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发验方秘方,中医偏方有用吗?

如题所述

脱发疾病,理论上确实存在中医通治方,但实际临床上往往都是需要辨证加减的。至于偏方,往往是一成不变的一个方子,最好是谨慎用之!下面详细阐述:
对于脱发疾病,因为笔者只是多年来一直专注于斑秃,有些经验。其他脱发疾病比如脂溢性脱发,不是很擅长。所以就单拿斑秃的一些经验举例吧,相信也能触类旁通,给予读者一些启发;近年来,天南海北,每天都有斑秃患者关注到方济生发进行交流,问到以前用过什么药时,其中不乏有些偏方甚至秘方。
取效的有之,毕竟都是听到亲朋好友的推荐,如果亲朋好友没有听说或亲眼见证过效果也就不推荐了,都是我自己或我朋友亲戚啊什么的用了什么什么就好了,你也试试吧云云...
但是落到自己身上,就没多大效果了。如果有效果,也就不来找方济生发来交流了对吧?都好了还来找我交流什么?
那么那些偏方秘方到底有效吗?其实这里涉及中医“辨病论治”的“专病专方之通治方”的问题。可能中医“辨证论治”大家耳熟能详,但是“辨病论治”对于常人来说就有点陌生了。
“专病专方之通治方”不是没有!理论上斑秃也存在通治方,但即便是有,实际在具体到患者人身上时,法无常法,往往需要以“通治方”为基本方,再结合患者斑秃具体证型作辨证加减,方能提高验效!
我记得以前方济生发于公众号曾分享过陈潮祖老先生的斑秃通治之法以及医案,也是以阳和汤与当归补血汤之变方为基本方,然后随证化裁具体到每一位患者的。
如精亏较甚者,鹿角胶增至40g,另加紫河车粉15g,黄狗肾20g;血虚甚者,制首乌增至50g,另加桑葚30g,阿胶;气虚者...
说到多数的偏方秘方,尤其家传的那种,可能后代多不是医生,往往家传就那么一两个病的一两个方子,不会辨证加减,只是见是那个病,就直接用这个方,尤其一些怪病,却出奇的比许多专业医生效果还好。
章太炎说,下问铃串,不贵儒医。民间确实有丰富的宝藏需要挖掘,如朱良春先生挖掘季德胜的蛇药秘方,至今仍是国家绝密级配方,据说军队野战军常备,也远销东南亚等毒蛇较多的地方,疗效显著。
但是殊不知,五六十年全民献方运动中,有如季德胜蛇药这种疗效显著的,但验效率差的方子也是非常多的。
这需要专业医生通过辨病论治的同时去甄别并加以验证这些方子,具体到患者个体身上的时候,还需要加以汤方辨证,看看哪种方子最适合患者病证,多数时候还需随证在原方的基础上做些加减。
所以对于患者来说,开方用药是医生的事情,自己不是医生,切莫自己给自己开方,一个疾病的疗法,古今书籍记载的方子太多了,患者自己不会结合自己的病证进行甄别选方和加减,出错几率是很大的...
中医“辨病论治”的概念,那些偏方时方往往带有中医“辨病论治”的性质,许多人可能觉得陌生,所以这篇文章就像着重谈一下,希望能加深斑秃患者对那些偏方秘方到底是否有效问题的理解!
中医“专病专方之通治方”是中医“辨病论治”的产物。而“辨病论治”是站在一种疾病大量“辨证论治”经验上的。
从医学发展的观点分析,“辨病论治”当早于“辨证论治”,因为医者对疾病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深入到一定阶段,就希望能得到删繁就简的证治规律,从治疗学的观点,就是寻找更切合病证、便于在辨病论治中广泛应用的“通治方”。
早于《黄帝内经》成书年代的《五十二病方》,就全是辨病论治。《皇帝内经》以生铁落饮治狂病、四乌贼骨—藘(lǚ)茹丸治“血枯”病等,亦均具有辨病论治的特点。
《黄帝内经》后的《武威汉代医简》载有“治诸(即‘癃’)...皆同乐(药)治之”。汉晋以前,癃、淋不分,此处“诸”系指诸种淋证,包括石淋、血淋、膏淋等。说明那时对于这些病证,在诊治方面贯穿了辨病论治的原则。
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也有不少辨病论治的阐述,特别是《金匮要略》在这方面有鲜明的特色,如乌头汤治历节、黄芪桂枝五物汤治血痹、肾气丸治消渴、茵陈五苓散治黄疸、甘草粉蜜汤治蛔虫病、桂枝茯苓丸治妇人癓病、胶艾汤治胞阻,甘麦大枣汤治脏燥等。
我们再看看《伤寒》后的一些经典的辨病论治“专病专方之通治方的”一些使用情况。
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介绍了有关辨病论治的内容,如对卒心痛、伤寒、痢疾、天行疫疠、瘟疫、疟疾、黄疸、沙虱等病,基本上不以分型论治的形式铺叙,便于读者在仓促之间按病索方。
嗣后,《千金方》《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等多种唐宋方书,由于方治搜罗广博,则有更多属于辨病论治的方药。
宋、元以后,值得着重提出的是明代孙志宏的《简明医彀(gou)》,该书对于320余种各科病证,一般均列“主方”一项,不同的病证只列一个主方,多附有详细的加减法,甚便于读者查阅选用。
这部著作体现了孙氏对于辨病论治的深入探索,是临床“辨病论治”的重要参考文献。
古今很多医家,在其医疗实践中,在重视辨证论治的同时,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寻求辨病论治,注重方药与病证的合拍,这在绝大部分中医临床文献中都能得到反映。
如奉仙公治“常疟”凡属太阴证者,用自拟“新六和汤”,由草果、知母、厚朴、杏仁、半夏、生姜组成)加减施治取效。
所以,辨病论治是临床医学发展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从通治方的古今应用文献上看,有时尚需根据病情而予以变通,使论病中的治法、立方、遣药更为契合,这又是“辨病论治”中贯穿“辨病论治”的思路与方法。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如果斑秃患者遇到那种“一方通治”“一成不变”的“偏方”“秘方”,或者自己不懂甄别及加减,还是请谨慎自行用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22
[通治方]
宛新挣:我用加减美髯汤作为基本方治疗斑秃已近六年,治疗42例,均获得满意效果。一般连续服药20一30剂即获显效。
何首乌30克 当归30克 杭白芍12克 鱼鳔胶9克(烊化) 菟丝子l0克 补骨脂9克 枸杞子10克 怀牛膝l0克 代赫石6克 淡竹叶9克 连翘心4.5克 炙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1剂。
--《千家妙方》下册
[辨证方]
1、虚 证
周鸣歧:生发饮,治疗脱发及须发早白。
生地20克 熟地20克 当归20克 侧柏叶15克 黑芝麻30克 炙首乌25克 旱莲草20克
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约l小时即行煎煮,煮沸后改文火继煎30分钟,每剂药可煎服3次。肝肾亏虚甚者(多为斑秃),加枸杞、菟丝子、女贞子各20克、五味子10克;风盛血热者(多为脂溢性脱发)去熟地、黑芝麻,加蝉蜕10克、白藓皮20克、地肤子10克、苦参15克、丹皮、川芎各10克、蜈蚣3条(研末服);兼气滞血瘀者,加红花、桃仁各10克、赤芍15克、鸡血籐30克。
--《中国中医药报》1990;2;16
俞长荣:我曾用新制生发汤治疗l0余例脱发病人,均有效果,对青年女性患者疗效更显著。一般服20余剂,脱发可控制,连服一个月后,新发即可逐渐长出。
制首乌24克 熟地15克 侧柏叶15克 黄精15克 枸杞12克 骨碎补12克 当归9克 白芍9克 红枣5枚
水煎服,每日l剂,一个月为一疗程。
黄××,女,18岁,福建省防疫站。头顶脱发数处,梳头洗头时掉发甚多。服用新制生发汤30剂后,新发生长良好,旧发已不再脱落。
--《千家妙方》下册
朱仁康:生发一号丸,治脂溢性脱发。
生熟地各90克 当归90克 白芍60克 女贞子30克 菟丝子30克 羌活30克 木瓜30克
上药研成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日早晚各服l九,开水送服。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2、实 证
赵炳南:祛湿健发扬,治脂溢性脱发。
炒白术15克 泽泻9克 猪苓15克 萆薢15克 车前子9克 川芎9克 赤石脂12克 白药皮15克 桑椹9克 干生地12克 熟地12克 首乌籐15克
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邹丽笙:治发易脱落。
榧子3个 胡桃2个 侧柏叶30克
捣浸雪水梳发,永不落且润。
--《外治寿世方》卷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