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意思是:后会有期,只要青山依旧,河流不息,会再见的。

1,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出自唐代白居易的《离别》。

白居易《离别》原文:

深秋时节话别离,冷风瑟瑟叶满溪。胸中无限慷与慨,转身欲语泪沾衣。

青山不改水长流,明月依旧星渐稀。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

译文:

深秋时节说别离,瑟瑟的冷风吹动,小溪里满是落叶,胸中有无限的感慨,转身想要说些什么,泪水已经沾湿衣服。

青山不会改变,水长久的流淌,明月依然是这样,星星渐渐稀少,即使是天长地久,也总会有尽头,但这生死遗恨,却永远没有尽期。

2,山水有相逢——出自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山水有相逢,望君多珍重,春风入卷来,圆月杯酒中。”

描述的是男女之间的感情,男好比绵延山川,女好比一汪清水,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两人总有相遇的一天。

扩展资料:

1,创作背景

在《警世通言》的内容里,宋元旧作占了将近一半,如《陈可常端阳仙化》《崔待诏生死冤家》等,但它们都或多或少地经过冯梦龙的整理、加工。

在《警世通言·绪言》中,冯梦龙自言将前代、今世的传说、野史,搜集整理。他表示,收集的多是野史之类,至于是事实还是虚构,都无需要去深究,也没必要“去赝存真”。

因此书中人物、内容等是实事存在还是故事传说,其实无须理会,“其真者”可以作为经典、正史、经书等的补充,“赝者”,则是取它的“激扬劝诱、悲歌感慨”的意义。

无论是事实、还是虚构,只要道理不悖,只要不有害于风化,不跟圣贤对着干,不跟诗书经史有别,便是善的,真的。这也是冯梦龙纂辑此书的目的。

至于书名定为《警世通言》,在《警世通言·绪言》中,冯梦龙称:“大抵如僧家因果说法度世之语,譬如村醪市脯,所济者众。”所以“遂名之曰《警世通言》”。

2,作者简介

冯梦龙出生于明后期万历二年(1574年),卒于1646年。他生下时在世界的西方正是文艺复兴时期,与之遥相呼应,他卒于南明唐王隆武二年,也就是清顺治三年,终年七十三岁。

冯梦龙是南直隶苏州府吴县籍长洲(今苏州)人,生于1574年(明万历二年),出身名门世家,冯氏兄(冯梦桂)弟(冯梦熊)三人被称为“吴下三冯”。

其兄梦桂是画家,其弟梦雄是太学生,作品均已不传。冯梦龙除了写诗文,主要精力在于写历史小说和言情小说,他自己的诗集今也不存,但值得庆幸的是由他编纂的三十种著作得以传世,为中国文化宝库留下了一批不朽的珍宝。

其中除世人皆知的“三言”外,还有《新列国志》、《增补三遂平妖传》、《古今烈女演义》、《广笑府》、《智囊》、《古今谈概》、《太平广记钞》、《情史》、《墨憨斋定本传奇》,以及许多解经、纪史、采风、修志的著作,而以选编“三言”的影响最大最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