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语言风格特点

如题所述

朱自清语言风格特点如下:

一、平白如话、毫无雕饰之感的文字

朱自清的许多散文作品中都有这类文字,《背影》、《给亡妇》更是以这类文字为主的优秀代表。《背影》中叙事的文字,如“我们过了江、进了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

等短短几言,既交代清楚所叙之事,又使读者瞬间引起共鸣,于普通中见真情,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给亡妇》用第二人称,平白如话,如泣如诉地抒发了对亡妻的深切怀念,真实感人。

二、叠词的大量运用

朱自清散文语言的另一特点是叠词的大量运用。《莱茵河》中描写两岩的古堡,用“高高下下的,错错落落的,斑斑驳驳的”三个叠词将古堡的形态、分布和古老刻画得淋漓尽致。写梅雨潭的“绿”用了“闪闪的”、“汪汪”“松松地”、“滑滑地”、“清清的”,赋予梅雨潭醉人的美。

朱自清笔下“脉脉的流水”(《荷塘月色》)、“油油的绿意”(《绿》)、“酽酽的歌喉”(《威尼斯》)、“涓涓的东风”(《歌声》)、“薄薄的夜”(《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都是因叠词的运用而增添了几多诗意和神韵。

三、形容词的创造性使用

朱自清在散文中,除了将许多形容词重叠起来起修饰作用外,还善于将量词活用作形容词。如“一丝颤动”、“一带远山”、“一道波痕”、“一两点灯光”、“一团烟雾”、“一粒粒明珠”(《荷塘月色》)、“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一角的岩石”(《绿》)、“一片飞烟”(《白水漈》)等。

都生动地起了丰富、润饰和强化形象的作用。关于形容词的精心择炼和创造性使用的例子有很多,如“恬静的红、冷落的紫和苦笑的白与绿”(《歌声》)、“别致的威尼斯”、“简截不啰嗦,痛快之至”的建筑(《威尼斯》)等,这些词语既不怪诞。

又不是对象固定不变的修饰语,朱自清先生将其巧妙地挪一挪位置,或赋予其某种感情色彩,它便又有了新的含义,而这些新含义又为其修饰对象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