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可喜可悲是什么意思

是不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可喜可悲是什么意思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遇到这几种可怜人,需要收起你的善良。
01
抱怨生活,不思进取的人
尔 · 鲍温在《不抱怨的世界》一书中不留情面地指出:" 抱怨的本质,其实是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们不敢做的事。"
抱怨,其实是一种逃避,而且期望别人跟自己一起逃避。
抱怨会唤起他人的共鸣,让抱怨成为一种传递的心灵疾病,不但不能找到解决的方法,甚至还会造成很不好的影响。
来看一个寓言:
驴耕田回来,躺在栏里,疲惫不堪地喘着粗气,狗跑过来看它。
" 唉,老朋友,我实在太累了。" 驴诉着苦," 明儿个我真想歇一天。"
狗告别后,在墙角遇到了猫。狗说:" 伙计,我刚才去看了驴,这位大哥实在太累了,它说它想歇一天。也难怪,主人给它的活儿太多太重了。"
猫转身对羊说 :" 驴抱怨主人给它的活儿太多太重,它想歇一天,明天不干活儿了。"
羊转身告诉了女主人,饭桌上女主人将这件事告诉了丈夫:" 驴想背叛你,它想换一个主人。背叛是不可饶恕的,你准备怎么处置它 ?"
在不断的添油加醋中,驴的命运最终也走向了灭亡。
所以,经常跟别人抱怨的人,一定是一个充满负能量的人,这种负能量一定会给自己招惹是非。
弱者喜欢抱怨,强者从来不会对别人诉说自己的心酸,弱者并不是缺少幸运,而是欠了生活一份努力。
余生,做个强者,将幸福和快乐全部握在自己的手中。
02
言而无信,谎话连篇的人
知乎上曾有人提问:什么是做人最重要的品质?
其中有一个高赞回答说:遇到事情靠得住,责任面前有担当,信用永远是第一位。
可见,信用是一个人为人处世中最重要的品质。
一个人品差的人,往往不讲信用,言而无信。反之,一个人品好的人,往往讲究信用,言而有信。
《史记》里记载了一则有关诚信的经典故事:
春秋时期,齐恒公出兵讨伐鲁国,鲁军败退提出献邑求和,于是两国约好在柯地会盟。
正当订立盟约之际,鲁将曹沫突然跳上盟坛,用匕首劫持齐桓公,要他退回被侵占的鲁地。
齐恒公迫不得已,只好答应。
待到曹沫回到席位上后,齐恒公有些后悔,管仲进言如果背信则失信于诸侯。
最终,齐桓公还是听从了管仲的建议,将侵占的鲁地尽数归还鲁国。
诸侯们听闻此事,纷纷称赞齐桓公言而有信,都争相亲附于他。
不得不说,齐桓公之所以能成为当时的霸主开启霸业,这与他能信守承诺讲究信用有很大的关系。
常言道,人无信不立。
孔子也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一个人要是失去了信用或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
信用,是一个人立世的根本。
一个人不讲信用,即便靠着坑蒙拐骗的手段了过上了不错的生活,那也必定不能长久。
远离这类人,防止上当受骗。
03
心不善,不懂得感恩的人
善良是好人品的关键要素,人要常怀一颗感恩之心,方能受人敬仰。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忘恩负义者,就像你伸手把食物送进他的嘴里,他却想连你的手一起咬下。
古人云,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可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只想得到从不付出,占尽他人便宜。
你帮他,视为理所当然,你让他,永远得寸进尺。
一朝穷困潦倒时,从不换位思考,只知道无休止地索取。
从不顾念别人,就只顾全自己的利益,求人帮助把好话说尽,一旦飞黄腾达时,趾高气昂,把别人的资助恩情抛之脑后。
这类不懂感恩的人,着实可怕,没人品,没有良知,你帮助他,他只会考虑自己,你信任他,他只是在利用你,身边有此类人,一定要远离。
你会发现,人品好的人,往往都自带光芒,人人都想靠近,人生中最可贵的无非就是人品,一个人的心灵美永远战胜邪恶的表面。
做人,一定要心向善,做人永远不做白眼狼,受他人的恩惠,要铭记于心,有恩报恩,有情报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2-27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对于某些人来说是这样的

俗语既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们对日常生活经验的总结。作为老百姓口中流传的“至理名言”,俗语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看法,不但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而且还蕴含着人生道理。生活中所接触的俗语比较多,“有福同百享,有难同当”、“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等,都为人们生活和发展指引了方向。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就是非常贴近人们生活的一句俗语。很多时候善意应该有一定局限性,如果对所有人都会毫无保留,献出自己的爱心和感情,就会陷入爱心泛滥的陷阱。有些人看起来很可怜,但他们做出的事情却令人非常愤慨,这种前提下就不值得人可怜。

一、生活不如意也许是假象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一个人看起来过得非常不如意,可能会穷困潦倒或吃上顿没下顿。大多数都是由于自己不争气,或者过度懒惰造成的结果。如此窘迫的生活状态都是咎由自取,曾经做过让人愤恨的事情,才演变成如此的困境。

1.有些可怜也许是一种错觉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句话,看似很残酷但是也很现实,简单的话语,写出了人生真谛。一个人的运气好不好,主要是看他自己经历了什么事情。如果不是天灾人祸,导致沦落到“可怜”的境地,那一定是他曾经的所作所为,让自己的人生出现如此下场。

人之所以称之为高级动物,是由于有高于动物的智慧和情感。每个人都会怜悯或同情弱者,走在大街上看到衣衫褴褛的乞丐,都会出于同情心在他的面前放几枚硬币。但是却不知道这种境遇的原因,也许这份同情心就被欺骗。

很多时候乞丐并不是真的“走投无路”,有的人觉得给别人打工费神费力,去乡下干农活又脏又累也赚不了几个钱,所以就把“乞讨”作为的职业。把自己打扮的极其可怜,博取路人的同情心,同时也会毫不费力地骗取大量钱财。

2. 有些“可怜”是不良行为的结果

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庄公,为了让贵族权力回到自己手中,就刻意纵容自己弟弟的行为。因为有哥哥为他撑腰,在郑庄公有意无意的暗示下,导致他的弟弟共叔段做事情有恃无恐,经常做一些让人愤慨、并且离经叛道的事情,最后郑庄公“顺应民意”夺了他的权利。

人们看到流浪在外的共叔段,都觉得他非常可怜,作为一位皇亲国戚,既没有权力又没有仆人,一个人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但是他的结局却没人同情,曾经做过太多偏执和肆意妄为的事情,所以最终导致众叛亲离无人可怜。

二、世间之事,有因必有果

世间很多事情都有因果循环。曾经做过伤害家人和朋友的事情,最后也会被亲人所抛弃;曾经吃喝嫖赌、不务正业,最后也会变得穷困潦倒;有的人不珍惜自己的幸福家庭,经常虐待和毒打妻子儿女,最终也会妻离子散、众叛亲离。

1. 做人要有优良品德

自古以来人们就以勤劳质朴、努力上进、刻苦学习,作为一个人的优良品质。但是有的人却好吃懒做,经常耍小聪明或者占小便宜。这样的人最终生活也会变得穷困潦倒,甚至会老无所依。虽然看起来非常可怜,但是却并不值得人们可怜。

有的人“可怜”是由于机遇造成的,虽然一直努力工作、勤奋学习,但一直没有好的机遇。这种情况会造成经济负担,导致精神压力明显增大。只能说明他还需要生活的磨砺,也许“雪中送炭”可以助他一臂之力。

2.救急不救穷

有的人看起来非常可怜,但我们却不能因一时心软,而不断地给予钱财和食品。如果不能凭借古人努力积累财富,只想着亲戚朋友来救助,这样的人不值得可怜。贫穷是懒惰造成的必然结果,若是遇到这种“可怜人”,希望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避免上当。

对于懒惰或者不思进取的人,即使不停的救助他,也许在他心里也并不会感激你,甚至会觉得你的给予是他应得的。所以我们在交友与亲戚往来的时候,要学会“救急不救穷”。不能看起来可怜就心生怜悯,然后就无限制地给予帮助,这样做只能是害人又害己。

结 语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句话看似不近人情,然而却蕴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现代社会经济发达机会也有很多,大多数人也都有思想和文化。靠自己的努力赚钱并提高生活质量并不难,但是有的人做事喜欢投机取巧,这种可怜之人根本不值得同情。
第2个回答  2023-03-06
“可喜可悲”指的是一个人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因此,“是不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意味着即使一个人让我们感到可怜,他也会有令我们厌恶的地方。这也表明了所有人都是由善恶共存而成,并且在不同情况下都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第3个回答  2022-12-18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你的好心,不能用错对象
当我们从媒体上看到越来越多的行乞事件都是假的,很多的卖惨都是营销手段时,就会将这些同情心慢慢收起,变得冷漠。

前段时间火爆网络的“水泥西施”,在镜头前她是一个为了生活努力打拼,照顾患病丈夫不离不弃,虽然被水泥袋压弯了腰,但是依然坚毅乐观的形象。赚足了大家的眼泪,人们纷纷为她打赏和转款,帮她渡过困境。可镜头一转她却是个青春靓丽、开着超级跑车的少女,直到事情曝光终于消失在大众面前。
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人世间几多悲悯
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固执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终日不忘的就是那茴字的四种写法。没错,他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死读书,渴望追求功名利禄却连个秀才都没捞到。穿着破旧的长衫,穷困潦倒。

相信每一个看到孔乙己的人都会为他的遭遇感到同情,这样一个可悲之人,为什么会说他是可恨的呢?因为他好吃懒做、鄙视劳动,被封建思想荼毒,是个迂腐的文人,也因偷窃而遭丁举人的毒打。真真应了鲁迅先生那句话:“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第4个回答  2023-03-30
是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喜可悲意思是好笑又悲伤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