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是怎么灭亡的

我姓赵,宋朝皇帝也姓赵,我喜欢历史。

首先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是因为发动兵变才得以黄袍加身,一开始它是后周的一位臣子,发动兵变后夺取了柴宗训的江山,并且还将国号改为“宋”。赵匡胤上位之后就在想,自己之所以能够得到江山,就是因为后周给的权太大了,因此他很怕同样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所以才两次“杯酒释兵权”,罢去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也就是说能打仗的将军都被赶回家了。

而且为了巩固自己的江山,他还遣散了一些常年征战的队伍,这样一来北宋剩下的军队都没什么战斗力了。赵匡胤死后,它的弟弟赵光义上位,这个弟弟也是干啥啥不行,误国第一名。为了防止兵变,他一而再再而三,贬低军人的社会地位,就连军队战略战术建设都没有人重视了,也就是说从这时候开始,北宋的军队就跟摆设差不多了。

后来面对金人的强烈攻势,北宋军队完全无法抵挡,就连皇帝一家老小都被金人给抓走了。那么问题来了,杨家将在历史上被传得那么厉害,为什么北宋还会灭亡呢?首先杨家将的创始人杨业,在战场上确实是骁勇善战,深得北宋皇帝的信任,因此当时边疆的安宁都得依靠杨业。

后来杨业战死,他的儿子杨延昭扛起杨家将的大旗,为北宋驻守边疆二十多年。期间多次抵御辽国的进攻,杨家将的第三代代步人物是杨延昭的儿子杨文广,虽然说他是一名武将,但当时北宋的大臣对他的评价都非常高,多次抵御外族入侵,为北宋立下赫赫战功。

但杨文广死后杨家将就开始走下坡路了,等到北宋灭国时,杨家的后人多半是,在军中做一些小头目,他们已经没有什么影响力了。其实北宋的灭亡跟杨家将的兴衰没关系,最主要是跟北宋皇帝们对武将的态度有关系,北宋时期大多数重用文臣,武将备受冷落,没有得到国家的财力支持,军队怎么强大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6

宋朝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一个朝代。有北宋与南宋两个单位,其实兄弟式单位。北宋因为王安石变法以及分不清主要及次要矛盾,最终导致了灭亡。而南宋就是在这个时候,由北宋最后一任君王的弟弟,建立起来的政权。

一、北宋的灭亡

对于北宋灭亡的原因众说纷纭。但是,从我看来,北宋政权的衰败其实是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自身的衰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北宋建立政权时间也不算短,加之儿孙一代不如一代,越来越不成器,所以自身衰败是导致灭亡的最根本的原因。第二个原因就是变法。北宋有两个特别出名的人才,那就是王安石和司马光。他们俩搞起了变法。虽然两个人都是在变法,但是主张确实不同的。王安石变法主张创新变革,而司马光则主张保守传统。两个人变法的不一致,导致了北宋国内混乱一片,最终也是导致了失败,加快了北宋灭亡的速度。第三就是北宋分不清主要和次要矛盾。他们认为大辽是他们最大的敌人,所以还在联合女真在攻打辽。殊不知,女真才是他们最大的敌人。最终迎来了靖康之变,灭亡了北宋。

二、南宋的建立

而南宋,则完全是在北宋的人马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为女真建立了金政权,北宋联合金一起抗击大辽,然后转头又开始攻打北宋,并将北宋的头头及女人们俘虏了。也就是著名的“靖康之变”,也就此为止,南宋灭亡。就在这个时候,北宋残留的皇族,北宋最后一个头头的弟弟,打枪换炮,即了位,将名改成了南宋,从此建立了南宋政权。南宋是在怎样一个状态下存在的呢?因为金的强大,南宋为了存活下去,就每年给金献上许多的金银财宝之类的,作为贡品。就这样,夹缝里求得了生存。

无论是南宋还是北宋,要想成为长久的存在,都要有自身强大的实力。而北宋因为它的衰败及识人不清而灭亡,南宋因为它的弱小而存在。都可谓悲哀。

第2个回答  2017-05-13
北宋灭亡的过程:
公元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赵匡胤改国号为宋,定都汴梁(河南开封) 。后通过杯酒释兵权,将兵权与财政权集中于中央,避免了中晚唐藩镇割据的乱象。 但也导致宋朝与辽国及西夏的战争中失利。靖康元年(1126年)发生靖康之难,金国兵临汴梁,次年北宋灭亡。

北宋(960—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作赵宋,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北宋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采用分化事权方式,将宰相职位由多人担任,还实行官衔与实际职务分离的官吏任用制度,这些对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的作用,也造成了“积贫积弱”的局面,北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代。此期间儒学得到复兴,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政治也较开明,经济文化繁荣。
第3个回答  2017-08-06
一、灭亡:

北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耻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二、建立:
1127年,金国从汴京撤军,立张邦昌为大楚皇帝,史称伪楚。由于张邦昌原为宋臣,后降金,开封军民对其憎恨有加,一大部分旧宋朝臣也要求他退位。万般无奈之下,张邦昌以孟太后之名,下诏书立赵构为帝。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一日,赵构从河北南下到陪都南京应天府,正式即位,改元建炎,建立了南宋政权,是为宋高宗。
三、简介:
1、北宋(960—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作赵宋,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
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赵匡胤改国号为宋,定都汴梁(河南开封)。后通过杯酒释兵权,将兵权与财政权集中于中央,避免了中晚唐藩镇割据的乱象。但也导致宋朝与辽国及西夏的战争中失利。靖康元年(1126年)发生靖康之难,金国兵临汴梁,次年灭亡。
2、南宋(1127-1279年)是北宋靖康之耻后宋室在江南建立的政权,与北宋合称宋朝,共传五世九帝,享国一百五十三年。
1127年靖康之耻时,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幸免于难,在南京应天府继承大宋皇位,为了延续宋朝皇统和法统,定国号仍为宋,史称南宋,后定都临安。
1206年铁木真建立大蒙古国,征服金国后开始大举入侵南宋,南宋军民拼死抵抗,直到1276年南宋都城临安被攻占,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战败,宋末帝赵昺随陆秀夫背着跳海而死,南宋灭亡。
第4个回答  2011-06-13
宋徽宗时代,自毁长城进攻辽国。自1005年后,辽国其实就是宋朝屏蔽北方异族的长城,宋徽宗与女真结盟,进攻辽国,干的就是自毁长城的事。更要命的是,此时宋军河北禁军与京师禁军荒废战备已久,而西北西军却经历了与吐蕃的战争,与西夏的战争,与方腊的战争而伤亡惨重。更要命的是西北并没有彻底灭亡西夏,

宋钦宗时代,对外战和不定,以痛失天下之所望,后来更是荒唐到打开开封府城门。放敌人进城。

可惜啊,北宋的江山就是这样毁于一旦滴。

外交上“宋辽澶渊之盟”是北宋避免东西两线作战,并且让辽国屏蔽北方异族,让北宋获得利益最大化的外交保障。
——可惜这个北宋的“北方长城”被宋徽宗给破坏了。“自毁长城”

财政上,真宗朝就极力打压奢侈之风,并且一次裁官近20万
——可惜宋仁宗后期出现财政紧张“养了太多的无用官兵导致”宋神宗更是错误的“开源”任用二百五王安石加紧搜刮百姓,掏空了宋朝民间经济。

军事上,真宗朝以前,各路禁军英勇善战,真宗在临战辽国的前夕检阅军队“阵整而坚、士勇而励!”
——而后面的愚蠢皇帝却让河北禁军与京师禁军久不经战,废除了更戍法,导致这些军队战斗力大减。缺乏严格的训练,和平之世不知兵。

西北局势上,真宗朝采取“以番制番”用吐蕃人打党项人的办法。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后期的昏君居然向盟友开刀,把吐蕃逼向敌人。

公元1009年,真宗朝修筑开封防御,把开封整修为一座巨大而坚固的城池,并且在京师附近布置近20万的强大军队。可谓金汤之固
——最后京师禁军被后面的皇帝荒废导致战斗力大减不说,开封府城门被荒唐的打开,放敌人入城。

政治上,真宗朝是采取听取各位大臣的意见,从中选择出对北宋最有利的意见。
——神宗朝完全是符合皇帝的意见,闹出了党争,内部政治分裂。

至此,到徽宗时代,北宋灭亡的种种迹象皆已经显露,
政治上,内部党争激烈。皇帝无法调处,甚至哲宗这二百五重新重用新党,加剧了矛盾。
西北局势上,北宋攻击盟友的做法,丧失了吐蕃对西夏的牵制,也痛失盟友之心。
军事上,除了西军之外,北宋军队久不经战,缺乏严格的训练,已经丧失其战斗力。一个王朝大部分军队不能和北方强敌作战。
财政上,加紧搜刮国内百姓,民间经济被严重伤害,百姓困苦。逐渐内失民心。

此时北宋仍然不会灭亡,还有最后两道防线:“北方辽国在屏蔽着北方异族”“开封府城墙高大坚固,京师之外尚且有禁军,西北尚且有几十万西军”
然徽宗父子做绝了。自毁长城,与金国夹攻辽国。
钦宗则企图“鬼兵守城”打开城门放敌人进来。
如此以来,北宋就灭亡了。
导致北宋灭亡的五个罪人“宋神宗,王安石,宋哲宗,宋徽宗,宋钦宗”
某些人还把宋神宗当作明君?
呵呵,宋真宗宋仁宗时代,北宋“今京师之民,比之汉唐京师,民富十倍!”
宋神宗王安石时代:“百姓卖儿卖女,背井离乡!”
正是宋神宗王安石不恰当的变法,加速了北宋的灭亡。引发了严重的党争。早知如此,不如不变法,北宋恐怕还没灭亡的这么早呢。

南宋

(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

南宋是北宋灭亡后由宋皇族在江南建立起来的以汉族为主体的封建王朝,建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其创建者为宋高宗赵构。南宋王朝自建立以来,一直在金国的威胁之下,直至被元消灭时,也未能恢复宋朝在中国北方的统治。南宋共历九帝,前后一百五十三年。其疆域北以淮水,经唐(今河南唐河)、邓(今河南邓县东)二州至秦岭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一线与金为界,东南、西南同北宋。

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军攻占北宋都城开封(今属河南)。次年二月,废宋徽、钦二帝,北宋灭亡。同年五月,原任河北兵马大元帅的赵宋皇族康王赵构,在金军退走之后,于南京(今河南商丘南)即位,仍沿用大宋国号,史称南宋,年号建炎,是为宋高宗。南宋新立,当务之急是选贤任能,革新军政,制定积极进取的战略计划。然而,宋高宗昏聩无能,任用佞人,排斥贤相李纲,改积极抗战方针为消极防御。结果导致李纲建国十策难以完全落实,宗泽经营的开封基地前功尽弃,中原抗金义军的活动遭受打击。随后,宋廷采用弃淮守江的战略,放弃两淮,南逃临安。结果造成临安卫军政变,金军亦乘机南下,宋高宗航海走避,南宋险些亡国。金军穷追宋高宗不获,由江南北撤,被南宋韩世忠部拦截在黄天荡,北撤金军险遭灭顶之灾。此后,金军不敢轻易渡江,南宋朝廷得以立足江南。

南宋在江南的统治稳固之后,实施了几项战略举措是较为成功的。一是加强川陕防御,阻挡金军入川之举;二是建立以长江中游地区为重点连结淮东的江淮防御体系,以阻止金军进攻;三是实施以荆襄为基地,联络河朔,乘隙而进,直捣中原的战略方针。同时,南宋还重视发展军事技术,改革军事制度,加强军队建设,从而使国防力量有所增强,从屡战屡败到胜多败少,战略形势逐渐向有利于南宋方面转化,曾一度出现北进的较好形势。但南宋以妥协求和,偏安自保为基本方针,贯彻以文制武的军事指挥原则,极大地抑制了领兵将帅才能的发挥,妨碍了军事的发展。尤其在绍兴十一年(公元1114年)采取的解除三大将兵权、杀害抗金名将岳飞、缩编军队等错误措施,无疑是自毁长城。结果,南宋在偏安中逐步走向衰弱。

蒙古兴起之后,蒙古、西夏、金三国在北方激战,此时是南宋向外发展的最佳时机。但是,南宋统治者在消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指导下,对北方三国斯杀作壁上观,没有任何积极的行动。待西夏灭亡,金北方尽失,战略转移,南攻宋地,南宋才被迫应战。南宋虽能阻止金军南下,但兵力受损,蒙古势力也进入黄河以北,南宋再无力北攻。金垂亡之际,南宋尚不知唇亡齿寒,大祸将至,竟作出联蒙灭金的决策,结果寸土未得,实力暴露,最终走向灭亡。南宋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元军攻克临安,宋廷谢太后及恭帝投降。部分抗战派大臣南下福建、广东建立南宋行朝,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等共撑危局,南宋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文天祥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兵败被俘,他在被俘途中写下《过零丁洋》一诗,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表现出崇高的气节。元朝统治者将他囚禁在大都。面对元朝的种种威逼利诱,文天祥始终坚贞不屈,于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十二月就义于元大都。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正月,元将张弘范率水军攻打厓山,与行朝进行最后决战。二月,宋军大败,陆秀夫身背末帝赵昺跳海而亡,之后张世杰堕海殉国。南宋至此灭亡。

南宋的政治制度基本上是沿袭北宋,但行政机构较北宋精简集中,适应于新形势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首先对中央最高行政机构三省六部进行了调整,合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为一,以左、右仆射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正宰相;改门下、中书侍郎为参知政事,为副宰相;废尚书左、右丞。六部中的各部,只设长官或副长官,主持部务;所属司级机构,除户部以事务繁多未减少外,其他五部通过兼领、合并而大量省并。地方府、州、军、监级和县级机构,基本沿袭北宋制度。南宋中央统御体制前后有所变化。建炎初,以御营司掌兵权,由宰相和执政兼任御营使和御营副使,御营司实际成为统领全军的最高军事机构。建炎末,恢复北宋枢密院管军旧制,枢密院又成为最高军事机构。南宋还曾在临安设置诸路军事都督和三衙等重要军事机构。南宋建立后,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先后设置招讨司、宣抚使司、镇抚使司、制置使司等军事统御机构,对维护地方治安和抗击金军起到一定的作用。

南宋的经济在某些方面比北宋发达。尽管南宋国土比北宋减少五分之二,但农业生产发达地区都在南宋境内。因此,南宋农业生产的总体水平并不亚于北宋。而军器制造、采矿冶炼、造船等手工业生产的技术、规模等方面都超过北宋。南宋立国后,襄阳、汉中、两浙和江东地区渐成为粮食生产基地,作物的栽培技术比以前也有进步。在农业工具方面出现了人工踏犁、竹龙等先进工具,水利灌溉系统也更为发达。手工业方面,养蚕织锦、丝织业、棉织业有较大发展。雕板印刷与活字印刷业非常发达,印制了大量书籍,造纸业也随之发达,可以造出各种用途的纸张,促进了南宋时期文化事业的发展。瓷器制造业也颇发达,著名的带有碎纹(称“百圾碎”)的青瓷——哥窑瓷就是南宋浙江龙泉县烧造的,运销海外的瓷器比过去也增加了。南宋造船业十分发达。城市工商业繁荣,各种市场遍布城中,出售的商品门类繁多。首创在商业中使用纸币——会子。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当时与东南亚、大食、朝鲜、乃至东非诸国都有贸易往来。

南宋的文化事业非常发达,出现了理学家朱熹、陆九渊,文学家辛弃疾、陆游等人。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理学逐步取得了官学地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