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

如题所述

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如下:

1、围魏救赵: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讲的是孙膑在围攻魏国时,为了解救赵国,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最终成功解救了赵国。现在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采取巧妙的策略,以解救危机或困难。

2、退避三舍: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讲的是晋文公重耳的故事。为了报答楚国的恩情,他曾下令让军队退避三舍,避免与楚军交战。现在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在重大原则面前放弃自己的立场或行动,也有让步的意思。

3、势如破竹:出自《晋书·杜预传》,讲的是杜预率领军队,一路攻破竹地,直取江陵,势如破竹。现在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事情进展顺利,毫无阻碍。胡服骑射:出自《史记·赵世家》,讲的是赵武灵王推行胡服、教练骑射的故事。

4、门庭若市:出自《战国策·齐策》,讲的是齐国官员公孙座和孟尝君的故事。公孙座到孟尝君家时,看到孟尝君家的门庭若市,十分热闹,于是把自己的马匹、妻妾和家财都献给了孟尝君。现在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很多很热闹的场面。

5、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的是赵括的故事。赵括自幼学习兵法,谈起兵法来头头是道,但缺乏实际作战经验。后来他代替廉颇成为赵军主将,由于不知变通,最终被秦军打败。现在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只会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战国时期的相关知识如下:

1、时间:从公元前476年至公元前221年,共255年。特点:各国以变法图强为基础,生产力迅速发展,商业繁荣,出现了七个主要国家,形成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攻击战略格局。主要诸侯国:秦、魏、韩、赵、楚、燕、齐。

2、主要战役:河西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主要人物:鬼谷子、白起、廉颇、蔺相如、孟子、孙膑、吴起、苏秦、张仪、邹忌等。历史意义:此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转型期,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分封制转向中央集权制,从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