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和老师之间,应该如何交流才能相辅相成?

如题所述

孩子长大了,上学了。很多家长可能都会有一个相同的感受,就是,不知道该如何与老师交流。如何在家长和老师之间,实现相辅相成的交流,实现顺畅的沟通,实现温情的对话。有效地去解决孩子在学校发生的一切问题。那么,家长到底应该从哪几个角度去思考呢?

1、一定不要主观猜测,才能摆正心态,这样交流,自然就会相辅相成。

不管孩子在学校发生什么事情,当接到老师打来电话的那一瞬间,作为家长,一定不要先进行主观猜测。这是为何呢?因为,人在做主观猜测的时候,一般都是习惯让负性的,消极的意识,先入为主。如果人的意识先消极了,情绪肯定也是负性的。还没等来得及与老师沟通和交流,心态就先开始糟糕起来,这样肯定是,不利于跟老师去对话和交流的。所以,在家长与老师交流之前,无论是什么事情,都不要先主观臆断,影响本来稳定的情绪和心态。只有不去主观猜测,才能摆正心态。自然就会让交流相辅相成。

2、了解老师对教学的想法和性格特点,按照老师的想法和要求去交流,自然就会相辅相成。

这一点,非常的重要。一定要做到,先了解老师对教学的想法。因为,从老师对自己教学的想法,可以看出,这个老师是如何要求孩子的。这个老师是如何要求孩子学习的。如果了解到老师是如何要求孩子的,也就相当于,找到了老师的性格特点,自然也就知道,该如何跟不同要求的老师,去交流和沟通。这样,肯定就能做到,相辅相成的交流。

3、了解老师的工作性质和工作流程,设身处地的与老师交流,自然就会相辅相成。

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工作性质和工作流程,学校的老师也是一样。老师除了要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以外,还要完成与教学,与学校,与行政相关的一系列工作。比如说,老师要备课,要批改作业,要研讨,要试听,要调岗,要进职称,还要处理,学生在班级发生的一切事情。所以,在家长与老师交流之前,一定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老师的工作性质和工作流程。按照老师的工作性质,设身处地的去跟老师对话交流,自然就会做到相辅相成。

4、不要只顾自己感受,一味讨好,这样交流,自然就会相辅相成。

其实,对老师好,是非常正确的想法。但是,如果把单纯的对老师好,对老师的尊敬,变成了讨好。就会影响跟老师之间正常的沟通和交流。所谓讨好,从字面理解,就是单方面,一厢情愿地去表达。如果没有把握好这个度,还会给自己,给老师,给其他家长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困扰。所以,要想在家长和老师之间,实现相辅相成的交流,就一定不要在双方之间产生一味地去讨好的错觉。这样交流,自然就会做到相辅相成。

5、信任老师,在这个基础上,与老师交流,自然就会相辅相成。

信任,是最重要的一点。如果老师无法让家长产生信任,如果家长无法信任老师。那么,根本无法做到,在家长与老师之间的相辅相成的交流。那么在双方互动的过程中,如何践行这种信任呢?首先是家长,要先无条件地信任老师。这是,家长应该先做到的。之后,是老师,精心守护,这一颗一颗信任的心。让家长感受到,老师是在很用心的守护着家长对老师的这份信任。这样,在家长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就必定会相辅相成。

6、连接着老师和家长的除了孩子,还有国家,以国家做根基,进行交流,自然就会相辅相成。

孩子是家长的孩子,但是孩子也是国家的孩子。学生是老师的学生,但是学生也是国家的学生。是国家,是国家,是国家在家长和老师之间,联系着,连接着。国家是根,国家,才是孩子教育的根。只有从国家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孩子的教育,去解决孩子在学校发生的一切事情。自然在家长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就会变得相辅相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3
老师面对的是一到二个班级的孩子,而家长面对的是自家这一个孩子。从数量难易上看,家长需要积极主动向老师反应孩子在家的情况,包括不限于父母的观察、孩子任务完成度以及父母面对潜在问题所采取的措施。老师相对应的是即时反应学生在校表现,给予建议。保持让孩子得到发展的共同目标。
第2个回答  2020-12-12
老师可以反映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家长也可以告诉老师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作业完成度,及时沟通,掌握孩子的学习动态
第3个回答  2020-12-12
老师应该关注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而家长则是要在作业之外给孩子带来其他的学习机会与环境的创造,所以老师与家长应该经常沟通交流。
第4个回答  2020-12-12
应该心平气和的交流,同时互相需要随时沟通孩子的近期状况,这样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对孩子的学些成绩也是有帮助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