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为什么治疗脊髓损伤效果比较好?

如题所述

"脊髓炎"一词是指各种感染或变态反应所引起的脊髓炎症,由放射性损害、中毒、血管病、代谢病、营养障碍各种变性所引起的脊髓损害称为脊髓病。下面介绍下中医辨证治疗方法。
本病以肢体瘫痪、麻木,排尿障碍为主要表现,临证时首先应辨明虚实,一般初期多为实证,可见发热、咽痛等,继之出现肢体痿软无力,或肌肤麻木不仁,或小便不通。后期多为虚证,可见肢体痿废不用,肌肉萎缩,肌肤干燥,麻木,遗尿等症。临床一般分为以下几种证候类型。   
1.气虚血滞   主证:肢体瘫痪,痿软不用,面色萎黄,神疲乏力,遗尿或小便不通,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涩。   
分析:本证属虚中挟实,见于病程偏长者。病久正气受损,气虚则不能运血,血行不畅,痹阻脉络,筋脉失养,则见肢体痿废不用。病及膀胱,气化失司,故见遗尿或小便不通。   
2.湿热内盛   主证:身热不扬,嗜卧懒言,胸脘痞满,肢体痿弱无力,肌肤麻木不仁,或刺痛、瘙痒,小便不利,甚至癃闭不通,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分析:本证由外感温热邪毒,邪蕴脾胃所致。脾失健运,湿浊内生,湿热交阻,故见身热不扬,胸脘痞满。湿热内蕴,气血不畅,络脉痹阻,故见肢体痿弱无力。气血不能温煦濡养,故见肌肤麻木或顽痒或刺痛。湿热下注膀胱,气化不利,故见小便不利或癃闭不通。   
3. 邪郁肺卫   主证:发热,头痛,咽喉肿痛,热后突然出现肢体无力,肌肤麻木不仁,或见疾病由下向上扩展,四肢瘫痪,甚至舌肌痿弱,呛咳,吞咽困难,小便短涩,大便秘结,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分析:本证由温热邪毒,侵犯肺卫所致。热郁肺卫,故见发热、咽痛。肺主气而朝百脉,邪热伤肺,肺热津伤,肌肤失润,故见肌肤麻木不仁。筋脉失养,故见肢体无力,瘫痪。肺气闭郁,聚液为痰,阻于气道,故见呛咳、吞咽困难。   
4.肝肾阴虚   主证:肢体瘫痪,肌肉萎缩,屈曲拘挛,肌肤干燥,麻木不仁,或见遗尿,伴头晕耳鸣,潮热盗汗,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分析:本证见于病程迁延,肝肾不足者。病久不愈,损伤肝肾,肝肾精血不足,筋骨失其濡养,故见肢体瘫痪,肌肉萎缩。经脉拘急不利,故见肢体屈曲拘挛。阴虚火旺,故见潮热盗汗,心烦口渴等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22
中医不仅是治疗脊髓损伤比较好,而是所有的病,中医都比西医治疗的效果好。原因就是:中医研究人,人是主体,病是客体。而西医的主体是病,只研究病,不研究人。西医不明白,病离开了人还有什么意义~
第2个回答  2021-12-22
中医认为脊髓损伤是因为外力损伤督脉,致使气乱血逆,瘀阻经络,气血不能温煦濡养肢体所致。其病因为“瘀血”,病机为“督脉枢机不利”,“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所以在活血化瘀的同时配合益气药的使用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所以中医认为,活血化瘀、通络、补肾、益气是治疗脊髓损伤的基本原则。

在中药治疗脊髓损伤中,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如下:丹参,具活血祛瘀,凉血消痈,养血安神等功效。是临床常用的活血化瘀药,丹参的主要作用为改善微循环,抑制钙内流,防止电解质紊乱,抗脂质过氧化和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等。三七,具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等功效,可减轻脊髓横断性损伤后继发损害,增加神经生长因子。人参,具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等功效。人参皂甙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与其抗氧化,抗凋亡,抑制兴奋性和钙离子内流。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能减轻脊髓水肿与离子代谢障碍,改善脊髓血流,对脊髓损伤有保护作用。黄芪,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具有改善微循环,抑制脂质过氧化,降低受损神经组织内钙离子,降低血浆内皮素浓度等作用。此外,大黄、防己、龟板、马钱子、当归、鹿茸、灵芝等药材或提取物也常被用于脊髓损伤的治疗研究。(这些中药材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具体药材以及用量还需大夫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进行开方用药)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愧宝,大量的研究业已证实,中药具有多成分、多效应、价廉、作用小,治疗脊髓损伤确有显著疗效等特点。针对脊髓损伤发病的多靶点机制和其他治疗手段尚无突破的现实,实施筛选和发现具有保护脊髓,防止继发性损伤或促进脊髓神经功能再生和修复的中药新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