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读通鉴论》?

如题所述

自2012年元旦假期至今,历时二月余,予读完船山此书,掩卷沉思,若有所得。此书名曰《读通鉴论》盖乃船山读《资治通鉴》之感悟,娓娓道来,侃侃而谈,其学识、其源远,可见一斑。读罢此书,不禁感慨,读书破万卷,方能下笔如有神,吾自北航始读四书至今,有近两年矣,然愈读书愈觉孤陋,愈学习愈觉学不足,此无它,唯有一学字可做自勉,以有生之生命,学无涯之诗文,读书背诵,需每日坚持,不可懈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10
《读通鉴论》 是大明船山先生关于温公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的史论合集。书中所论皆是针对通鉴史实而发,因此需要两本搭配着看(不得不二刷通鉴)。前后断断续续历时近三年方才看完,这进度也是醉了。(给自己点个赞!)如果说读完通鉴后,受温公影响在思想上趋向于儒家理想主义的话(怎么讲呢,那时打球都不屑于做假动作!),那么在读完此书后则更倾向于务实与权变(“就事论法,因其时而酌其宜”)。
第2个回答  2019-03-10
国无贵人,民不足以兴;国无富人,民不足以殖。任子贵于国,而国愈偷;贾人富于国,而国愈贫。任子不能使之弗贵,而制其贵之擅;贾人不能使之弗富,而夺其富之骄。贾人之富也,贫人以自富者也。牟利易则用财也轻,志小而不知裁,智昏而不恤其安,欺贫懦以矜夸,而国安得不贫、民安得而不靡? 看看现在主流学者们叫嚣的市场经济,西方文明执行的资本主义,真的是老祖宗们玩得剩下的渣渣。礼之制度可改,礼之纲常不易。不读书真是愁死人。
第3个回答  2019-03-10
从行文上来讲,个人感觉于性格而言,温公字里行间中正厚重,宛然敦雅长者;而船山先生则词锋激荡,更显壮怀激烈。想来或许因后者遭遇亡天下之痛(满清灭明致使华夏衣冠扫地),历览史实常常心怀悲愤之故。于学识而言,温公重名重义,力倡君子小人之防(用人以德不以才);相比之下船山先生则更显得通达与权变(反经合道)。钱穆先生曾将温公比作冬虫夏草,谓其于身体大有补益,唯一缺憾则是不能救急,对此我实是赞同的。
第4个回答  2019-03-10
此书给人的另一大收获则是不能忽略人心与细节,一项制度及人事的制定和发生,这两者往往会起到重大作用。对于今人而言此点犹有裨益,比如在推行宏观政策和日常规定时,这两个变量一定要纳入到体系中细细推演反复斟酌,如此才能不出变故,此之所谓务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