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七大学派?

如题所述

1.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及构造主义心理学

1879-20世纪20年代,代表:冯特,铁钦纳。

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用实验的方法来分析人的心理结构,冯特的心理学因此被称为~.

主要研究:意识的结构,认为意识的内容可以分解为基本的要素。

强调内省方法。内省:了解人们的直接经验,要靠被试者自己对经验的观察和描述。

2.机能主义心理学

1890年-20世纪30年代,创始人:美,詹姆斯(《心理学原理》)。代表:杜威。

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斯提出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它的结构。他的心理学被称为~.

意识有连续性,像流水一样,他称为意识流。

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

3.行为主义心理学

20世纪20年代-50年代,代表:美,华生。斯金纳

1913年华生发表《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的诞生。

华生(古典行为主义):心理学只能研究:可观察的行为。在刺激影响有机体的情况下,只有作为反应活动的外部行为是可观察的。刺激-反应、强化。否认心理、意识,强调行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的。

斯金纳(新行为主义):任何有机体倾向于重复有积极后果的行为,而不重复有消极后果的行为。

区别:斯金纳不否认人的内部心理活动的存在,但他坚信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外部环境决定。

4.格式塔心理学

1912-20世纪40年代,创始:魏太默,考夫卡,苛勒。

形容内容:意识体验。论点: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格式塔含义是整体,或完形。

指出:构造主义不合理,人对事物的认识具有整体性,心理、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机械总和。

着重:在知觉的层次研究人如何认识事物。(知觉大于感觉的总和)。

5.精神分析学派

19世纪后期欧洲,创始:奥地利,弗洛伊德。

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研究:无意识现象。

处于下意识中的个人心理冲突,是发生心理障碍的原因。精神分析主要就是试图用各种方法发现和揭示病人在下意识中存在的问题。

对人格、动机等研究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6.人本主义心理学

20世纪中期,代表:马斯洛,罗杰斯。

人本主义:注重人的独特性,主张人是一种自由、有理性的生物,具有个人发展的潜能,与动物本质上完全不同。人的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的支配,人们都有一种指向个人成长的基本需要。

强调:人的社会性特点。

理论上推测,运用一种思辨的方法。

7.认知心理学

20世纪60年代,美,奈瑟1967《认知心理学》

吸收了格式塔的整体观,承认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

认为:心理学不只研究行为,也要研究作为行为基础的内部心理活动规律。

所谓认知:在获取知识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主要包括知觉、记忆、言语、思维等即通常所谓的认识过程。

研究推理、决策、问题解决等复杂采取口语报告法,大声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15
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有七种观点,姑且称为七大学派。它们怎么看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呢?
其一,生物学观点,研究实例如探查人的感官如何产生电信号,通过什么神经和哪部分脑组织变为知觉,推测什么生理特质或病变会影响这个过程,乃至影响性格。走到极端,就是生理决定论,古老的如血型说,新潮的如基因说。——这种研究为心理学提供物质基础,但在我看来,只要所关心的人未患特殊的疾病(比如失去痛觉),不用在意这个学派的研究成果。就绝大多数人而言,物质基础差异不大,性格是社会因素合成作用的产物。
其二,进化论观点,认为人性的主要因素是在进化中形成的,因为缺乏这些因素的物种(假如存在过)早在漫长的“物竞天择”中被淘汰了。——好多年前我就相信,这是研究所有人的共性,或者说各种天然欲望的科学的起点。
其三,文化论观点,侧重于不同的文化对性格的影响,心理学跨文化对比研究是近年的热门话题。——这种观点也针对某种共性,欧美人、中国人、日本人或印度人的性格确实有文化的印记。当然,对于客观的研究者,文化确有差异,但没有高低或优劣。
其四,心理动力学观点,起源于弗洛伊德学说,影响巨大而深远。认为行为由内在动力驱使,强调动机(可能是非理性的)、自我压抑、往往由童年早期经历形成的潜意识等因素,宣称通过精神分析能矫正性格。弗洛伊德本人似过于追求神秘感,他对性心理、梦境、口误或笔误等的重视有些匪夷所思,但他的后继者有所修正。——这种观点好在突出人的个性,我积极评价推心置腹、深入分析型交谈的益处,认同童年对性格形成的重要性,但未必人人受潜意识左右,也不赞成早期该派学者对人到成年后性格发展演变的低估。
其五,行为主义观点,认为行为是基本单元,会因为产生正面或负面的结果而受到鼓励或克制,性格由重复的条件反射形成,也能用类似方法矫正。——有一定道理,但我从心底厌恶这种矫正理论,人不是巴甫洛夫的狗,类似“电击治网瘾”的所谓矫正只能带来伤害、奴性、谎言、被暂时压制的欲望和埋藏的仇恨。
其六,认知论观点,认为性格不同来自对事物的认知不同,比如同样面对“半瓶水”的现实,“半满”的认知使人乐观,“半空”的认知使人悲观。——也有一定道理,但已经形成的认知定势往往有深刻的成因,单凭“你本该那么看”的说教就想改变,显得单薄。
其七,人本主义观点,认为人都有发挥潜能、达到“自我实现”的倾向,这是性格形成与发展的主线,主张非指导性的心理帮助,其要点是关注和促进自我发展。——我喜欢这个较晚才兴起的学派,但还应更丰富,比如更清楚地界定什么叫自我实现。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