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作业 如何确定患者是否患过某种感染病菌 不要临床上的

如题所述

对于体征来说,皮肤的变化可以给临床医生提供很直观的辨别,对于局部皮肤的红肿热痛,如果除外自身免疫和肿瘤因素的话,可以肯定为是细菌感染,而对于全身的皮疹,多半为病毒性感染(在常见的出疹性传染病中,只有猩红热和伤寒是细菌感染,斑疹伤寒为立克次体感染,其他基本上都是病毒感染)。下面是丹毒的图片,大家感受下
这是麻疹的图片,对比一下
除了皮肤,在内脏器官上也有很多肉眼可以分辨出的差异,比如浆膜腔积液,器官感染灶,等等;对于症状来说,就要具体化到每个疾病了,这点学过内科学的同学都会深有体会,例如大叶性肺炎会有铁锈色痰,霍乱会有米泔水样便,病毒性感冒会有卡他症状等等,这些都是考试会反复考到的内容,只能靠记忆和经验去掌握。

区别二: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是目前循证医学大环境下比较可靠的诊断手段,在区分感染性疾病时辅助检查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很多检查结果被称为“金标准”,下面我们就从最次要的逐渐向最重要的来分析。
1、影像学检查:主要指X线和超声,超声对于感染诊断主要是脏器脓肿及感染性心内膜炎或瓣膜赘生物,X线对于感染诊断主要表现在呼吸系统(其他系统也有,比如肝脓肿,肾周脓肿等等),肺CT在其中功不可没,其实临床上对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最不好鉴别的部位其中一个就是呼吸系统,在这里,我根据我没几年的临床经验总结了一下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影像学区别。首先,细菌感染往往成局灶性,病变演变慢;病毒感染成弥漫性,病变演变快。下图是个大叶性肺炎的肺CT表现(病变局灶于一个肺叶或肺段)
这个是小叶性肺炎(病灶沿气管或血管成灶性分布,左肺下叶不张)

这个是病毒性肺炎(著名的SARS,可惜不太清楚.........)
再来一张巨细胞病毒性肺炎(弥漫分布,间质受累为主)
其次,细菌性感染易形成空腔(尤其是球菌和厌氧菌),局部包裹,多伴随支气管分布,可能造成气道阻塞形成肺不张;病毒性感染多引起肺间质水肿渗出,容易出现低氧血症,严重的会出现I型呼吸衰竭,但很少造成空洞或肺不张。最后,细菌性肺炎可能会累及胸膜引起胸腔积液,病毒性肺炎几乎不会造成胸膜受累。
2、实验室检查 :这里面比较重要的就是免疫学检查,比如经典的乙肝两对半,HCV,HPV,HIV的抗体检查,呼吸道很多病毒的IgG和IgM等抗体都可以通过抽血来检查,用来明确感染源。此外,CRP(C反应蛋白)和PCT(降钙素原)是目前临床上用来提示细菌性感染的指标。还有一个最普及的,就是血常规,血常规中的白细胞一直是临床上用来评估感染情况的简单方便的指标,大部分细菌感染都会出现白细胞总数升高伴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不过少数病毒也会引起白细胞升高(狂犬病病毒,乙脑病毒,风疹病毒和EB病毒)。最后,一些特殊组织的感染,有特殊的检验方法,比如胸腔积液,脑脊液的常规中白细胞升高,糖降低可以提示细菌感染,尿常规白细胞升高提示细菌感染(貌似没有泌尿系统的病毒感染),大便中白细胞升高多见于菌痢等等。
3、病原学检查:利用体液或组织进行涂片或培养直接辨认出病原学,是诊断细菌性感染的金标准,不过涂片检出率不高,培养又需要时间,所以没办法在见到病人的第一时间用来诊断。
4、治疗效果:当难以区分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时,临床医生一般倾向于给予抗生素治疗,如果病情好转,说明是细菌感染,不过随着抗生素控制的越来越严格,这种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不过对于感染症状严重的,还是可以在实验室结果出来前使用的,不过这要依赖于医生的主观判断力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