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是古代选拔人才的重要的方式,绝大部分文人想要进入仕途,获取更好的成就就都要选择科举这条路。明清时期的科举,选题范围都是围绕四书五经的内容,想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熟记书里的所有内容,《论语》的字数是一万多,《孟子》是三万多字,《尚书》有两万五千多字,而《诗经》则有四万多字,还有九万多字的《礼记》,《左传》多达二十几万字,这些不光要熟记,还有注释之类的,另外还有考歌赋方面的,那就要在加一本《昭明文选》。
古代的科举分四级,第一级叫院试,考中了就是秀才,,虽然功名最低,还没有入仕途的资格,但是秀才有特权还有优待政策,不仅可以免徭役,见到官员也不用跪拜,还可以在衙役当个文职之类的。第二级就是乡试,这种考试三年一届,都是秀才才能参加,考中的称举人。举人可以做官,大概官居八九品吧,考上举人,那就成为了地方上的上层阶级了,社会地位陡增。
接下来就是会试,这个就是举人晋升为贡士的资格考试了,这个考上就是代表有资格参加下殿试的考试了。最后一场就是殿试了,就是人生的巅峰在向你招手了,这是由皇上亲自主持的考试,殿试也分三个级别,状元,榜眼,探花三个是一甲,还有二甲和三甲。当年的解缙,纳兰性德和纪晓岚都分别是二甲第四名的成绩,全国排行第七。
这是功成名就的人,还有很多都名落孙山的,甚至终其一生都考不了一个秀才,蒲松龄直到七十岁才考上贡生,而祝枝山虽然十七岁就以考中秀才,但是进士之路却是七连败,明朝才子徐渭干脆终生都没有中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