候主动给你来打气……你是一个大人了,未来迎接你的将是更多的选择,选择睡懒觉还是早起,选择学习还是打游戏,选择假期蜗居还是实习……都得由你自己选择。成人的一个标志,就是自己能够做选择,也能够承担选择的结果。

从外观看起来,大学不过是一堆建筑,却是那么多人带着憧憬进来的象牙塔。

我们都讨厌做选择,害怕选择背后的承担结果,但成长是一种溶剂,选择就像溶质,这些溶质,也在对我们生活的密度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大学教给我们的东西,真的不一定总是那么显而易见的。未来你看待事情的观念、你的思考方式、你的做事习惯……都或许是大学里某一个碎片带给你的但你疏忽了的。

那些选择以及选择之后的结果,都是在自己这个成长最快的年纪里的代价,也是大学的馈赠。

祝福你。

第2个回答  2020-09-17

第一:根据自己成绩选取适合自己的大学。

高考分数决定一切,你的分数决定了你大学的高度。如果你的高考分数只是过了本科线十几二十分的,想要上好的学校就很困难,民办的三本院校是大概率的选择,建议你选择一个专业比较好的学校。如果分数线足够,就可以选择专业对口,发展前景好的学校。

第二: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然后根据专业选取大学。

相比较于高中,大学实在是个自由的学习圣地,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的专业,然后根据专业再来配对学校。比如你热爱化学类学科,就先看国内这类专科有哪些学校,排名如何,再根据自己的分数去填报。

第三:地域因素影响你的选择。

高中时期的限制,可能会使你产生一种想要摆脱的释放性激素,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你对大学的选择。比如,家在南方的学生,为了远离父母,填报了东北某所大学,导致自己大学四年就气候问题都难以适应。

所以,在选择大学时一定要摒弃这种思想。分数考得很高的同学,能上211、985的那种,选择的大学面会相对广泛一点 ,建议选择外省知名的高校。分数并不高的同学,建议选择省内的学校。

最后:社交人文因素。

你选择什么学校基本上决定你以后的走向,所以,分数高的同学尽量往发达城市走,分数差一点的同学考虑在省内上大学,培养自己的人际关系,为以后发展打好基础。

总之,无论在哪里上大学,都要认真学习,不可荒废,大学是个学习圣地,是人生中难以复制的美好时光。

第3个回答  2018-06-16
在填报高考志愿前先规划好自己的职业发张方向,然后根据职业发展方向来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在根据专业院校排名和自己高考成绩选择符合你要求的院校。这样考虑能降低你选择的难度,具体如何填好高考志愿,你还是仔细研读一下报考指南,它才是你报考的依据和导师。
第4个回答  2021-03-04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