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文言文有那几篇

如题所述

1. 初一一共有几篇文言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

第一单元

5、童趣(沈复)

第二单元

10、《论语》十则

第三单元

15、古代诗歌五首

观沧海(曹操)

次北固山下(王湾)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西江月(辛弃疾)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第四单元

20、*山市(蒲松龄)

第五单元

25、《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第六单元

30、*寓言四则

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

2. 来几篇初一文言文

1.《童趣》 (沈复) (原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2.《论语》十则 (原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山市》 蒲松龄(原文)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4.《世说新语》两则 刘义庆《咏雪》(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陈太丘与友期》(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5.《塞翁失马》 《淮南子·人间训》(原文)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下册5《伤仲永》 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5《孙权劝学》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0《口技》 原文: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

3. 求几篇初一的文言文和翻译

陶侃性检厉 陶公(侃)办事认真严格,日常工作非常勤勉。

做荆州刺史时,命令造船官收集锯木屑,有多少收多少。大家都不明白他的用意。

后来正月初一集会,正遇上久雪初晴,厅堂前的台阶下雪之后一片泥泞。于是用锯木屑铺在上面,人来人往,丝毫不受阻碍。

凡公家用竹,把锯下的竹头也收集起来,堆积如山。后来桓宣武(温)征伐四川,修造船只时,用来做竹钉。

又听说陶公曾经就地征用竹篙,有一个官吏把竹子连根拔出,用根部来代替镶嵌的铁箍。他就让这个官吏连升两级,加以重用 宋国有个卖酒的人,卖酒的家什很公平,对待顾客也很有礼貌,他家的酒也很是好喝,酒幌子也挂得高.然而就是酒卖不出去,酿的酒都酸了.卖酒人弄不明白这是什么缘故,便请教一位有知识的老人杨倩.杨倩说:"是你家的狗太厉害了吧?"卖酒的说:"狗厉害,为什么酒就卖不出呢?"杨倩说"因为人们害怕呀.有人让小孩揣着钱,提着酒壶来买酒,狗就迎面扑来咬他.这就是你的酒酸了也卖不出去的原因啊."国家也有狗,有道德学问的人,心里装着治理国家的办法,想告诉国君,可是有的大臣竟象恶狗一样,迎面扑来咬他们.这就是国君所以受蒙蔽,受挟制的原因,也是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能被重视任用的原因呀! 说明:韩非是先秦的思想家,战国末期先秦时代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备用"的观点,反对墨守成规,思想僵化的治世之道.这则寓言故言,却是他本人对当时政治者的报怨,这在封建专治社会是不可避免的通病. 狙公 楚国有个人,养猕猴为生,楚国人叫他「狙公」.每天早上,他一定在庭院中分派猕猴工作,教老猴率领著小猴子上山去,摘取草木的果实,抽十分之一的税来供养自己.有的猴子数量不足,就鞭打他们.猴子们怕死了,觉得很苦,却不敢违背. 有一天,有只小猴子问大家说:「山上的果子,是老头子种的吗 」大家说:「不是啊!是天生的.」又问:「没有老头子我们就不能去采吗 」大家说:「不是啊!谁都能去采.」又问:「那们我们为什麽要仰赖他,还要被他奴役呢 」话还没说完,猴子全懂了.当晚,群猴一起等候狙公睡著的时候,就打破兽栏,拿走存粮,一块儿跑进森林,不再回来了.狙公最后活活饿死. 郁离子说:「世上那种卖弄权术奴役人民而不依正道来规范事物的人,就像狙公吧!只因人民昏昧尚未觉醒,才能让他得逞,一旦有人开启民智,那他的权术就穷尽了.」 刘南垣公规劝 刘南垣公是国朝尚书,告老还乡。

有一个直指使(官名),在饮食方面苛求下属官吏,郡县都感到害怕。公说:“这是我门下的学生,我应当开导他让他知道。”

等到他来了,款待他,说:“我将要开饭了,恐怕防碍了你的公务,特地留你下来吃一顿饭。但是我的妻子她去了别的地方,没有人烧菜,家常便饭能够吃吗?”直指使因为这是老师的命令,不敢推辞。

从早上到中午,饭还没有出来,直指使感到很饥饿。等到饭上来后,只有米饭,豆腐一碗而已。

他各吃了三小碗,直指使觉得很饱。过了一会儿,佳肴美酒,都摆满在了他的面前,他都吃不下了。

公强求要他吃,他说:“我已经饱了,不能吃了。”公笑着说:“可以知道饮食本来没有精粗,饿的时候容易吃饭,饱的时候难以吃东西,是时势所导致成这样的罢了。”

直指使经过这次教训之后,不敢因为饮食责怪别人了。 初中文言文翻译 第一册 < > 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孔子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

(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子贡问道:“孔文予的谥号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习,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

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要热情地教导学生。

对我来说有什么呀?”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孔子站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问题, (但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进见蔡桓公,站着(看了)一会儿,说道:“您的皮肤纹理间有点小病,不医治恐怕要加重。”

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离开后,桓侯(对左右的人)说:“医生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拿来炫耀自己的功劳。”

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他(对桓侯)说:“您的病已到了肌肉里,再不医治,会更加严重的。”桓侯不理睬,扁鹊(只好)走了,桓侯又很不高兴。

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他(对桓侯)说:“您的病已到。

4. 求几篇初一的文言文和翻译

陶侃性检厉陶公(侃)办事认真严格,日常工作非常勤勉。

做荆州刺史时,命令造船官收集锯木屑,有多少收多少。大家都不明白他的用意。

后来正月初一集会,正遇上久雪初晴,厅堂前的台阶下雪之后一片泥泞。于是用锯木屑铺在上面,人来人往,丝毫不受阻碍。

凡公家用竹,把锯下的竹头也收集起来,堆积如山。后来桓宣武(温)征伐四川,修造船只时,用来做竹钉。

又听说陶公曾经就地征用竹篙,有一个官吏把竹子连根拔出,用根部来代替镶嵌的铁箍。他就让这个官吏连升两级,加以重用 宋国有个卖酒的人,卖酒的家什很公平,对待顾客也很有礼貌,他家的酒也很是好喝,酒幌子也挂得高.然而就是酒卖不出去,酿的酒都酸了.卖酒人弄不明白这是什么缘故,便请教一位有知识的老人杨倩.杨倩说:"是你家的狗太厉害了吧?"卖酒的说:"狗厉害,为什么酒就卖不出呢?"杨倩说"因为人们害怕呀.有人让小孩揣着钱,提着酒壶来买酒,狗就迎面扑来咬他.这就是你的酒酸了也卖不出去的原因啊."国家也有狗,有道德学问的人,心里装着治理国家的办法,想告诉国君,可是有的大臣竟象恶狗一样,迎面扑来咬他们.这就是国君所以受蒙蔽,受挟制的原因,也是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能被重视任用的原因呀!说明:韩非是先秦的思想家,战国末期先秦时代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备用"的观点,反对墨守成规,思想僵化的治世之道.这则寓言故言,却是他本人对当时政治者的报怨,这在封建专治社会是不可避免的通病.狙公楚国有个人,养猕猴为生,楚国人叫他「狙公」.每天早上,他一定在庭院中分派猕猴工作,教老猴率领著小猴子上山去,摘取草木的果实,抽十分之一的税来供养自己.有的猴子数量不足,就鞭打他们.猴子们怕死了,觉得很苦,却不敢违背.有一天,有只小猴子问大家说:「山上的果子,是老头子种的吗 」大家说:「不是啊!是天生的.」又问:「没有老头子我们就不能去采吗 」大家说:「不是啊!谁都能去采.」又问:「那们我们为什麽要仰赖他,还要被他奴役呢 」话还没说完,猴子全懂了.当晚,群猴一起等候狙公睡著的时候,就打破兽栏,拿走存粮,一块儿跑进森林,不再回来了.狙公最后活活饿死.郁离子说:「世上那种卖弄权术奴役人民而不依正道来规范事物的人,就像狙公吧!只因人民昏昧尚未觉醒,才能让他得逞,一旦有人开启民智,那他的权术就穷尽了.」刘南垣公规劝刘南垣公是国朝尚书,告老还乡。

有一个直指使(官名),在饮食方面苛求下属官吏,郡县都感到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233663434害怕。公说:“这是我门下的学生,我应当开导他让他知道。”

等到他来了,款待他,说:“我将要开饭了,恐怕防碍了你的公务,特地留你下来吃一顿饭。但是我的妻子她去了别的地方,没有人烧菜,家常便饭能够吃吗?”直指使因为这是老师的命令,不敢推辞。

从早上到中午,饭还没有出来,直指使感到很饥饿。等到饭上来后,只有米饭,豆腐一碗而已。

他各吃了三小碗,直指使觉得很饱。过了一会儿,佳肴美酒,都摆满在了他的面前,他都吃不下了。

公强求要他吃,他说:“我已经饱了,不能吃了。”公笑着说:“可以知道饮食本来没有精粗,饿的时候容易吃饭,饱的时候难以吃东西,是时势所导致成这样的罢了。”

直指使经过这次教训之后,不敢因为饮食责怪别人了。初中文言文翻译第一册 < >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孔子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

(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子贡问道:“孔文予的谥号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习,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

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要热情地教导学生。

对我来说有什么呀?”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孔子站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问题, (但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扁鹊见蔡桓公》扁鹊进见蔡桓公,站着(看了)一会儿,说道:“您的皮肤纹理间有点小病,不医治恐怕要加重。”

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离开后,桓侯(对左右的人)说:“医生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拿来炫耀自己的功劳。”

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他(对桓侯)说:“您的病已到了肌肉里,再不医治,会更加严重的。”桓侯不理睬,扁鹊(只好)走了,桓侯又。

5. 语文文言文初 *** 有几篇

七年级上册 5 童趣(沈复) 10 《论语》十则 20 *山市 蒲松龄 25《世说新语》两则 刘义庆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30 *寓言四则 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 七年级下册 5 伤仲永 王安石 15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20 口技 林嗣环 25 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共工怒触不周山 30 *狼 蒲松龄 八年级上册 21 桃花源记 陶渊明 22 短文两篇 陋室铭(刘禹锡) 爱莲说(周敦颐) 23 *核舟记 (魏学洢) 24 *大道之行也 (《礼记》) 26 三峡(郦道元) 27.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28 *观潮 (周密) 29 *湖心亭看雪(张岱) 八年级下册 21 与朱元思书 吴均 22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23 *马说 韩愈 24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26 小石潭记 柳宗元 27 岳阳楼记 范仲淹 28 醉翁亭记 欧阳修 29 *满井游记 袁宏道 九年级上册 21 陈涉世家 司马迁 22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23 *隆中对 陈寿 24 *出师表 诸葛亮 九年级下册 17 公输 《墨子》 18 《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9 鱼我所欲也 《孟子》 20 *《庄子》故事两则 惠子相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21 曹刿论战 《左传》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23 *愚公移山 《列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7-11
初一文言文是我们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包括了很多经典的篇目。常见的初一文言文有:《孔乙己》、《*》、《春晓》、《梅花三弄》、《丑奴儿》、《鹿柴》、《静夜思》等。
这些篇目都是经典的文言文作品,在阅读中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和感人情感。例如,《春晓》描写了自然界早春时分的美丽景象,富有生机和活力;而《孔乙己》则通过一个困境中的穷汉形象,反映了社会弱势群体的处境和不公现象。
除了这些篇目外,初一文言文还包括了不少其他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也能够帮助我们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初一阶段学习文言文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培养我们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和理解能力,并启迪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认真阅读各种文言文作品,努力理解其中的深意和内涵,从而更好地领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2个回答  2023-06-07
初一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需要掌握的篇目有很多,但最基本的文言文篇目包括《孔雀东南飞》、《鸡肋编》、《桃花扇》等。这些篇目都是经典的文言文作品,既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也能够培养学生对于古代汉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除了这些基本的文言文篇目外,初一学生还可以通过阅读其他优秀的文言文作品来提高自己的语感和阅读水平。比如《庄子》、《论语》、《史记》等经典著作都是不错的选择,它们既可以帮助学生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也能够提高其对于古代汉语的认识和理解。
初一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要注重阅读和理解,不能简单地背诵课文或者死记硬背。要注重语感的培养,通过朗读和模仿来提高自己对于古代汉语的感知能力。要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写作和讨论等方式来运用所学知识。
初一学生需要掌握的文言文篇目有很多,但最基本的包括《孔雀东南飞》、《鸡肋编》、《桃花扇》等。通过阅读其他优秀的文言文作品,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感和阅读水平;同时需要注重阅读和理解、语感的培养以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