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常用的玻璃和被国人珍爱了三千年的琉璃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琉璃,古代曾写作流离,制作工艺考究,华丽优美,产量稀少。因为深得古代王公贵胄的推崇,所以后来在两个字的旁边各添加了一个“王”字旁,成为琉璃。在中国琉璃是佛教七宝之一,自古被视为消灾辟邪的灵物,也正因如此,琉璃被赋予了神秘的色彩,《西游记》中的沙和尚,就是因为打碎了一只琉璃盏而被贬下天庭的。


琉璃与现代人们常见的玻璃,同样有着晶莹瑰丽的外表,以及绚丽夺目的色彩,而玻璃从海外流传到中国的“舶来品”,所以关于中国琉璃的起源,在近代学者当中,就有了“舶来说”和“自创说”的争执。

不过通过考古发掘,在河南、湖南、广西、陕西、山东、广东等地,从西周到西汉的古代墓葬中,都有大量的琉璃文物出土。通过现代的光谱实验鉴定,专家们发现出土琉璃为“铅钡玻璃”,而从西方传入我国的为“钠钙玻璃”,两者的化学成分差异很大,可以断定,琉璃确实是我们祖先发明创造的,是中国特有的。


中国的琉璃制作,起源于西周时期,最初制作琉璃的材料,是从铸造青铜器时,产生的副产品中获得的。因为琉璃的色彩斑斓,也被古人称作“五色石”。由于制作工艺考究,产品稀少,上好的琉璃都被王公贵胄拥有,在民间很难见到高品质的琉璃,所以古代的人们把琉璃看成是与美玉同等级的世间珍品。

虽说琉璃在中国,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了,但是发展的鼎盛时期,却是在距今最近的朝代:清代。在清代琉璃的制作与瓷器一样,被分成了宫廷制造与民间制造两大系列,而宫廷制造,又代表了琉璃制作的最高工艺水平。


清宫专设造办处,研究开发并为皇家制造各种琉璃制品,据记载到乾隆时期,可以制作出的琉璃颜色已有三十多种,而且对颜色变化的辨别非常精细,其中仅蓝色,便有天蓝、宝蓝、孔雀蓝之分,红色又有粉红、大红、紫红、玫红之别。

而作为彰显皇家气派的黄色,更是得到了不遗余力地发扬,鸡油黄、雄黄、嫩黄、橘黄、娇黄……真是争奇斗艳,流光溢彩。其中在明初兴起,在乾隆年间盛行的博山鸡油黄,因为色泽温润凝重,鲜艳欲滴,如同被酥油浸透,被誉为极品中的极品,成为宫廷专用的贡品色彩,被称为“御黄”,又称“黄玉”。


古法琉璃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可谓是“火里来,水里去”,反反复复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如果要制作精品,所耗的时间会更长,有些作品仅制作过程就需要二十多天,而且基本上所有工序,都是手工完成,各个环节的把握都必须非常精准到位。


制作手工古法琉璃,对火候的控制,难度非常之大,即便是大师级别的人物,亲手制作,往往也会在火候的把控上失手。据统计,在出炉环节的成品率只有70%左右,而且琉璃制作不像打造金银制品,失败了可以回收。琉璃制作却只有一次机会,也就是说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便会全盘皆废,数十天、几十道工序、多少人的心血都会付之东流,可以说琉璃精品的制作,一半靠技艺,一半是运气,真正传世的琉璃精品,可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而现代人经常使用的玻璃产品,则是可以大规模批量生产的,这与古法琉璃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虽然现代社会中,玻璃制品已经非常普遍,但是中国特有的古法手工琉璃,这个在时空中穿越了三千年的美丽精灵,依然用特有的美与灵动,向人们展现着它震撼人心的魅力,依然以它特有的浑厚华美的色彩,独到精湛的东方韵味征服着世界,向人们讲述着历史的积淀与岁月的传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