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推行分封制,为何引发了规模最大的皇族互杀?

如题所述

公元220年,曹操病逝,世子曹丕即位为魏王。然而曹丕实际上早就已经迫不及待,当即赶到洛阳宫中,向汉献帝与自己已经嫁给献帝的妹妹曹节索要玉玺。玉玺乃是权力的象征,索要玉玺实际上意味着曹丕暗示刘协“禅让”皇位给自己。刘协无奈之下只好交出了玉玺,然而皇后曹节却抱住不放,破口大骂,结果当然是徒劳的。

结果就是汉献帝刘协被废为山阳公,而曹丕则是代汉建魏,完成了父亲曹操未能完成的夙愿。而汉献帝虽然被迫禅让,不过却依旧锦衣玉食,和妻子曹节安度晚年,得以善终。前代皇帝禅让,一般得以保全性命,不过这个惯例却在二百年之后被刘裕打破了...

首开恶例

刘裕自从京口起事以来,讨灭桓玄,南枭卢循首,北擒慕容超,收复关中可谓军功赫赫,因此被封为宋公,并且得以加九锡,获得剑履上殿、赞拜不名之权。

熟悉中国历史的都知道,加九锡一般也就意味着谋朝篡位。果不其然,420年刘裕代晋称帝,距离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刚好过去200年,南朝宋就此建立。

但是刘裕比起曹丕来说似乎有那么点“心胸狭窄”,因为他下令将晋恭帝司马德文用棉被捂死。而且这已经不是刘裕第一次杀死皇帝了,早在一年之前刘裕便命令王韶之缢杀了晋安帝,刘裕称得上是皇帝杀手,再算上之前被他擒杀的南燕皇帝慕容超、后秦末帝姚泓等人,死在刘裕手中的皇帝已经有六位了,这也为刘宋皇族惹来了杀身之祸。

宿命将在刘宋皇族身上轮回

针对刘裕杀死晋恭帝司马德文一事,胡三省《资质通鉴音注》中评价:“自是之后,禅让之君,罕得全矣”。从此之后,禅让之君几乎难以保全性命。

刘裕虽然雄才大略,但是他的后代却是一代不如一代,宋文帝刘义隆北伐变成了“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不过政治上总算还是有所作为,但是其后即位的宋武帝等皇帝却是荒诞不经。

477年刘宋大将萧道成击杀后废帝刘昱,立刘准为帝,也就是宋顺帝。然而萧道成册立刘准为帝不过是一个过渡阶段而已,他要为自己称帝争取时间。两年之后萧道成受到宋顺帝“禅让”登基建号,也就是南朝齐。萧道成派遣部将王敬则率兵入宫,刘准惊恐万分道:“欲杀我乎?”王敬则表示不过是让他换一间宫殿住而已,然而刘准已经听出了弦外之意,泪流满面道:“只愿来世不再托生帝王家。”

萧道成过去没多长时间,就命人暗杀了刘准,刘宋皇室几乎被萧道成赶尽杀绝。或许萧道成下手之前会想到刘裕,而刘准被杀之前也会想到自己的这位祖宗,要不是他开了先河,刘准说不定还能保住性命。

但是,刘裕真的如此愚蠢么?

不得已而为之

刘裕之所以屠杀司马皇族自然不是那么简单,实际上是他饱含深意做出的决定。魏晋南北朝以门阀士族为尊,当时比较著名的士族有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太原王氏、琅琊王氏、弘农杨氏、陈郡谢氏、清河崔氏等等。

而在这些士族当中则是涌现出了许多人才,比如曾经造反的王敦,率领八万晋军取得淝水之战胜利的谢安,他们之所以能够执掌大权靠的并非是杰出的个人能力,而是出身的门阀士族。

东晋王室偏安,因此世家大族实际上与皇帝共掌政权,所谓的“王与马,共天下”,“谢与马,共天下”也就是这个道理。而刘裕是什么人?往好听了说,他是汉朝后裔,往难听了说就是个寒门贱人。刘裕的父亲刘翘不过是个低级官员,工资勉强可以养家糊口,以至于刘裕不得不“织席贩履”来维持生活。

然而偏偏就是这么一个出身寒门的刘裕,却偏偏登上了晋王朝政治权力的最高舞台,主宰着整个东晋王朝。但是别看刘裕权高位重,实际上当时的世家大族却是根本看不起刘裕,甚至暗中准备反对刘裕,因为刘裕打破了规则,世家大族才应该掌握政权,寒门就老老实实的做贱民好了。

此时留着司马德文等晋朝王室,万一有世家大族想要拥立晋朝王室复位怎么办?新莽年间的起义军不就是这么干的么?因此刘裕干脆下令将司马皇族斩尽杀绝,如此一来世家大族想拥立皇帝也没有了人选。

寒人掌机要

自从陈群对魏文帝曹丕提出九品中正制以来,中国的权力便几乎操持在世家大族手中,但是自从刘裕代晋称帝以来,却是打破了这一局势,形成了“寒人掌机要”的局面,刘裕麾下的文武诸臣,比如心腹刘穆之,多为寒门出身。

刘裕斩杀司马德文的用意便在于此:那就是他要改天换地,彻底开启寒门掌权的新时代!司马德文一死,刘裕用屠杀手段血腥的震慑了高门大户,与此同时又消灭了他们反对自己的武器,虽然手段稍嫌粗暴,但不能不说是有效的招数。

对于刘裕屠杀司马皇族一事,在后世的确引起了不良影响,导致每一次改朝换代都要伴随着腥风血雨。但其实这并非是刘裕的本来意愿,刘裕之所以斩尽杀绝便是为了能够打破这种世家大族把持政权的局面,此后在南北朝数百年之间,寒门之中能人辈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5

南朝刘宋政权建立者刘裕,据《宋书·本纪第一》记载是西汉楚元王刘交之后。也就是说他和汉高祖刘邦是一家人。因此刘裕在代晋之时,为追求正统性和合法性,也去追溯了几百年前的这些渊源。而这层关系,让人们意识到刘裕残杀禅位的晋安帝司马德宗,甚至将司马宗室赶尽杀绝,可能是为了复仇。但,原因真这么简单?

1、 为皇权正统而"复仇"

中国封建社会历经两千多年,朝代更迭数十,政权辗轧更是频繁。所以前代帝王和皇族,就成了下一个政权不得不面对的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历代处理这批人的方式大抵有三种:和平相处;皇帝被杀而皇族保命;被赶尽杀绝。因为先秦贤君的禅让传统,一些帝王认为接受禅让就自然地意味着皇权的正当过渡,自己的统治是符合正统的。所以前代皇帝和皇族在他们眼里只是一群一般贵族,不值得让自己手染鲜血。而为了避免前代帝王及其支持者的反扑,一些帝王便容不下已亡国的皇帝,找些自己是上天派来救民于水火的理由便把前代皇帝处死,只留下了一些老实的皇族。若是觉得即便如此自己的正统性还是较为薄弱,那前代的皇帝和皇族就得一起交出生命了。

刘裕选择的显然就是最后一种。虽然他是刘邦亲族之后,但在门阀当道的东晋他不过是一个出身低微的"低级士族"。一个出身如此上不了台面的人却接受了禅让,即便刘裕没听到贬低之词,他自己恐怕也有点"自卑"。于是将东晋皇帝和皇族赶尽杀绝就成了他立威和树立正统性的有效手段。且在他弑君之后,其他高级门阀氏族和刘宋社会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反对情绪,这让刘裕更加确定了此举的可行。

事实上,刘裕后来意图北伐北魏,也与巩固皇权正统性有着密切联系。他在六十岁时还对北伐念念不忘,可见他心中那根有关皇权正统性的刺扎得有多深。而处在刘裕控制下的象征前代政权的东晋皇帝和皇族,好似也只有死路一条。

2、 为控制和消灭东晋残余势力

虽然刘裕一改历代传统地对东晋皇族赶尽杀绝,但客观而言,他的处境与前代能选择和平共处之策的君王也有所差别。我们都知道魏晋时期的门阀氏族政治实权颇大,而作为皇族宗室的各路人马自然也不是什么"手无缚鸡之力"的人。所以刘裕当时不得不解决东晋宗室这股阻碍力量。

在代晋之前,作为权臣,刘裕就已经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只是这效果着实不佳。譬如在刘裕打败荆州刺史司马休后,司马文思等人就逃往后秦和北魏,借助北方的力量反抗刘裕。司马楚之在被刘裕逼到逃亡之后在汝颍一带召集了数万民众,意图阻挠刘裕称霸……

所以刘裕对东晋皇族赶尽杀绝,也有一丝无奈。毕竟只要晋恭帝和晋安帝等人还活着,这些宗室子弟就有借口在北朝或一些民众的支持下对刘裕发动进攻。一旦他们成功,晋安帝等人也就能复辟,那刘裕自己一定会被打成乱臣贼子。所以为了从根源上掐断东晋皇族的这些念头,刘裕也不得不来作杀害前代皇帝和皇族的始作俑者。

3、 一个年老者的心急

刘裕称帝是在元熙二年(420)夏,此时他已五十八岁。年过半百,即便此时坐上了帝位,刘裕也清楚自己的时间不多。所以于他而言,他急需一个机会将自己好不容易奋斗来的权力巩固。而他最显眼的威胁,就是晋安帝等东晋皇族。

且如刘裕这样出身低微的人,越到晚年就越在乎一些原本不在乎的名声,对一些事情也更加多疑。他不仅对那些对自己若即若离的传统世家大族持怀疑心理,担心他们有朝一日会转而支持晋安帝等人,给自己坐实篡位之名,还担心那些曾经支持他的功臣会和异己搅在一起,成为自己的敌人。

因而屠尽东晋皇族其实只是担惊受怕的刘裕给自己开的第一剂"强心剂",而且是效果很明显的一剂。而后那些不顺刘裕之意的世家大族,以及一些让刘裕察觉到"苗头"的功臣和反对者,也都被刘裕当作"强心剂"屠成了冤魂。

是故刘裕在代晋后发动的对以晋安帝为首的东晋皇族的屠杀,并不只是简单的"复仇"。这背后有刘裕的政治考量,也关乎他的个人经历和感受。而他开了屠杀前代皇族的先例,后来也遭到了自己后代被屠尽的报应。这大抵就是"做人留一线,事后好相见"吧。

第2个回答  2021-01-25

项羽进入了关中之后,又杀尽秦朝宗族秦二世和项羽都开创了一个不好的先例,一个是皇族自相残杀另一个对前朝皇族赶尽杀绝。不过之后的曹魏西晋没有延续这样的优良传统,反而对前朝宗室是比较好的。到了东晋末年,杀尽前朝皇族的事情又出现了。420年,北府兵的统帅刘裕称帝,国号为宋,开辟了南朝。刘裕是南朝最杰出的帝王,他两次北伐,曾经收复山东半岛河南和关中地区他打击士族的势力提拔寒门对后世的政治体制有较为深刻的影响。他推行休养生息,为元嘉之治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刘裕是寒门出身的人物,他掌权后自然要拿士族开刀,而司马氏应该就算最大的士族了。于是刘裕一口气杀了6个皇帝,将司马氏有权势的人杀了个精光。当然,刘裕不可能将所有的司马氏杀尽,毕竟部落的贵族不会对自己产生任何威胁。从此,中国的皇族到下一朝就基本都没有好的结果,不得不说刘裕的影响巨大。

刘裕为了顽固自己的统治,防止地方势力坐大,也就大量派遣刘氏宗族镇守地方。当时南方上游的防御重地——荆州,在东晋时期一直尾大不掉,威胁中央。刘裕于是规定只能让宗室子弟镇守荆州。宋文帝即位后,继续推行刘裕的政策,刘义康、刘义恭先后为荆州刺史,另外还分封了临川王刘义庆、衡阳王刘义季、南郡王刘义宣、宜都王刘义隆、衡阳王刘义季、临海王刘子顼 、山阳王刘休祐、巴陵王刘休若、建平王刘景素、武陵王刘赞等。当时除了荆州之外,其中重要的州镇也都由宗室子弟镇守。

宗室镇守荆州一带,目的是屏藩帝室,使得荆扬一体。然而,刘裕和刘义隆的这一招不仅没有解决荆州对中央的威胁,反而加剧了刘氏宗族之间的矛盾。在元嘉末期,宋文帝多病,先后担任荆州、扬州刺史的刘义康总揽朝政势倾天下,使得宗室的矛盾开始爆发出来。440年,宋文帝终于采取措施,杀了拥戴刘义康的刘湛、刘斌等及其族人10多人,并将刘义康贬为江州刺史。445年,刘义康被贬为庶民,最终免不了一死。这是刘宋宗室残杀的开端。刘义隆当时担心宗室强盛,虑有内难,加强了太子住宿东宫的防御,使与羽林相若,至有实甲万人。刘义隆最初的太子为刘劭,但他性黠刚猛,并有作乱之疑。453年刘义隆有了另立太子的想法,于是刘劭先发制人带领东宫军队发动政变,杀文帝刘义隆和宰相江湛等自立为帝。元嘉之治就这样草草结束了。

第3个回答  2021-01-24

刘裕是寒门出身的人物,他掌权后自然要拿士族开刀,而司马氏应该就算最大的士族了。于是刘裕一口气杀了6个皇帝,将司马氏有权势的人杀了个精光。当然,刘裕不可能将所有的司马氏杀尽,毕竟部落的贵族不会对自己产生任何威胁。从此,中国的皇族到下一朝就基本都没有好的结果,不得不说刘裕的影响巨大。刘裕为了顽固自己的统治,防止地方势力坐大,也就大量派遣刘氏宗族镇守地方。当时南方上游的防御重地——荆州,在东晋时期一直尾大不掉,威胁中央。刘裕于是规定只能让宗室子弟镇守荆州。宋文帝即位后,继续推行刘裕的政策,刘义康、刘义恭先后为荆州刺史,另外还分封了临川王刘义庆、衡阳王刘义季、南郡王刘义宣、宜都王刘义隆、衡阳王刘义季、临海王刘子顼 、山阳王刘休祐、巴陵王刘休若、建平王刘景素、武陵王刘赞等。当时除了荆州之外,其中重要的州镇也都由宗室子弟镇守。

刘子业去世后,刘彧即位,为宋明帝。这时,荆州的邓琬拥立刘子勋为帝,刘子勋的弟弟——临海王刘子项、会稽太守刘子房也起兵响应。叛乱平定后,刘子勋和孝武帝刘骏的其他十二子全部遭到了杀害。刘彧又担心自己的弟弟威胁自己,于是将自己的五个弟弟杀害了四个。472年,刘彧去世,刘昱即位。此时,刘彧仅存的一个弟弟桂阳王刘休范又发动了叛乱,最终被右卫将军萧道成消灭掉。之后,建平王刘景素又叛乱,兵败身死。宗室内斗之中,大权旁落到了萧道成的手中。477年,萧道成杀刘昱,立其弟弟刘凖为帝;479年,萧道成正式称帝,建立南齐,刘宋政权就此灭亡了。萧道成称帝后,随即杀了刘凖,“宋之王侯,无少长皆幽死”。

根据统计,刘氏宗族150多,有25个在15岁之前就夭折,有4个因为天花而去世,有8个无疾而终被杀,有107个在政治斗争中被杀,其中萧道成杀的有7个。刘宋的宗室基本在长期的内乱中被杀光,只有宋文帝的第九子刘昶在出任徐州刺史时,投降于北魏才免遭此难。刘宋宗室的自相残杀,证明了分封制的落后。在西周时期,推行分封制有利于统治征服的地区。在秦朝废除了分封制之后,再实行分封制就是开历史的倒车,最终会引发宗室内战。如西汉的分封制引发了“七王之乱”、西晋的分封引发了“八王之乱”,而刘宋分封宗室也导致宗室的自相残杀,最终导致这一支刘宋血脉消亡殆尽。而宗室内斗,百姓同样遭难,可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第4个回答  2021-01-24

 刘裕是南朝刘宋开国皇帝,他的做法比较奇特,不像曹操那样挟天子以令诸侯,曹丕称帝后对待没落的汉室子孙依旧是高规格。而司马懿篡夺曹魏政权后,子孙后代对待曹氏也算是仁义为主,然而到了刘裕,他登上皇位之后,直接将司马家族赶尽杀绝,作为一个皇帝,这样的做法自然是有失民心,那么刘裕为何还要这样做?

 

司马家的皇族原本是司马师这一系流传,可是司马师无子,死后传给司马昭,司马昭有九个儿子,但大多早亡,只有长子司马炎和次子司马攸活得长些,司马昭的长子司马炎开创晋朝,司马炎更是不得了,他生了18个儿子,除了8个早夭外,还有10个儿子。司马炎死后,传位给傻子儿子司马衷,由此引发贾后乱政和八王之乱,也是西晋走向灭亡的开始,西晋一共4位皇帝,分别是晋武帝司马炎、晋惠帝司马衷、晋怀帝司马炽、晋愍帝司马邺,西晋一共存在了51年就灭亡了。

高平陵事件后,司马家族诛杀了曹爽一族,控制了朝政。司马师接掌家族以后,更是多番凌辱曹家孤儿寡母,先后废掉了曹芳、杀掉了曹髦。这样一个大张旗鼓无耻篡位的家族,早就被天下人所不齿了。再者司马家族建立晋朝以后,一事无成也就算了,还引发了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这样祸害百姓的战事。俗话讲得民心者得天下,刘裕屠杀司马家族也许是因为司马家族不得人心。

刘裕继位后,也下令屠杀刘宋境内的东晋皇族。原因在于东晋时期的政治格局为皇室与士族门阀共治天下,因此造成了皇权不振,国内政治斗争不断。为了稳定刘宋的江山,刘裕大肆任用寒门子弟掌政,以此消除士族门阀对皇权的影响。在刘裕改朝换代的路上,刘裕依靠皇帝的名义提升寒门子弟的政治地位。然而当刘裕篡位成君后,摆在自己面前最大的士族门阀就变成了皇族司马氏,因此司马氏成为刘宋政权内最不安定的因素。况且刘裕篡位时已经年迈,太子刘义符年幼,所以刘裕最需要的就是消灭司马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