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序,邓珍版的,谁能马上帮我翻译下。

圣人设医道.以济夭枉.俾天下万世.人尽天年.博施济众.仁不可加矣.其后继圣开学.造极精妙.着于时名于后者.和缓扁仓之外.亦不多见.信斯道之难明也与.汉长沙太守张仲景.以颖特之资.径造阃奥.于是采摭群书.作伤寒卒病论方合十六卷.以淑后学.遵而用之.困苏废起.莫不应效若神迹.其功在天下.犹水火谷粟然.是其书可有.而不可无者也.惜乎后之传者.止得十卷.而六卷则亡之.宋翰林学士王洙.偶得杂病方三卷于蠹简中.名曰金匮方论.即其书也.丰城之剑.不终埋没.何其幸耶.林亿等奉旨校正.并版行于世.今之传者.复失三卷.岂非世无和氏.而至宝妄伦于荆石与.仆幼嗜医书.旁索群隐.乃获于盱之丘氏.遂得与前十卷.表里相资.学之者动免掣肘.呜呼.张茂先尝言.神物终当有合.是书也.安知不有所待.而合显于今也.故不敢秘.特勒诸梓.与四方共之.由是张氏之学不遗.轩岐之道昭着.林林总总.寿域同跻.岂曰小补之哉.后至元庚辰樵川玉佩邓珍敬序.
是用白话文把古文翻译出来。谢谢了,急!

金要略方论序言

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一共有十六卷,但现在世上只流传着ㄍ伤赛论》十卷,杂病没有在书中见到,或者只在其他医家的方书中记载《伤实杂病论》治疗杂病的一二个方子。翰林学子王洙在翰院中,发现了已经被虫蛀了竹简《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是伤寒的诊治方法,中卷是杂病的诊治方法,下卷是上卷和中卷用到的方剂,以及妇科病的诊治方法。于是他抄录下来,并在文士之间传抄,流传范围并不广泛。当他们将书中所载的病证与患者的病证一致的方剂治病时,效果很好。然而这本书中有的方证记载了证候、症状却有治疗方剂,有的方证有治疗方剂却没有记载证候、症状,临床用于治病救人还不完善。国家召集有学识的大臣校订医书,我孙奇先参与校订了《伤寒论》,接着又校订了《金匮玉函经》。现在又来校订这本书,仍然将每首方剂列在相应证候下的格式,便于在紧急情况时使用。又搜集了散在于各家医书中的医方,附在各篇的末尾,用来扩充仲景的治疗方法。因为书中引用《伤寒论》的条文大多比较简略,所以只取从杂病开始,到饮食禁忌为止的部分,总共二十五篇,除去重复的内容,一共有二百六十二首方剂,编成上、中、下三卷,依然叫《金匮方论》。我孙奇曾读过从《魏志 华佗传》其记载:“华佗拿出一卷书说:这本书可以用来治病救人。”然而我在看过他治病的医案,觉得治病的方法大多都很奇怪,不符合先贤圣人经典的论述。我认为能够来治病救人的书应当是仲景的著作。多么伟大啊!炎帝、神农时的智慧,传承到我们这个繁荣昌盛的时代。敬贺皇上继承大统,抚养教育百姓,颁布发行方书,救济人民疾苦,使祥和之气充盈满溢,这样天下万物都能和乐安详。
太子右赞善大臣高保衡
尚书都官员外郎臣孙奇
尚书司封郎中兼任秘阁校理臣林亿
等人呈献给皇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02
古代的大圣大贤之人设置了医人之道,来救济死亡病患,使天下能够相传万代,人能够尽享天年,广泛施行,救济民众。这仁义不能再多了呀。他们的后人继承了圣人的前志大开教学之门,成说造诣极其精巧绝妙

你为什么要译这个,不是看起来挺通顺的吗?追问

这是一个作业,要用白话文翻译出来。可以帮个忙吗?

追答

有点忙呀,没那么多时间
这些文字不是都很简单的吗,看起来像白话一样的,干吗要翻译过来呀,直接看不是更好吗

追问

但是我还是有看不懂啊,大概帮我翻译下吧,我可以多给你一些分,好吗,从倒数第四行开始翻译就好了。谢谢了

追答

如今流传的版本,又缺失了三卷。难道说这个世上因为没有了卞和氏,从而得独一无二的珍宝被随便归类于杂树石头一类吗?
我自幼热爱阅读医学书籍,广泛搜索普遍寻找,才从盱之丘先生那里获得了(前面说的书)。于是能够和它的前十卷,前后相合。学习它的人学习时可以免于受阻。唉呀,张茂先先生曾经说,但凡神物最终总应该聚合。说的就是这本书呀。怎会知道没有所期待呢,而聚合发生在如今呢?因此我不取私藏,特意把它印刷出来,和各位同仁共享。从而张氏的学术著作没有遗失,黄老之大道得以继续发扬广大。内容如此繁多,多种医药之术全都齐备,岂可以说只是经过小小的修补改订呢。
后至元庚辰樵川玉佩邓珍敬序.(此句不用译)

吾尚全得,然译之恐实难达己之意,或勉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