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分析要从哪些方面入手?

如题所述

大家好,我是羽翼课堂创始人Benny。就我个人而言,我理解的用户分析主要包含以下三点:

1、客户分类

对于大型生产企业,销售的产品肯定不是单一的,而是有一定的产品线和相应价格带,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同时提高竞争力从而提升市场份额,如果你只做高端产品,那么你就会失去中低端市场的份额;企业一般会有明确的产品矩阵,不同产品的定位、目标人群、价格、卖点、营销策略等。比如有的企业主要销售高端价位的某个产品,但是它同时也会销售相关的低端产品,就是为了去对标竞品,防止丢失这个细分市场的市场份额。

对于购买产品,数量,频率不同的客户,这些原始数据如果可以获得的话,我们可以通过聚类分析或者RFM分析来进行客户细分,从而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来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比如对于购买金额和频率较高的客户群体可以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用户体验感;对于消费金额高,但是频率较低的客户群体,优化内容营销,提升用户忠诚度;对于消费金额较低的客户群体,采取合适的营销活动来提高客户购买金额和频率。

如果企业除销售数据外,还能获取到客户的其他基本信息,比如性别,年龄,收入、地区、购买时间等等,就可以进行更详细的客户分类,构建模型对客户进行不同类群划分,比如企业用户群体主要集中在那个年龄段,高价值客户习惯在晚上购买产品,有些客户习惯在工作日购买产品,B端客户的话可能会按周期采购等,根据这些基本信息,我们可以利用算法对客户进行更加精准的分类,从而以更低的成本采取更精准度的营销策略。

确定目标市场目标用户,对目标用户进行分类会极大的降低营销成本,就比如你在年轻人聚集的圈子卖老年人才会购买的东西,这样会造成事倍工半,费钱费力还不讨好的效果。

2、客户来源分析

企业为了宣传产品增加产品的曝光,都会选择打广告,而且打广告的渠道并不单一,线下有传统电视媒体,有梯媒,有铁路灯箱等,线上有抖音、快手、小红书、其他app、网站以及电商平台资源置换等。广告投放的渠道五花八门,如果企业在每个渠道都投入同样的费用和精力,那成本会非常庞大。所以有的企业会根据自己的核心目标客户将资源重心放在某一个或几个平台。“营销先驱”John Wanamaker说过:“我知道有一半广告费用是无效的,但是我不知道哪一半是无效的”。如果我们知道了客户的来源渠道,不就可以知道我们哪一半广告费用是有效的了嘛。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一家店铺本月销售额了XX元,一半客户是看到小红书种草来的,三分之一是抖音团购来的等等。如果是餐饮商家做分析的话会简单一些,比如一个餐饮店,目标客户的35岁以下的年轻群体,产品定位是平价。它在抖音、美团分别上了团购,在小红书上发放了优惠券,大部分年轻人吃饭都会选择团购,根据不同的核销平台,商家就会get到哪个平台引流效果较好(同时考虑投放成本),同时将营销重心放在该平台。但是大多数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会在线上和线下渠道同时进行广告投放,客户根据自己了解的信息会选择门店或者线上旗舰店够买产品。比如一个客户先看到了地铁的广告,然后打开了抖音,开屏也是这个产品的广告,然后她又去逛了小红书,发现这个产品再发优惠券,然后他就选择了去线下门店体验一下购买了产品,这样的话我们无法获取到具体的客户来源渠道信息。

其实关于客户来源分析比较困难的就是数据收集,我个人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做问卷调查,但是这也意味着成本比较高。我记得有一次去某电子产品的线下体验店,营业员让我填问卷会赠送一把雨伞,其中最核心的一个问题就是:“你是从什么渠道了解这个产品的”,包括我们在毕业找工作的时候,企业问卷的时候是不是也问了相关问题比如:“你是从什么渠道了解到这个招聘信息的”等等。

3、客户具体分析

我们在对客户和客户的来源进行分类后,可以基于这两个维度进行客户详细分析研究,分析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新客分析、获客成本分析、客户转化率分析,客户留存分析、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分析,TOP N客户贡献率、客户生命周期分析等等。这一部分分析也可以考虑使用漏斗分析模型(比如AARRR模型啊,AIPL模型等)。比如我们通过客户具体分析了解到在某一平台新客吸引比较多,并且资源投放较少(获客成本低),但是客户的普遍购买金额不是特别高(高价值客户不多),使用优惠券购买一次后就没有发生二次购买(客户忠诚度较低),根据平台客户的特色,可以制定对应的营销策略。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感谢您点赞并关注!如有其它问题,请关注公众号“scyyhd”,有专人,第一时间回答您的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1-08
消费者是消费主体,知道消费者需要什么很重要。通俗来讲,消费者想要购买什么 ,消费者采购过程中犹豫什么,消费者为什么要采购,消费者的性格、消费者属于什么类型,专业一点,马斯洛的需求理论,KANO的模型

想知道 更多办法么?倍市得平台告诉您,点击开始数字化的客户的体验管理倍市得基于整体客户旅程,为政企客户采集体验大数据、构建体验洞察体系,并针对具体客户反馈及时预警,助力客户全面提升体验管理水平。

强化运营管理:自动化采集、分析、呈现、释放管理者精力,聚焦运营提升;
指导产品服务升级:把握用户关注点分布情况以及情感偏好,监测竞品动态,助力产品服务升级;
持续提升客户体验:洞察整体体验表现及具体改善点,驱动改善落地,持续提升客户体验。

第2个回答  2014-04-10
一、消费品市场的特点;消费品市场具有以下特点:
1、由于是直接购买、消费商品的消费者人数众多、偏好相异、大多数商品的消费周期一般较短,商品的专用性却相对不强,许多商品在功能上可以相互代替。
2、从市场交易的规模和方式看,大多数消费品需要通过中间商来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
3、从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看,消费者对于消费品的购买受广告和其他媒体的影响颇大。
4、从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看,消费品市场的购买差异大、消费层次多。
二、消费品市场的购买对象;消费品市场的购买对象即消费品。消费品花色品种繁多,我们必须根据不同标准对消费品进行分类后,才能有效地研究他们各自的不同特征及其对消费者需求和购买行为的影响。根据消费商品的购买方式可分为:简便品、选购品、特殊品。根据商品的使用频率和商品形态可分为:耐用品、非耐用品、服务。
三、消费品的购买者;对消费品购买者的分析,实际上也就是分析购买组织、其目的在与研究消费者市场购买行为的发起和组织,不同的购买角色对购买行为的影响与制约。在消费者市场中,消费者的购买活动一般是以个人或家庭为单位进行的,购买决策可能由一个人作出,但也可能是一个群体。
四、分析消费者的购买动机;企业营销人员应当针对消费者购买动机不同的特点,采用不同的营销战略,如对家中作购买决策者,可采用广告媒体等来影响他们,对现场决策购买者,则应利用产品新颖的款式、精美的包装,以及商品的陈列和现场广告,激起他们的需求欲望。
第3个回答  2013-07-11
消费者购买决策类型分析、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分析、消费者购买动机分析、消费者个性、自我概念与生活形态方式分析、消费群体与消费行为、社会文化等方面分析!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8-26
一、本质

消费者购买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为企业创造利润,是企业的衣食父母。因此,消费者研究本质上,就是为产品的开发和销售提供最源头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使用习惯、生活轨迹、消费场景、表述话语等。

二、目的

研究消费者的一切,为企业的产品开发、渠道建设、终端陈列销售、品牌管理工作提供来自消费源头的宝贵情报。

三、架构

1、消费者的4个角色变化:受众、购买者、使用者、传播者。
2、需求:以场景化问题为切入点,找到其需要什么样产品(服务),不过消费者只能描述其需要什么,具体方案必须由策划人员自己提炼。
3、认知与态度:如果说需求更多的是对物理属性的要求,那么认知与态度是对抽象属性的要求。消费者认知与态度的影响因素很多,任何与企业及产品有关的细节部分都有可能形成或改变其态度。
4、动机:一定程度上来讲,动机是一个临界点,动机只和消费者自己关联,这个临界点如何抓取?只有抓住这个“痛点”,那么在传播沟通中,就有了中心点,一促即发。
5、心智模型:心智是人类全部的精神活动,包括情感、意志、感受、知觉、记忆、思维等,“心智模式”就是隐藏 在你一切行为方式、思考方式背后的那些形式和规律。心智模型是认识事物的方法和习惯,心智模 型的理论是基于一个试图对某事做出合理解释的个人对发展可行的方法的假设,在有限的领域知识和有限的信息处理能力上,产生合理的解释。心智模型之所以对我们的所作所为具有巨大影响力是 因为它影响我们如何认知周遭世界,并影响我们如何采取行动。
6、人口特征:从普遍意义来讲,分析人口特征主要用于沟通语境与语气的设计,以及传播途径的选择。老人、男人、女人,对事物有不同的理解,针对性研究人口特征,还服务于产品概念,产品概念需要主打什么人群,阶段性主攻什么人群,都与此有关。

四、消费者分析的技术
1、报告解读技术:相关调研报告印证、对照、解读等。
2、定性分析技术:焦点座谈会、小组讨论、终端观察/渠道走访、在线调研(30P)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