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富豪杨卓舒:坐拥千亿帝国,雇27个保姆10个保镖,56岁锒铛入狱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23

2001年,马云还在忙着给自己的公司拉投资,许家印的恒大才刚刚打好基础,

杨卓舒就已经以21亿身家,连登全球福布斯富豪榜,并且接连四年成为河北首富。

在杨卓舒最风光的时候, 他为自己雇了10个保镖,12个美女秘书,还在家里雇佣27个保姆,坐拥着市值千亿的企业,

可就在大家以为,杨卓舒会一直这样风光下去的时候,

他却跌落神坛, 一夜之间沦为阶下囚。

这些年杨卓舒究竟做了什么事,为何落得如此下场?

1952年,杨卓舒出生在黑龙江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父亲是一个十分热爱读书的人,

杨家物质条件丰厚,生活质量也很有水准。

父亲不仅在生活上对杨卓舒很厚爱,更是在学习上对他煞费苦心,

经常会给杨卓舒买上许多书籍,甚至有很多都是国外进口的,

很快, 小小的杨卓舒在父亲的教育下也逐渐地爱上了学习。

一家人知书达理,与周围的邻居关系也很和睦,是当地敬重的一户人家,

原本这样的生活会一直这样维持下去,杨卓舒也一直能过着养尊处优的小少爷般的生活。

但是很快这样的生活就戛然而止了, 杨卓舒也从人人尊敬沦落为“人人喊打”。

在杨卓舒6岁的时候,当下经历了特殊时期,

而他的父亲也因此成为了“罪人”,以至于杨家全家人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牵连,

先不说生活条件大不如之前,就连身边的邻居们,都立马对他们一家变了脸色,

从此小小的杨卓舒便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不仅在家里,杨卓舒还会冷不丁地被邻居数落,

在学校里, 同学们还经常孤立他,甚至是合伙欺负他。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杨卓舒的性格也逐渐发生了很多变化,

原本充满自信的他变得沉默寡言,甚至还产生了自卑的心理,

对于学习上的事情更是提不起兴趣,成绩一落千丈。

不过好在,杨卓舒学校里有一位老师,并不像其他人那样一边倒,

而是比较重视个人的品格才能,

他早就注意到杨卓舒是一个知识面非常广泛的学生,

在了解到杨卓舒家里的情况变化之后,

那位老师并没有对杨卓舒远离,反而是耐心地鼓励杨卓舒,

将他从低沉的情绪当中拉了出来。

在那位老师的劝导下,杨卓舒不再去在意别人的看法,

而是认真学习,靠着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随后, 杨卓舒借着高考制度“重启”的契机,考上了河北师范学院,

离开了那个充满噩梦的家乡,来到了石家庄。

在大学的校园里,杨卓舒十分注重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

所以在大学期间,他开始了废寝忘食地学习。

杨卓舒不仅在学习上名列前茅,更是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十分有眼力见,

学校里的同学、老师都对他的印象不错,

所以大学毕业之后,杨卓舒意料之中的, 获得了仅有的去报社当实习生的资格。

刚开始来到报社,杨卓舒立马退去在学校里备受瞩目的光环,

立马回归现实,认清楚自己来到 社会 上只是一个小小的实习生,

脑海中产生了这个念头之后,杨卓舒便放下身价,全身投入于工作了。

为了能够尽快地熟悉工作流程, 杨卓舒每天总是会比其他人早到两个小时,

一边熟悉工作内容,一边准备今天工作需要的材料;

报社里通知有什么新出炉的报道,杨卓舒在其他人唉声叹气的时候,就已经准备好前往事发地点,收集资料了。

在报社,杨卓舒除了对于工作格外认真之外,对待上级领导也是格外尊敬,

不管领导布置给他多么繁琐的任务,他总能按时按量地处理好,

甚至不惜占用自己的休息时间,

时间一长,杨卓舒就成为了报社里升职最快的那一个。

从实习生到小组长,再到后来的报社副处长,

报社里的所有工作人员没有一个不羡慕杨卓舒的,

但是这些回报是他应得的,这是杨卓舒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换来的。

成为副处长之后,认识杨卓舒的人也就多了起来,

很多业界内,还有业界外的大佬们也都对他十分友好。

杨卓舒虽然升了职,但是他并不骄傲,有人想要请他帮忙,他一定义不容辞,

久而久之, 杨卓舒便结交下了广阔的人脉。

在杨卓舒的这些人脉当中,有很多人都是商业上的大老板,

随着长时间的相处,杨卓舒发现那些做生意的老板们生活条件一个比一个优越, 尤其是做房地产行业的,

看着他们每天豪车接送,出席各种高端场所,

杨卓舒的心里便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 “既然他们能做房产能赚到钱,那我为什么不能?”

1993年,杨卓舒不顾亲朋好友的劝阻,果断地向报社递交辞呈,

将发行社副处长的位置让给了别人,

虽然杨卓舒离开了培养他多年的报社,但是他们之间并没有产生任何矛盾,依然相处得像朋友一样,

或许这正是杨卓舒的魅力之处,即使离开了对方,对方也不会怨恨你。

成为“无业游民”之后, 杨卓舒脑海中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去做房地产生意,

但是他手里的那点积蓄根本就不够用。

别看杨卓舒在报社的官位不小,但是那毕竟是国家创办的,

一个月也只能拿到一些死工资,

虽然要比老百姓赚得多一点,但是对于在那些商人面前,

副处长的工资根本算不了什么。

想要干房地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本钱,

要不然你拿什么盖房子呢?

杨卓舒将家里所有的钱都凑在一起,也不过几万块钱,

虽然在当时那个年代,几万块钱已经相当于好几十万的概念,

但是要是想要投资盖楼房,这也只能算得上一点毛毛雨。

杨卓舒知道自己这几万块钱什么都干不了,于是就向身边关系好的朋友们借了点,

然后还将一位关系最铁的朋友家里的,韩国大宇车作为抵押,

总共凑到的十万块钱,

在石家庄的一处城中村买下三十亩地,成立“卓达房地产公司”。

想要凭借10万块钱,30亩地皮进军房地产?

这无疑在当时成为了房产界的一个笑话。

那些早就在房地产行业立足多年的房地产商们,

在了解到新进来的一个同行,做出这般荒唐的事情之后,没有一个人是看好杨卓舒的,

就连杨卓舒那几个关系好的兄弟,也都对他好声相劝,

让他不要抱太大的希望。

然而面对这些四面八方的质疑声,杨卓舒似乎并没有往心里去,

因为小时候关于这种被别人嘲笑的事情,他经历得太多了,

杨卓舒想的是: “只有成功才是最正确的对抗方法!”

自己只管做,剩下的交给时间就好!

虽然杨卓舒从未涉及过房地产行业,按理说他应该会“比葫芦画瓢”,

效仿那些成功的房地产商的方式,去构建、售卖房屋,

但是杨卓舒却与他们的想法恰恰相反。

而是先着手于房屋的销售。

其实杨卓舒之所以这么做的目的很简单,

他也想先注重房屋质量,但是他并没有钱,

那十万块钱光是买了一块地皮之后,就已经所剩无几了,

他哪还有钱去购买建筑材料。

关于房屋的销售方面,杨卓舒大费周章,

他动用自己曾经在报社接下的人脉关系,只花费了一小部分钱,

就将自己的房屋广告,填充到了报纸的大部分面积上,

这么说吧,那段时间里,

只要是石家庄的报纸上,就一定有杨卓舒的房屋广告信息。

而关于杨卓舒书的宣传广告 ,他直接将自己的楼房取名为“别墅”,

并且以一千多块钱的价格每平米出售。

虽然当时的时代并不如现在这样进步,但是市民们一听到“别墅”这个词语,再搭配上一千多块钱的价格,眼睛立马就亮了。

随后,原本无人问津的售货电话,一时间就被那些心动的市民们打爆了。

眼看着登报打广告的策略小有成效后,

杨卓舒又花了一些钱, 在石家庄人口流动性最大的商场内,贴上了自己的房产广告。

就这样,在杨卓舒的大力推广之下,

那些群众们便都安奈不住性子,不再在家中打电话询问,

而是 直接拿着现金还有身份证前去购买了,一窝蜂的挤到售楼处里签合同,

杨卓舒的房产也因此戴上了“一房难求”的高帽。

这边的预售效果非常不错,杨卓舒并没有闲下来在屋里偷着乐,

而是充满自信的找到了材料供应商,想要从他们那里“借”来一些材料。

材料供货商见杨卓舒的房产销售空前火爆,有些心动,

最终靠着杨卓舒的三寸不烂之舌, 他为自己房地产公司招来将近三个亿的建筑材料。

在杨卓舒的精心布局之下,自己的房子不仅招来了材料投资商,更是将以后的售楼问题一并解决。

杨卓舒从刚入行时被人人嘲笑,到后来突破销售记录一雪前耻,

他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

一时间杨卓舒就成为了石家庄,乃至河北最著名的房地产老板。

不过,杨卓舒这个“空手套白狼”的方法,确实是比较聪明的,

但是如果在这之后没有好好的回馈给客户的话,

难免就会为自己惹来一些麻烦。

然而在不久的将来,杨卓舒就亲身体会到了。

杨卓舒的房产之所以能预售的如此成功,无非就是因为物美价廉,

一个别墅每平米却只卖到一千多块钱,

这样的价格跟“天上掉馅饼”差不多,

难怪那些客户就好像不要钱一般,发疯似的购房。

但是现实却并非如此, 此“别墅”并非彼别墅。

杨卓舒的“别墅”仅仅只是一个小区的名字,

并不是真的是那种二层楼的豪华大别墅。

等到交房的那一天,原本兴致勃勃前去看房的客户们,

在看到房子之后,立马就傻了眼,

“这哪里是什么豪华大别墅,只是普普通通的居民楼罢了!”

面对着现实与广告里巨大的差距,

有些普通居民选择“打碎牙往肚子里演,忍气吞声;

而另一些稍有点文化的居民则选择与杨卓舒对薄公堂。

紧接着杨卓舒就因为这个“乌龙”,收到了好几张法院的传票,

不过杨卓舒并没有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因为自他自然有他的道理。

“我说的小区名称叫别墅,你们又没有问清楚,怎么能算是欺骗呢?”

如果按照杨卓舒的解释来说, 他这并算不上触碰了法律的底线,只是擦了个边儿,

这算不上欺骗,是些人太傻,太盲目了。

这次的事件过后, 杨卓舒抛去成本费,前前后后共赚了4600万元,

虽然过程出了一些小小的插曲, 影响了一些客户对杨卓舒公司的信任,

但是看到这么多钱之后,杨卓舒才不会去在意那么多,

他只知道自己成功的成为了富豪。

拿到人生中的第一桶金,杨卓舒可要好好体会一把奢靡生活的感觉,

在家中 一口气配备了27为保姆 ,并且对于保姆的长相还有要求;

怕自己出门时早到不法分子的抢夺,杨卓舒又 花重金雇来10位武功高强、身材高大的保镖;

除此之外,为了为自己创造一个赏心悦目的工作环境,

杨卓舒又 亲自挑选了12位要脸蛋有脸蛋,要身材有身材的女秘书。

随后,杨卓舒又将自己的吃穿住行各方面,只要能换的地方全部花重金置换,洋洋得意的享受着自己赚取来的“劳动成果”,

似乎早就忘记了自己曾经颠沛流离的那些日子。

在习惯了这种奢靡的生活之后,杨卓舒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

便又开始谋划他接下来的计划,

他想让卓达成为上市公司。

正是杨卓舒的这个想法,让他加速了自己跌落神坛的脚步。

2004年,杨卓舒为了加速卓达成长的步伐,便开始想要急功近利的将其培养成为上市公司,

杨卓舒空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现实里他的公司并没有那样的资质,

为了早日完成自己心中的完美蓝图,

杨卓舒又开启了“说谎话不打草稿”的模式。

起初在刚开始实施这项计划时,杨卓舒想着到银行、或者投资商那里弄点过来,

但是银行与投资商并不傻,基于前车之鉴“别墅”那档子事之后,

杨卓舒的任何小计俩,他们是绝对不会再次上当的。

杨卓舒知道自己上次因为“别墅”一事,让卓达的信誉收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在接连碰壁只后,他不再去对外招揽合作商,而是花心思“包装”自己,

这里所说的包装也并不是货真价实的包装,

而是管用的老套路“空手套白狼”。

杨卓舒为了在短时间内快速得到大量资金,

直接将手伸向了最体层的群众向他们售卖理财,因为他们是“最好骗”的。

很快,杨卓舒就将一项卓达新研究的一项技术公之于众,

“将废弃建筑垃圾二次利用”,

这听起来就有些荒唐,已经成为废物的建筑材料,怎么会再次被利用呢?

但是那些单纯的人民群众却有些半信半疑。

紧接着,杨卓舒又将自己与国外知名企业,签合同合作一事,跟真的一样讲了出来: “5000亿美元的订单,或许你不懂具体的技术,但是钱在那里摆着骗不了人!”

“五千亿美元啊!那么多钱,这项技术一定是真的吧!”

“卓达那么大的公司,应该不会突然跑路的!”

瞬间,台下那些刚刚还有所迟疑的人民群众们,再一次相信了杨卓舒的“鬼话”。

很快,一传十,十传百,到最后 将近四十万人, 将自己多年来积攒出的积蓄交到了杨卓舒的口袋里, 为他凑了一百多亿,

不知当时的杨卓舒拿着这些钱的时候,心里会不会感到愧疚,

这是多少人的希望啊,是多少人奋斗了一辈子的心血!

那些人民群众也都是普通人,大多数都是 上了年纪为自己准备养老房的老人;身怀六甲为肚子里的宝宝准备新房的孕妈,

他们将自己的心血交给了自认为值得信赖的人的手里,

但是最终却换来了赤裸裸的欺骗。

很快,那些投了理财的人发现,自己并没有按时的收到曾经杨卓舒所承诺的那些受益,

他们愈发的感觉到事情的不对劲,这时才想起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紧接着,卓达内部便爆发了多起资金类型的案件,

而杨卓舒也终于承受不住着巨大的压力,

2019年5月18日那天,他终于承认了自己所做的一切罪行。

2019年11月,“卓达案”按照约定时间进行开庭,

但开庭地点却选在了医院,

67岁的杨卓舒虚弱的躺在床上,接受了法律对自己的宣判。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杨卓舒起初能靠着人民群众的信任大获成功,

最后也会因为人民群众的力量将自己送进牢房。

另外,只有脚踏实地、本本分分的做事,才能牢牢抓紧属于自己的一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