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长城和明朝的长城有什么区别?

相关资料

区别如下:

1、修建年代不同:秦始皇32年(前215年)在北方大规模修筑秦长城;而明长城在朱元璋统治时期开始修建,且明朝万历年间重建。

2、修建目的不同:修建秦长城的目的是防御匈奴,而修筑明长城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御北方蒙古游牧民族统治者的骚扰。

3、防御能力不同:明长城的防御能力明显强于秦长城。

4、起点终点不同:西起甘肃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明长城东起鸭绿江畔辽宁虎山,连接秦长城,西至居庸关,另修建祁连山东麓到甘肃嘉峪关,蜿蜒六千余公里。

5、时间不同:秦长城修建时间早,在公元前221年-前208年,多为碎石夯筑,墙体较矮,多为3米以下,而且东到辽东,其到临洮,比明长城短,而且偏北,长城上没有烽火台建筑,而是将烽火台修建在距离长城100米远的地方。秦长城现存已经不多。

明长城修建时间晚,在公元1368年-1580年,东部山西黄河以东为砖石铺砌,西部黄河以西为黄土夯筑,长城上建设有实心敌台、空心敌台等烽燧,可供兵士休息。明长城墙体一般高4-6米,其西起甘肃嘉峪关,东到辽东老虎山,比秦长城长,而且偏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1

区别如下:

1、修建年代不同:秦始皇32年(前215年)在北方大规模修筑秦长城;而明长城在朱元璋统治时期开始修建,且明朝万历年间重建。

2、修建目的不同:修建秦长城的目的是防御匈奴,而修筑明长城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御北方蒙古游牧民族统治者的骚扰。

3、防御能力不同:明长城的防御能力明显强于秦长城。

4、起点终点不同:西起甘肃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明长城东起鸭绿江畔辽宁虎山,连接秦长城,西至居庸关,另修建祁连山东麓到甘肃嘉峪关,蜿蜒六千余公里。

5、材料不同:秦朝的时间比较久远,长城用土来修筑,明朝在修筑长城的时候使用的是青砖和条石。

长城目前的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其中陕西省是中国长城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境内长城长度达1838千米 。

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城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4-10

1、修筑时期不同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

明长城是最后一个大修的,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2、目的不同

为了维护和巩固空前统一的大帝国安全,秦始皇陆续采取了一系列国防建设和边防守备的重大战略措施,其一就是大规模修建万里长城。

明长城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

3、修缮重点不同

秦长城第一阶段的重点是维修、连接秦赵燕等战国长城,新筑的部分不多,工程量不大,还没有动用全国的人力物力。

明前期的长城工程主要是在北魏、北齐、隋长城的基础上。

扩展资料

长城的文化遗产价值 

万里长城从春秋战国开始,伴随着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行进。众所周知,一部悠久的古代中国文明史,封建社会是最丰富最辉焊的篇章,举凡封建社会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历史事件,在长城身上都打下了烙印。

金戈铁马、逐鹿强场、改朝换代、民族争和等在长城身上都有所反映。长城作为一座历史的实物丰碑,将水文在中华大地。

在万里长城身上所蕴藏的中华民族2000多年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的内涵十分丰富,除了城墙、关城、镇城、烽火台等本身的建筑布局、造型、雕饰、绘画等建筑艺术之外,还有诗词歌赋、民间文学、戏曲说唱等。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帝王将相、戍边士卒、骚人墨客、诗词名家为长城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边塞诗词已成了古典文学中的重要流派。

如李白的“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维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等名句,千载传诵不绝。孟姜女送寒衣的歌词至今还广泛传唱着。

古塞雄关存旧迹,九州形胜壮山河,巍巍万里长城将与神州大地长存,将与世界文明永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城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07-17

一、区别:

1、范围:

明长城的范围比秦长城广,明长城数据:其东起鸭绿江畔辽宁虎山,西至居庸关,另修建祁连山东麓到甘肃嘉峪关。其中,人工墙体的长度为六千二百五十九点六公里;壕堑长度为三百五十九点七公里;天然险长度为二千二百三十二点四公里。东部险要地段的城墙,用条石和青砖砌成那十分坚固。东起鸭绿江,连接秦长城,然后西至嘉峪关,蜿蜒六千余公里,气势宏伟,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秦长城自西起甘肃临洮(今临洮新添镇三十墩村望儿)、东至辽东筑长城万余里,以防匈奴南进,史称秦长城。在固原地区境内,实际是在原先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长城的基础上修建。东西横贯西吉、固原、彭阳三县。

2、修筑难度不同。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秦代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甘肃嘉峪关,东至鸭绿江。从东向西行经10个省区市,长城的总长度为8851800米,其中人工墙体长度6254239.662米,堑壕和天然形成长度为2594234.2265米。当时的建筑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由人力完成,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十分艰难。

明朝在“外边”长城之外,还修筑了“内边”长城和“内三关”长城。“内边”长城以北 历代修建的万里长城齐所筑为基础,起自内蒙古与山西交界处的偏关以西,东行经雁门关、平型诸关入河北,然后向东北,经来源、房山、昌平诸县,直达居庸关,然后又由北向东,至怀柔的四海关、与“外边”长城相接,以紫荆关为中心,大致成南北走向。“内三关”长城在很多地方和“内边”长城并行,有些地方两城相隔仅数十里。

3、时间不同。秦长城修建时间早,在公元前221年-前208年,多为碎石夯筑,墙体较矮,多为3米以下,而且东到辽东,其到临洮,比明长城短,而且偏北,长城上没有烽火台建筑,而是将烽火台修建在距离长城100米远的地方。秦长城现存已经不多。

明长城修建时间晚,在公元1368年-1580年,东部山西黄河以东为砖石铺砌,西部黄河以西为黄土夯筑,长城上建设有实心敌台、空心敌台等烽燧,可供兵士休息。明长城墙体一般高4-6米,其西起甘肃嘉峪关,东到辽东老虎山,比秦长城长,而且偏南。

二、简介:

1、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又西起甘肃临洮(今临洮新添镇三十墩村望儿)、东至辽东筑长城万余里,以防匈奴南进,史称秦长城。在固原地区境内,实际是在原先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长城的基础上修建。东西横贯西吉、固原、彭阳三县。在固阳县城北7公里处的色尔腾山上,一条蜿蜒的巨龙盘亘静卧于崇山峻岭之间。远远望去,雄伟壮观,气势非凡。这就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是世界中古七大奇迹之一,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秦长城。

2、明长城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区别于由秦始皇所修的万里长城。明朝在“外边”长城之外,修筑了“内边”长城和“内三关”长城。“内边”长城以北齐所筑为基础,起自内蒙古与山西交界处的偏关以西,东行经雁门关、平型诸关入河北,然后向东北,经来源、房山、昌平诸县,直达居庸关,然后又由北向东,至怀柔的四海关、与“外边”长城相接,以紫荆关为中心,大致成南北走向。“内三关”长城在很多地方和“内边”长城并行,有些地方两城相隔仅数十里。除此以外,还修筑了大量的“重城”,雁门关一带的“重城”就有24道之多。

第4个回答  2013-07-14
1、秦长城修建时间早,在公元前221年-前208年,多为碎石夯筑,墙体较矮,多为3米以下,而且东到辽东,其到临洮,比明长城短,而且偏北,长城上没有烽火台建筑,而是将烽火台修建在距离长城100米远的地方。秦长城现存已经不多。

2、明长城修建时间晚,在公元1368年-1580年,东部山西黄河以东为砖石铺砌,西部黄河以西为黄土夯筑,长城上建设有实心敌台、空心敌台等烽燧,可供兵士休息。明长城墙体一般高4-6米,其西起甘肃嘉峪关,东到辽东老虎山,比秦长城长,而且偏南。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