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分析一个现代汉语语法现象的文章,急!

针对某一个现代汉语的语法现象进行分析,一千多字就可以,明天之前,最好不要是网上找现成的,拼一拼也可以。
450411597,好心人帮帮忙啦

浅论现代汉语语法的特殊性

现代汉语在语序类型上属于SVO型语言,语法上的一般规则是:句子成分一般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排列,定语在名词的前面,状语在动词、形容词的前面,补语在谓语的后面。在书面语中,“的”是定语的标记,“地”是状语的标记,“得”是补语的标记,它们都处在定语、状语、补语的后面,口语中三个de没有区别。现代汉语的补语与其他语言不太一样,它通常对谓语动词、谓语形容词、甚至对句子的主语、宾语等作出进一步的描述,这些补语的共同特点都是在事件的发生时间上后于谓语核心表述的行为。语言学家们将这一现象归入现代汉语的“时序性原则”,即,现代汉语中,若干谓词的排列顺序遵循时间先后的原则,这一原则也可以用来解释谓词性定语、谓词性状语、连谓句中谓词的排列顺序。
印欧语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等都有自己特殊的形态变化规则,并且它们在句子中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泾渭分明,名词作主语和宾语,动词作谓语核心,形容词作定语或表语,副词作状语。但是这些比较严格的对应关系在汉语中并不存在,大量的语言事实是动词并不需要任何形式上的变化就能够充当句子的主语,形容词不需要任何系动词的帮助直接充当谓语,名词也能够作句子的谓语。
汉语在词形上属于孤立语,词的形态屈折变化较少,几个有限形态是:动词词尾(着、了、过)、重叠(如动词重叠)等少数几种形式,在印欧语中广泛使用的屈折形式表现的语法关系:性、数、格、时、体、态、式等,在汉语中有的不存在,有的通过其它非屈折形式来表现,有的虽然用屈折形式,但这种屈折形式并不是必要形式,而往往是充分条件形式(如动词词尾的“体”形式)。例如各种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主谓”一致关系(印欧语通常通过“数”的一致关系或“格”的关系来表现),在汉语中主要通过分析性的语序形式来表现。
现代汉语在语法语序类型上属于SVO型语言,跟绝大部分SVO语言或语言的普遍倾向相比,现代汉语有五个比较特殊的现象:(1)绝大多数SVO型语言的关系从句都处于名词核心的后面,唯有现代汉语处在名词核心的前面;(2)绝大多数SVO型语言的比较句,其比较基准(一般用介词短语PP充当)总是处在动词的后面,形成“SVPP”的句型,唯有现代汉语比较句的比较基准pp处在谓语的前面;(3)绝大多数SVO型语言的介词短语总是处在动词的后面,唯有现代汉语的介词短语大部分场合处在动词的前面,处在动词后面的介词有和动词融合的倾向(至少在语音上的融合倾向十分明显);(4)绝大多数SVO型语言倾向于使用前置介词,但是现代汉语却是前置词和后置词同时使用,并且,在同时使用前置词和后置词的时候,后置词的重要性超过前置词,通常情况下是,前置词可以省略,保留后置词。一般不会出现保留前置词而省略后置词的情况。(5)现代汉语的关系连词除了少数连接单词的单独使用外,通常情况下连接分句的连词都是成对的,和其它不少语言不同的是,现代汉语后连词通常蕴含前连词,如果省略的话通常是前连词而不会是后连词,这一点和现代汉语中前置词和后置词的使用情况相似。追问

是就一个现代汉语的语法现象进行具体的分析,这是不是有点太笼统了?

追答

特殊性只是现代汉语语法的一个小角度,不笼统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26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时间紧凑,我也写不出来,给你几点方向,你可以以此为路线,很容易写。我是汉语言文学毕业的,可能和你一个专业。,首先翻开现代汉语教程,(你有吧)然后根据里面的大类找几个我们平时常用的句型,加以分析,这样下来已经五六百字了,然后加入自己的一些独特的见解,没有见解就去网上搜,东拼西凑凑出二三百字还是很容易的。记得开头要精彩。字数不多,但要凝练,直指要害,概括性要强。比如说一下现代汉语中常见的现象的总特点。后面分条举例仔细分析,最后说你的见解。这是万能稿
第2个回答  2013-07-15
t7rteeryye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