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醒我独醉后面一句

是哪部小说的续篇

后一句是“是以见放”。

出自:先秦屈原的《渔父》

原文: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译文:

屈原遭到了放逐,在沅江边上游荡。他沿着江边走边唱,面容憔悴,模样枯瘦。渔父见了向他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么,为什么落到这步田地?"屈原说:"天下都是浑浊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扩展资料:

“世人皆醒我独醉”是《渔父》的第一部分,屈原开始露面。文章交待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以及主人公的特定情况。时间是在“既放”之后,即屈原因坚持爱国的政治主张遭到楚顷襄王的放逐之后;地点是在“江潭”、“泽畔”,从下文“宁赴湘流”四字看来。

当是在接近湘江的沅江或沅湘间的某一江边、泽畔;其时屈原的情况是正心事重重,一边走一边口中念念有词。文中以“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八字活画出屈原英雄末路、心力交瘁、形销骨立的外在形象。

接着渔父上场,并开始了与屈原的问答。对渔父不作外形的描述,而是直接写出他心中的两个疑问。一问屈原的身份:“子非三闾大夫与?”屈原曾任楚国的三闾大夫(官名),显然渔父认出了屈原,便用反问以认定身份。

第二问才是问话的重点所在:“何故至于斯?”落魄到这地步,当是渔父所没有料想到的。由此一问,引出屈原的答话,并进而展开彼此间的思想交锋。屈原说明自己被流放的原因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即自己与众不同,独来独往,不苟合,不妥协。

由此引出渔父的进一步的议论。针对屈原的自是、自信,渔父提出,应该学习“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的榜样,并以三个反问句启发屈原“淈泥扬波”、“哺糟歠酾”,走一条与世浮沉、远害全身的自我保护的道路。

他认为屈原不必要“深思高举”,从思想到行为无不高标独立,以致为自己招来流放之祸。渔父是一位隐者,是道家思想的忠实信徒。他义正辞严地进一步表明了自己的思想、主张。他以“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的两个浅近、形象的比喻,说明自己洁身自好、决不同流合污的态度。

又以不能以自己的清白之身受到玷污的两个反问句,表明了自己“宁赴湘流”,不惜牺牲性命也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屈原在《离骚》中就曾旗帜鲜明地表示过:“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渔父》中的屈原,正是这样一个始终不渝地坚持理想、不惜舍生取义的生活中的强者。司马迁将《渔父》的文字作为史料载入屈原的传记中,当也是有见于所写内容的真实性,至少是符合屈原一以贯之的思想性格的。

《渔父》中最后一部分,笔墨集中在渔父一人身上。听了屈原的再次回答,渔父“莞尔而笑”,不再答理屈原,兀自唱起“沧浪之水清兮”的歌,“鼓枻而去”。这部分对渔父的描写十分传神。屈原不听他的忠告,他不愠不怒,不强人所难,以隐者的超然姿态心平气和地与屈原分道扬镳。

他唱的歌,后人称之为《渔父歌》(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第八十三卷将此歌作为《渔父歌》的“古辞”收入),也《沧浪歌》或《孺子歌》。歌词以“水清”与“水浊”比喻世道的清明与黑暗。

《渔父》是一篇可读性很强的优美的散文。开头写屈原,结尾写渔父,都着墨不多而十分传神;中间采用对话体,多用比喻、反问,生动、形象而又富于哲理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渔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13
逍遥游   踏雪试灯梦采嶶,   秦楼楚馆忆冷屏。   白鬓微霜倒着冠,   章台路上抚幽琴。   乘舟楫摇波底月,   桃花源里踏歌行。   挟书仗剑走大荒,   南阳草庐《梁父吟》。   红叶题诗对金樽,   月夜焚香捧黄庭。   世人皆醒我独醉,   得意失意又何妨,   阴晴圆缺付低吟。   愿为沧海持竿叟,   苦候半生钓大鲸。   昆仑山巅凤凰游,   方丈岛中遇麒麟。   南柯黄粱梦终醒,   人生恰似一浮萍!   吟江湖   一秋江海倒入壶,   三千星河聚为图.   驾鹤几顾摘星阁,   挟妓乘舟泛五湖.   歌罢轻拨无弦琴,   风雨雷动隐干戈.   一石才气占八斗,   拥炉抱膝卧草庐.   五车青史藏胸腹,   凤欲凌云甘自孤.   煮酒品花醉飞雪,   烽火歌舞闲作赋.   燕然未勒鬓先衰,   拔剑悲哭夜雨苦.   葬诗戏蝶巾漉酒,   人生不过一糊涂! 出自烽火戏诸侯的逍遥游之问鼎天下,我看过这本书嘿嘿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1
1.应该是“众人皆醉我独醒”,后一句是“是以见放”。
2.这句话是道家哲学。语出《楚辞·渔父》。原句为: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3.全文是:
渔父见而问之,
曰:“子非三闾大夫欤?
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
“举世皆浊我独清,
众人皆醉我独醒,
是以见放。”
第3个回答  2013-07-13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楚辞 渔父
运用了对比,对偶,暗喻,讽刺四种修辞手法。
对比:
全天下的人都污浊了,只有我是清白的,所有的人都昏醉了, 只有我是清醒的
对偶:
“举世”对“众人”、“醉”对“醒”

暗喻:
说「众人皆醉 我独醒」,应有倒过来说「众人皆醒我独醉」之胸襟;由是随波逐浪 ,或能潜移默化,纵无前景,也乐得逍遥
第4个回答  2013-07-13
后面一句是:“心有灵犀最珍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