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清水河大爆炸的反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12

清水河库区的选址反思
“深圳城市规划忽视了安全要求”——这是当年“8·5大爆炸”事故调查专家组对深圳市非常明确的批评。
专家组的结论是,深圳市政府没有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安全意识淡薄,对清水河仓库区的总体布局未按国家有关安全规定进行审查,使易燃、易爆、剧毒化学危险品仓库,牲畜和食物仓库以及液化石油气储罐等设施,集中设置在与居民点和交通道路不符合安全距离规定的区域;存放化学危险品的清六平仓库离繁华市区的国贸大厦仅4.2千米,煤气储运站建在居民住宅小区,与清六平仓库水平距离仅300多米,严重威胁着深圳市的安全。
对于专家组的这一结论,深圳显得有点不太服气。“当年我们都到现场看过,当时清水河在深圳已经很偏僻的了,谁也没想到城市发展得这么快。”一位曾经参与清水河油气库规划选址的工程技术人员说。
这位工程技术人员的话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的意见,不过,它也引出了一个话题: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的速度问题。具体到清水河油气库新址的选择,就有人大代表直言:“长岭陂,难保不成为清水河第二。”
长岭陂——清水河第二?
长岭陂相对偏僻,“那是在一个山坳里,是个很好的位置”。规划国土部门向记者证实,新址是在长岭陂一处山体围合区域,然而,长岭陂的选址是于1994年完成的,有关方案上报后,一直未能付诸实施。到了1999年12月,新库址周边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尽管规划国土部门后来又对方案进行了修订设计,但人大代表对此并不认同。
“长岭陂现在有了人气热闹的迹象,新址选在这儿,不知道与清水河有什么区别?再过5年,新址又是个好地方,为何不把眼光放得长远一点?”市人大代表杨剑昌说。
“谁也不敢保证会不会再搬第二次。”曾参与清水河油气库当年选址的一位危险品库区规划专家说:“正在建设中的大学城离长岭陂也只有一公里多一些,我担心它将来会和当年的清水河一样,从偏地成为闹市。”
对此,深圳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是这样解释的:从规划布局角度来说,选在长岭陂是合理的。长岭陂库区建成后,可以涵盖清水河现有的功能,不仅具备相当的公路运输功能,也为未来的铁路运输留下可能的空间,完全可以取代清水河库区的作用。至于将来库区的安全如何保障,着重点则应放在土地控制管理及消防安全管理上。
不过,还是有不少人大代表与杨剑昌的观点相同:“什么事情都要有前瞻性,不要搬了一次,再搬第二次。”
抛开长岭陂的争议不说,位于南山蛇口半岛东角头、松岗镇茅洲山等地的油气仓储大型基地的搬迁问题也日益迫切。
一份名为《大铲岛油气库可行性研究报告》,对深圳油气仓储现状及存在问题做了全面盘点:
位于南山赤湾港的燃气集团600吨液化气中转站周围面积不足,附近有明火作业,存在安全隐患;
位于蛇口东角头的岩谷气体机具公司3300吨液化气库由于周围用地性质转变,不宜保留,应考虑搬迁;中石化38800吨蛇口油库与周围建筑和设施存在安全距离不足等隐患;
位于松岗镇茅洲山的2万吨油库由于周围用地性质转变,也不宜保留,应考虑搬迁……
深圳市规划人士无奈地告诉记者,在深圳发展的过程中,有限的城市空间与经济、社会及人口急剧发展的矛盾,使深圳在进行城市规划建设时不得不一次次陷入尴尬。不止是危险库区的选址问题,城市道路等各方面的基础配套也都存在着如何更好适应未来发展的问题。“如果把握不好未来发展的脉络,不严格管理,谁也不敢保证危险品库区的搬迁会不会循环往复地持续下去;城市建设会不会无休止地推倒重来。”
不得轻视的库区安全管理。
“由于城市规划只能做到适度超前,因此有时不得不面临这种尴尬。毕竟,谁也不能先知先觉。”一位规划专家对油气库选址的争议是这样看待的。“对于一个危险品库区的安全前景而言,如何做好消防安全防护的重要性要大于选址问题。“现在从城市规划、布局以及管理方面,深圳已经做得很到位了。”
为了核实这位专家的话,为了了解深圳油气库安全管理的现状,记者于近日前往东、西部两大油库区采访。8月2日上午11时左右,记者乘坐的采访车未进行登记,便直接闯入了下洞油气库区的中石化大鹏湾油库。进入油库仅两三分钟,接到值班人员报告的中石化深圳分公司大鹏湾油库办公室主任邝鸣,就驱车把记者堵在了路上。
而在南山半岛油气基地的中石化妈湾油库,记者想拍摄液化气罐车作业的情景时也受到了警告。“当照相机快门闪烁时,有可能产生瞬间的静电,与空气中的液化气一接触,就容易产生爆燃。”
记者毕竟不是专业人士,无法在油气库安全的硬件方面有所发现,不过这两件小事,倒可以看作是油气库管理人员安全意识的一种体现。而深圳市消防局防火处副处长陈景新的一番话,似乎更可以让人放心,“消防局现在每年都会组织十几个检查组分两次对全市的10余处油气库、100多家加油站进行大规模的专项治理。”
就在记者采访陈景新前不久,深圳市消防局刚刚完成了最近的一次大检查。“通过这次检查,我们认为深圳各油气库的消防设施基本上是完好的。现在这些油气库企业的负责人都已经意识到消防安全是与经济效益直接挂钩的,他们在各方面的管理还是上档次的,能够落实各项消防规章制度。”
另外,一个庞大的消防体系也正在建立中,“未来十年,深圳将投资25亿元建设海陆空消防安全体系。到2005年深圳就将建设21个消防站,远期到2010年全市将达到90个消防站,此外还将建立有两架直升飞机的消防直升机特勤站。”
不管是关于清水河油气库选址的争议,还是油气库管理上的建设,它们指向的都是一个安全问题。经历了“8·5”大爆炸的深圳,多一些小心,多一分慎重,总是必要的。“深圳绝不能重演‘8·5’大爆炸了。”这几乎是所有接受记者采访的市民、官员、专家的一致慨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