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虎围村的老虎集体疯狂了

如题所述

人类与华南虎的间接冲突开始
一般来说,一只华南虎的生存空间至少需要70平方公里的森林,以草食性动物野猪、鹿、狍等为食,森林中还必须生存200只梅花鹿、300只羚羊和150只野猪。就像在一个池塘里,青蛙吃虫子,虫子吃庄稼,我们为了保护庄稼,把虫子都消灭了,结果青蛙饿死了。当年就是因为把老虎的食物如野猪、山牛、野兔都打干净了,老虎找不着食物,于是把目标对准了人类。
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鼓励捕猎政策,是迫使虎群迁徙汇聚、寻找食物来源,进而接触到人畜的根本原因之一。也正是因为当地猎人打山牛、野猪的表现太出色,结果饿虎出山,一场人虎之战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在一份1956年2月3日出版的《湖南日报》上,有一块巴掌大的地方,集中了五篇报道,分别讲述了5个县市饿虎伤人伤畜的事情。其实从1952年开始,湖南全境就几乎同时爆发了一场凶猛虎患。在湖南林业志中,对当年这种状况也有记载:近到长沙岳麓山,远到沅陵官庄,新化、安仁、耒阳乃至通道,湖南数十个县市传来虎患急报。老虎集体疯狂了! 从1952年开始,湖南全境爆发饿虎之灾,甚至当时的长沙城都受到虎群的威胁。1955年,在长沙市岳麓山上还捕杀过一只华南虎,这也是迄今为止,岳麓山出现的最后一只老虎,它的标本如今躺在湖南师范大学的实验室中。
十年中,有近两千湖南人惨落虎口,家畜损失更是数以万计。一场消除虎患的战斗打响了。
据统计,从上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湖南省各地纷纷成立了 “打虎队”,表彰“打虎英雄”、“灭害模范”,但人类在暴怒的老虎面前处于下风。
炎陵县一直以来有着狩猎文化传承。在一本炎陵县志上,其中有章专门讲到了炎陵的狩猎文化,在这一章最后有一份表格,详细记载了炎陵县从1952年到1963年打到的老虎数量。按照上面的数据统计共有25只。但是,与炎陵的打猎队数量比起来,这个数字真的不算什么,高峰时期的1954年,炎陵有425支打猎队,平均下来,每17支打猎队才打到过一只老虎。
在1962年10月9日的《湖南日报》上,讲述了炎陵县一个叫钟永泰的打猎能手,活捉11只老虎,猎杀4.69万只野猪、山牛等野兽的故事。他的猎杀野兽量占了当时炎陵全部猎杀量的2/3。钟永泰已经在几年前去世,但他的妻子周运梅如今还住在炎陵龙溪乡。
陈昌奎是炎陵游猎派青草堂第三代传人,今年87岁。1953年时,33岁的陈昌奎已经是个狩猎老手,炎陵出现虎群集体下山时,住在深山里的陈昌奎成了与虎群正面交锋的第一人。
借着师传的狩猎密咒,加上一副排弩,陈昌奎先后猎杀了12头大虎。其中,光是其大儿子出生那天,他就一口气扛回了三头大虎。面对记者的采访,陈昌奎很激动地说,他曾打到了纵横炎陵的最大一只老虎——约150公斤的虎王,至今他仍保存着一颗虎牙。据记者目测观察,这颗虎牙的两端因为历史久远已经被磨掉1(市)寸左右,估计当时这颗虎牙长度在5(市)寸左右。老人说,“这就是虎王的牙齿”。
耒阳,是当时湖南全境虎患闹得最疯狂的地方。
整个1952年,耒阳县有120多人被老虎咬死,伤家畜以千计,其中更发生一天之内老虎连吃32人的事件。
据当时的耒阳土改工作组组长资朝阳讲述:1952年11月,年仅31岁的杨泽芝(耒阳县第一任县长)面对这种情况心情十分沉重,迅速找来当时各乡镇的负责人、武装部同志和县里的职业猎手,在耒阳县政府礼堂召开大会。这就是历史上规模空前、发生在耒阳的“打虎大会”。
为了支持猎户们全力打虎,耒阳成立了打虎队,队长是很有经验的、号称“打虎王”的陈耆芳。县里不仅给猎人配发枪支,还定下每人每月300斤粮的补助标准。而且,每次打虎行动结束,县城必定要开大会庆祝。
随着耒阳开展这种有组织的大规模打虎行动,此后7年,耒阳共打到猛虎168只。不过,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其中的五分之四都是“打虎王”陈耆芳率队所猎。1953年,陈耆芳创下平均每10天打虎一只的纪录。7年间,他打到猛虎138只。
1957年底,陈耆芳因为打虎数量惊人,被请去北京,受到了周总理的亲自接见,成为湖南当之无愧的“打虎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