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水分有哪些类型?它们对植物的有效性如何?

如题所述

1、吸湿水

吸湿水是土壤中固体颗粒表面分子直接由空气中吸取的水分而形成的一薄层水膜。它厚度和含量取决于空气中水汽饱和度。在绝对干燥的空气中,吸湿水含量很小,近似为零。在饱和水汽条件下,吸湿水达到最大值。吸湿水受到土壤固体颗粒巨大的吸附作用,因此吸湿水含量与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溶质含量有关。由于吸湿水紧紧被束缚在土壤颗粒上,不能自由运动,难以被植物吸收利用。

2、薄膜水

土壤颗粒吸附水汽分子达到最大吸湿量以后,土壤颗粒吸附更多液态水分,并使颗粒间水膜相互连接形成连续的水膜,这种包在吸湿水外部的水膜称为薄膜水。薄膜水吸附在吸湿水外部,受土壤颗粒吸附力较小,可以在膜间自由移动,并从水膜厚的地方向水膜薄的地方移动。薄膜水也称为最大分子持水量。

3、毛管水

当土壤含水量达到最大分子持水量后,土壤水分继续增加并充填土壤的毛管孔隙,同时也保持在土壤的孔隙中,成为被毛管力所保持的土壤水分,并称之为毛管水。毛管水受力较小,具有较强自由移动能力,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同时具有溶解土壤中所含有的化学物质的能力,因此也是土壤中化学物质的溶剂和载体。根据土壤水分与地下水的连接程度,可将毛管水分为毛管上升水和毛管悬着水。

当地下水埋深较浅,地下水可以通过毛管力的作用沿毛管上升到一定高度,这种土壤水分称为毛管上升水。毛管上升水是地下水对土壤水分补充的一种主要形式。在地下水比较浅的情况下,通过毛管水升水作用,植物间接的吸收和利用地下水。若地下水埋深较大,地下水通过毛管作用无法升至地表,而降雨或灌溉后水分通过上层土壤向下渗漏,一部分水分在重力作用下从大孔隙运动到深层,而一部分水分受毛管力作用而保持并呈现悬着状态,这部分水分称为毛管悬着水。

4、重力水

当土壤中的水分超过毛管力作用范围以后,多余的水分在重力作用下,沿土壤中大毛管而移动。这种在重力作用下移动的水分称为重力水。重力水具有液态水分的基本特征,因此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但由于受重力作用可以自由移动,不易保持在作物根区,因此大多数重力水没有机会被植物吸收利用。

扩展资料:

土壤水分常数:

1、吸湿系数:吸湿系数也称为最大吸湿量,是指土壤吸湿水达到最大数量时的土壤水分。

2、凋婆系数:作物产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凋萎系数。由于此时土壤含水量处于不能补偿作物耗水量的水分状况,因此通常将其看成可利用水分的下限。

3、最大分子持水量:当薄膜水的膜达到最大厚度时的土壤含水量,包括吸湿水和薄膜水。一般土壤最大分子持水量为最大吸湿量的2-4倍。

4、田间持水量:土壤中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之为田间持水量,包括吸湿水、薄膜水和毛管悬着水。田间持水量是一定厚度土层接纳和保持灌溉水和雨水的最高水量,因此田间持水量是农田灌溉设计中确定灌水量的基本参数。一般认为田间持水量是饱和含水量的65%左右。它与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和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关。质地愈重,田间持水量愈高。

5、毛管断裂含水量:由于作物吸收和土面蒸发,毛管悬着水不断减少,当减少到一定程度,其连续状态发生断裂,从而停止毛管悬着水的运动。将毛管断裂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毛管断裂含水量。毛管断裂含水量一般认为是水分对植物有效性的转折点,并将其作为灌溉的下限。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土壤水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13
通常是把土样放在电烘箱内烘干(温度控制在105~110℃)后能从土壤孔隙中释放的水量作为土壤含水量。土壤水分并非纯水,而是稀薄溶液,还含有胶体颗粒。土壤水分主要来源是大气降水和灌溉水,此外尚有近地面水气的凝结、地下水位上升及土壤矿物质中的水分。
  土壤水分依其物理形态可分为固态、气态及液态 3种。固态水仅在低温冻结时才存在,气态水常存在于土壤孔隙中,液态水存在于土粒比面和粒间孔隙中。在一定条件下,三者可以相互转化,其中以液态土壤水分数量较多。
  土壤水分的含水量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表示。
  土壤水重量百分数:土壤中实际所含的水分重量占烘干土重量的百分数。即 式中W(%)为土壤含水量(百分数);W1为样土湿重;W2为样土烘干重。
  土壤水容积百分数:指土壤水分容积占单位土壤容积的百分数。即 式中 W容(%)为土壤容积含水量(百分数);P为土壤容重,即单位体积原状土体的干土重。土壤容积百分数与土壤重量百分数之间的关系通常用下式表示:
   W容(%)=W(%)×P
  土壤水层厚度:指一定厚度土层内土壤水分的总贮量,即相当于一定土壤面积中,在一定土层厚度内有多少毫米厚的水层。即
   W厚=H×W(%)×P×10
式中W厚为土壤水层厚度;H为计算土层厚度;10为单位换算系数。
  土壤水分的测定方法除烘干法外,尚有电阻、热扩散、负压计、电容、谐振电容、γ射线衰减、β射线衰减、中子扩散、压力膜等方法。现在常用势值或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作为土壤水分的能量指标。 土壤水是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来源(水培植物除外),另外植物也可以直接吸收少量落在叶片上的水分。土壤水的主要来源是降水和灌溉水,参与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圈-水圈的水分大循环。土壤水存在于土壤孔隙中,尤其是中小孔隙中,大孔隙常被空气所占据。穿插于土壤孔隙中的植物根系从含水土壤孔隙中吸取水分,用于蒸腾。土壤中的水气界面存在湿度梯度,温度升高,梯度加大,因此水会变成水蒸汽蒸发逸出土表。蒸腾和蒸发的水加起来叫做蒸散,是土壤水进入大气的两条途径。表层的土壤水受到重力会向下渗漏,在地表有足够水量补充的情况下,土壤水可以一直入渗到地下水位,继而可能进入江、河、湖、海等地表水。土壤中水分的多少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以土壤含水量表示,分重量含水量和容积含水量两种,二者之间的关系由土壤容重来换算。另一种是以土壤水势表示,土壤水势的负值是土壤水吸力。土壤含水量有三个重要指标。一个是土壤饱和含水量,表明该土壤最多能含多少水,此时土壤水势为0。第二是田间持水量,是土壤饱和含水量减去重力水后土壤所能保持的水分。重力水基本上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此时土壤水势为-0.3巴。第三是萎蔫系数,是植物萎蔫时土壤仍能保持的水分。这部分水也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此时土壤水势为-15巴。田间持水量与萎蔫系数之间的水称为土壤有效水是植物可以吸收利用的部分。当然,一般在田间持水量的60%时,即土壤水势-1巴左右就采取措施进行灌溉。土壤水势可细分为重力势、基模势和溶质势。土壤水分重力势以土壤水面与土表面相平时为0。水面高于土表面时为正值(此时也称为压力势)。水面低于土表面时为负值(土壤水吸力为正值)。土壤基模势指土壤中矿质颗粒表面和有机质颗粒表面对水所产生的张力。它的值永远是负值,即总是将土壤表面的水分向土体内吸进来。土壤水分溶质势与土壤溶液中所含溶质数量有关,溶质越多,溶质势越小(即越负)。点水源入渗时,水沿湿度梯度从高水势处向低水势处流动,逐渐形成一个干湿交界分明的椭球体形状,称为湿润球,球面各处土壤水势相等。该球面称为入渗锋,在水头固定不变时,入渗锋的前进速度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减慢。大部分植物养分都是溶于水后随水移动运输到植物根系被吸收的。无论根系以质流、扩散、截获哪种方式吸收植物养分都在土壤溶液中进行。
第2个回答  2015-08-27

    土壤水分类型分为四种其有效性各不相同

    1.1吸湿水,干土从空气中吸附水汽所保证的水,对植物无效。

    1.2膜状水,土壤颗粒表面所吸附的水分,对植物来说属于弱有效水分。

    1.3毛管水,是土壤毛管孔隙所吸附的水,它又根据是否与地下水相连分为毛管悬着水(未相连)与毛管支持水(与地下水相连),对植物来说最珍贵。

    1.4重力水,多余水,是在土壤充气空隙中的水分,很快会流出,对植物基本无效。

    此外土壤质地、土壤结构、有机质含量都有影响

第3个回答  2021-12-31
土壤水类型中,对旱地作物以(毛管水)水最重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