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白光》的概述?

包括人物时间地点情节。字数不少于200,但也别太多。

白光》讲述屡试不第的文人陈士成,受不了再次落榜的打击,精神恍惚中看到眼前出现白光,并且在白光的指引下开始在自家后院挖起银子来,没有挖到银子的他再次跟从白光的指引在深夜进了山中寻宝,第二天便有人在湖中发现了一具男尸,连身上衣服也被人扒了去。文章批判了封建社会病态的科考制度,揭示了十年苦读反而无用的读书人的悲惨命运。

扩展资料:

文章赏析:小说通过描写封建科举制度害死陈士成,重点批判了古代的科举制度,同时也批判了陈士成的利欲熏心。在封建社会,陈士成作为封建大家庭的子弟,只有走读书应试的道路,是封建社会做成了科举这个套子把他牢牢套住,他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小说最后写到陈士成在河中淹死,仅是肉体生命的死亡,他的精神生命早在他做科举幻梦的时候就死亡了。 另外,还批判了社会对陈士成之死的冷漠:“邻居懒得去看,也并无尸亲认领”,只是由地保照章处理。如果说人的价值被毁灭是悲剧,那么漠视人的价值被毁灭是更大的悲剧。

《白光》最初发表于1922年7月10日上海《东方杂志》第19卷第13号,后收录于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小说集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旧时中国的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希望。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白光

百度百科—鲁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23

在《白光》中,陈世成一心想升官发财,但连续16回的落第,粉碎了他的升官梦,勾起了他的发财欲望.在幻觉中,银子发着白光,左转右拐地把他从家引到山里。他怔怔忡忡的追逐白光,最后溺死湖中。

《白光》塑造的则是在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苦苦挣扎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

批判了封建社会病态的科考制度,揭示了十年苦读反而无用的读书人的悲惨命运。

扩展资料:

小说通过描写封建科举制度害死陈士成,重点批判了古代的科举制度,同时也批判了陈士成的利欲熏心。在封建社会,陈士成作为封建大家庭的子弟,只有走读书应试的道路,是封建社会做成了科举这个套子把他牢牢套住,他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小说最后写到陈士成在河中淹死,仅是肉体生命的死亡,他的精神生命早在他做科举幻梦的时候就死亡了。是精神生命的死亡导致他肉体生命的死亡,而肉体生命的死亡又加重了精神生命死亡的悲剧性。 

另外,还批判了社会对陈士成之死的冷漠:“邻居懒得去看,也并无尸亲认领”,只是由地保照章处理。如果说人的价值被毁灭是悲剧,那么漠视人的价值被毁灭是更大的悲剧。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集》、《华盖集》等18部。

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称为“民族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白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7-18
《白光》塑造的则是在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苦苦挣扎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在《白光》中,陈士成一心想升官发财,但连续16回的落第,粉碎了他的升官梦,勾起了他的发财欲望.在幻觉中,银子发着白光,左转右拐地把他从家引到山里.他怔怔忡忡的追逐白光,最后溺死湖中.
拓展资料:
《白光》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2年创作的短篇小说,作者通过讲述在科举考试中一个屡屡落第的文人陈士成,听信祖宗传言,受白光的启示在院子里挖银子未果,精神迷幻,到大山里寻宝却坠湖而死的故事,批判了封建社会病态的科考制度,揭示了十年苦读反而无用的读书人的悲惨命运。
主题思想
小说通过描写封建科举制度害死陈士成,重点批判了古代的科举制度,同时也批判了陈士成的利欲熏心。在封建社会,陈士成作为封建大家庭的子弟,只有走读书应试的道路,是封建社会做成了科举这个套子把他牢牢套住,他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小说最后写到陈士成在河中淹死,仅是肉体生命的死亡,他的精神生命早在他做科举幻梦的时候就死亡了。
是精神生命的死亡导致他肉体生命的死亡,而肉体生命的死亡又加重了精神生命死亡的悲剧性。 另外,还批判了社会对陈士成之死的冷漠:“邻居懒得去看,也并无尸亲认领”,只是由地保照章处理。如果说人的价值被毁灭是悲剧,那么漠视人的价值被毁灭是更大的悲剧。

艺术特色
⑴结构精巧。在这篇小说中,作者借鉴戏剧的结构艺术,通过高度概括和精心选材,把主人公几十年应考不中的遭遇,浓缩在一天内集中体现,以陈士成的内心独白推动情节的发展,通过“挖银子”这一情节,把陈士成扭曲变形的心理,推向了高潮,从而深刻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精神的残害。
⑵心理刻画。在此文中,作者通过心理描写,把笔伸向了主人公的灵魂深处。如“连一群鸡也正在笑他”一句,反映了陈士成落榜后悲凉、绝望的心境。再如“绅士们既然千方百计地来攀亲,人们又都像看见神明似的敬畏,深悔先前的轻薄、发昏……”一段,生动刻画了陈士成利欲熏心,醉心权势,狂热的希望爬上上层统治阶级的丑恶心态。
⑶小说题名为“白光”的几层含义:月亮放射出的清冷的光;陈士成因发疯而眼前出现的虚幻的光;旧时迷信,地下有财宝的地方会有一种亮光。这几种光交织在一起,就是所谓的“白光”,这是陈士成利欲之心的象征。陈士成在它的迷惑下,心理变态,心灵扭曲,由悲怨到狂乱,一步步走向死亡。鲁迅在写实的基础上运用象征,出色地刻画了陈士成发疯致死的心理过程。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7-01
《白光》塑造的则是在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苦苦挣扎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
在《白光》中,陈士成一心想升官发财,但连续16回的落第,粉碎了他的升
官梦,勾起了他的发财欲望.在幻觉中,银子发着白光,左转右拐地把他从
家引到山里.他怔怔忡忡的追逐白光,最后溺死湖中.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07-01
书中讲的是陈士成双鬓已斑白却仍屡屡落第,连秀才都不曾中,于是精神出现异常,听到奇怪的呼唤声(其实不存在),于是就在这种折磨下自杀于河中.
这篇文章有意写得阴森恐怖是为了批判当时不合理的考试制度,揭露不中第的读书人的悲惨命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