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分别适合养人身体的哪些器官?

如题所述

春季养肝胆,夏季养心脏,秋季养肺部,冬季养肾。具体如下:

春天:对应的是肝胆,因此应抓紧时间排肝胆的毒。肝胆积毒,就会影响疏泄功能,表现为面部长斑、指甲发暗、乳腺增生等,饮食上可用春茶、春天的蜂蜜、柠檬、竹笋、芦荟、以蒿子秆为代表的各种青菜来疏肝利胆,多喝水也有效果。

夏天:对应的是心,排心火毒最重要。心火旺表现为口舌生疮、心烦、失眠,应该多吃点苦味食物,如苦菜、苦瓜;也可用竹叶5克或莲子心2~3克泡水喝,目的是通过小肠经利尿,将火排出去。需注意的是,竹叶、莲子心的寒性大,不能喝太多,以免伤到脾胃。

秋季:对应的是肺,排肺毒最当令,也叫气毒,表现为呼吸不畅、胸闷、咳痰,应多做深呼吸,以排出肺内的浊气。清晨天刚亮,正是肺经“值班”的时间,这时站在阳台上,舒展肢体的同时做做深呼吸,很有益处。

冬天:与肾相对应,要排肾毒。肾是产生尿液的脏器,排肾毒就是排尿毒。由于天气寒冷,人一般懒得动、喝水少,容易积累尿毒,表现为小便少且颜色深。傍晚5~7点是肾经“值班”的时段,这段时间必须喝水,以冲洗膀胱、肾这个“生理马桶”,能预防泌尿系统结石。

拓展资料

《黄帝内经》提到“故智者之生也,必须顺四时而避寒暑”,即是说,人体应顺从四季阴阳寒暑的规律,才能健康长寿。中国女医师协会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韩萍表示,健康管理是一项贯穿全生命周期的行为。想要获得身心健康,就要顺从人生的“春夏秋冬”。

青少年时期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营养是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如果不注意饮食,将直接影响或阻碍正常发育,甚至使体型和容貌都会受到损害。如今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营养不良已经非常少见。饮食过于精细、零食不间断等问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小胖墩儿。

青壮年也应关心自己,不要认为自己年轻就“挥霍”健康。坚持每年体检一次,努力做到“四十指标都正常”。积极锻炼,减少久坐;规律作息,健康饮食;培养兴趣爱好,减少不必要的交际和应酬;注意排解压力,不要自己硬抗;及时发现身体不适,尽早诊断治疗,防微杜渐,调整生活方式。

中年人的脏腑功能逐渐衰退,肌肉量流失,骨密度下降,逐步进入更年期,迈向老年阶段。对于中年女性来说,激素变化、潮热等绝经前的变化会导致睡眠困难、抑郁症、经前期综合征等症状。离退休也是生活中的一次重大变动。

秋收冬藏,步入老年后,所有的器官都在发生功能性退化,人体代谢相对缓慢,各种疾病也陆续找上门。在整个“冬季”,大多数老人都会在疾病和不健康的状态下度过,带病生存成为一种常态。67岁到88岁,要避免操劳,管好慢病,并非易事。

参考资料   人民网     人生四季的养生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18
春天养肝,夏天养心,秋天养肺,冬天养肾,四季都可养脾胃。

中医认为五脏对应自然界的四季,所以应该根据不同的季节来养护我们的主要器官:春天养肝,夏天养心,秋天养肺,冬天养肾,四季养脾胃。
阳春三月,草木发芽,万物复苏,到处一派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时,人刚刚从寒冷的冬季中苏醒过来,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日益频繁,对食物和运动的需要增多。这样,主要负责食物消化吸收以及血液的储存、调节的肝脏负担就会增加。因此要想保养身体,健康长寿,春季就要好生保养肝脏。
夏季是万物生长,茂盛发达的季节,万物走向成熟。这时人体血液循环加剧,心脏负担也随之加重。夏季阳气旺于外,心气旺盛,所以中医认为,夏季养生之道,在于养心,心安则血畅,血畅就神清气爽。
秋天是万物成熟的季节,生命进入了收获和收缩的时期。气候由夏季的湿润开始变为干燥,由夏季的暑热开始变为凉爽。生命的新陈代谢由旺盛转入衰弱,渐渐走向低潮。对人体而言,这个时期,呼吸气息成为主要的生命特征,稍有不慎,就会感染病症。肺脏主气,负责人体的呼吸,所以中医认为,秋季养生之要在于养肺,要滋养肺腑,肺气清爽,呼吸平畅,神气安宁,就不会生病。这就是中医的收养之道。
冬季是万物枯萎的季节,生命进冬蛰时期,人体的新陈代谢也日益缓慢下来,进入休养的养藏时期。肾脏是生命之本,精、气、神的源泉,阴精阳气的发源地。所以中医认为,冬季养生之要在于养肾,肾养好了,就可以使阳气盛藏于内,精力充沛,阳气充盛,就可以确保来年生机勃勃,有旺盛的生命力。这就是养藏之道。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