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想听 定义式的答案
可以看看关于身心灵的作品
比如台湾胡因梦翻译的书 《爱的觉醒》或她的自传~
你可以慢慢体会一下~~~~
节选她的自转:
胡因梦自从35岁退出影坛,便专攻于身心灵的修行。她翻译印度大师-克里希那穆提的的诸多著作,并从中受益匪浅。
在书中她提到克氏也回答“什么是真爱”的问题。
克氏认为人类根本不懂得什么是真爱,因为那个境界已经超越了自我,所以他建议先找出什么不是真爱,通过破执的觉察也许真爱就能浮现出来。他在《从已知中解脱》中写道:“恐惧不是爱,依赖不是爱,嫉妒不是爱,占有控制不是爱,责任义务不是爱,自叹自怜不是爱,不被人爱的痛苦不是爱。爱不是恨的反面,正如谦卑不是虚荣的反而一样。”
胡因梦认为爱情一定要有强烈的感觉。然而克氏指出真爱并不是一种感觉。真爱不是一种欲望或欲乐,它往往是在感觉消退后才翩然而至。他说:“所谓的爱是属于不同次元的一种东西,但若是不知道该如何进入那美妙的源头,又该怎么办呢?当你不知道该怎么办时,就什么也不要做,不是吗?就是这样,什么都不要做,然后你的心就完全寂静了,不再渴望,不再追求了。自我中心的活动一消失,爱就出现了。”
此外一个佩克医师也对爱下了他自己的下定义:“为了滋养个人和他人的心灵成长而扩大心量的意愿。”
生活中遇到的“真爱”的解释多是相互依赖依存依偎依靠,若有这样一份爱,便是人生幸事了,还有把牺牲当作真爱。老实说,这样的境界也很高尚,同时也有一定的难度。但胡因梦却指出:“藏在牲奉献背后的却往往是掌控、倚赖和自命神圣。”她说,“依赖和占有是上瘾症的表现,依赖者希望不断地得到所倚赖之人的情感保证,他或她无法面对内心的那股巨大的不安以及怕失去对方的恐惧,故而更加逃避自己,倚赖对方”。
或许最初的怦然心动相互吸引是爱的起始,然而爱到最后可能已经分不出到底哪些是爱,哪些是倚赖、不安、恐惧这些内心的弱点了。
胡因梦称她内心深处有一个模糊的影像:“好像我曾经验过一种没有目的也没有未来的爱,它不需要任何制度,也不需要什么承诺,它是独立存在、来去自如、无有牵挂的”。但同时她也对自己的影像提出质疑:“我要的一份解脱的关系,然而解脱的人还需要关系吗?”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