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姓氏的由来

如题所述

杜本是一种树木的名,也称甘棠,即杜梨,属古代的陕西长安地区生长一种杜梨枝,是神农氏中一支氏族所擅长栽培的树,已经成为该氏族的社树,即神树。

这支氏族崇拜杜梨树为氏族的原始图腾,以杜命氏族名,以杜命居地名,建立国家后称杜城,最终形成国和姓,这是杜姓最早的起源。

扩展资料

杜氏始祖

杜康、姬伯、芈囏(熊艰)、杜蒯。帝尧裔孙刘累之后。上古时代,帝舜封尧的儿子丹朱在唐(今山西省翼城),丹朱的子孙在夏和商时都是诸侯。到了周初成王时,唐国不敬当朝天子,被当时摄政的周公旦灭掉,而把其弟叔虞封于唐,把唐国原国君后裔迁到杜,因此改称唐杜氏。

周宣王时,唐杜国君桓在朝中任大夫,人称杜伯。杜伯风流潇洒,使周宣王的宠妃女鸠着迷,于是设法勾引他,但正直的杜伯不为所动,恼羞成怒的女鸠恶人先告状,反诬杜伯欺负她,周宣王于是斩杀了杜伯。

杜伯死后,其子孙大多逃往中原,留在杜城的遗族便以国为氏,称为杜姓,他们尊杜伯为杜姓的得姓始祖。

当代杜姓的人口已近520万,为全国第四十七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41%。在全国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于河北、河南、辽宁、湖北四省,大约占杜姓总人口的31.5%。其次分布于山东、四川、广西、山西、安徽、甘肃、广东七省区,大约占杜姓总人口的34%。

河北居住了杜姓总人口的9.4%,为杜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冀豫鲁鄂、川甘、辽宁三大块杜姓人口聚集区。在冀京津、陕晋、内蒙古中部、辽宁大部、吉林南部、山东北端、河南西部、鄂渝北端、宁夏东部、甘肃中部和东部。

新疆喀什地区、广西南部,杜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66%以上,中心地区可达1.6%以上,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2.8%,居住了大约38%的杜姓人群。

在河南东部、山东大部、湖北大部、皖苏北部、湖南北端、川渝大部、云南东部、贵外I西部、广西中部、广东东南、甘肃南部和西部、宁夏东端、内蒙古西部和东部、黑龙江北部、吉林北部和中部、辽宁东北、新疆西北。

杜姓在当地人群中的分布比例在0.44%一o.66%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5.7%,居住了大约36%的杜姓人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8
杜姓源出有三:
1、出自祁姓,以邑为氏。杜姓的得姓历史,从史籍文献中看是非常光彩照人的。据《通志·氏族略》云:杜氏亦日唐杜氏,祁姓。帝尧之后。据传,皇帝的第二十五子之一有个叫祁的,尧姓伊祁,杜氏出自祁姓,是帝尧的后代。远古的时候,人们以封地之名称尧为陶唐氏。陶唐氏的后裔曾建国于刘。当时夏后氏的六世孙孔甲为夏王,他好方鬼神。传说天降雌、雄二龙,孔甲不会养,陶唐氏的裔孙刘累就向豢龙氏学扰龙。豢龙氏畜龙以事帝舜,因而被赐姓。而刘累因为学扰龙而事孔甲,也被赐姓为御龙氏。到西周时,刘累的后代建唐国,人称唐杜氏。后周成王把唐国灭了,把自己的弟弟虞封在唐,而把唐国国君迁到杜,称为杜伯。周宣王时,杜国又被灭,作为周大夫的杜伯也无罪而被杀害。杜伯的子孙大多投奔其他诸侯,而那些留在杜城的就用杜作为姓氏了。
2、出自上古杜康之后。据《世本》所载,相传是黄帝时酿酒的发明者杜康的后代。相传杜康是上古黄帝时期的人,善于造酒。如果杜康是杜姓始祖,那么这个姓至少也有四五千的历史了。
3、出自他族改姓。如北魏时有鲜卑代北独孤浑氏,金时女真人徒单氏、满族都善氏、图克坦氏、鄂伦春族杜宁肯氏、裕固族杜曼氏、达斡尔族德贡氏、达力德尔氏等改姓杜,其它如满、蒙、土家、京、回、俄罗斯、壮、藏、朝鲜等族有此姓。
★★★得姓始祖:杜伯。帝尧裔孙刘累之后。上古时代,帝舜封尧的儿子丹朱在唐(今山西省翼城),丹朱的子孙在夏和商时都是诸侯。到了周初成王时,唐国不敬当朝天子,被当时摄政的周公旦灭掉,而把其弟叔虞封于唐,把唐国原国君后裔迁到杜,因此改称唐杜氏。周宣王时,唐杜国君桓在朝中任大夫,人称杜伯。杜伯风流潇洒,使周宣王的宠妃女鸠着迷,于是设法勾引他,但正直的杜伯不为所动,恼羞成怒的女鸠恶人先告状,反诬杜伯欺负她,周宣王于是斩杀了杜伯。杜伯死后,其子孙大多逃往中原,留在杜城的遗族便以国为氏,称为杜姓,他们尊杜伯为杜姓的得姓始祖。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7-08
  杜姓的渊源有三:   
  (一)源出自祁姓
  帝尧的子孙。4000多年前帝尧初居山东定陶,后迁河北唐县,故号陶唐氏,祁氏。其实陶唐氏是当时活跃在华北地区的一支部落,由于帝尧的丰功伟绩,才使陶唐氏耀眼于后人的史书之中。舜封尧子丹朱为唐侯,到夏孔甲时,丹朱后裔刘累为夏王驯养龙有功而封于刘聚,即刘国,所谓的龙其实是一种鳄鱼。刘累后迁于河南鲁山,犹守故封。商朝后期武丁灭了地在今河南滑县的豕韦古国,更封刘累的后裔为豕韦国君。降公爵为伯爵,遂称唐杜氏。杜古国在今陕西长安东北,是神农氏的后裔后土的居地,以杜树为神树,故称杜。至周宣王时杜伯无罪被杀,杜国子孙一部分出逃,留居杜城者为杜氏。史称杜姓正宗,为杜氏家族最主要组成部分。春秋初,杜国为秦宁公所灭,祁姓杜氏的历史至少有3000年。
  (二)源出姜姓
  神农氏的后代。相传在商朝时已经有杜国,是神农氏的后裔后土的子孙,以杜树为神树,故称杜,杜古国在今陕西长安东北。商末周国兴起,杜人归顺于周。史书上没有留下姜姓杜氏后裔的消息,可能完全融入进祁姓杜氏之中。
  (三)出自外姓和外族的改姓
  中国的杜姓同其他姓氏一样,不断与其他民族有交流,互有基因在流动。外族融入杜姓群体中主要的事件有:南北朝北魏鲜卑族独孤浑氏族改为杜氏,遂成为河南汉族。北宋金国女真族徒单氏族改为杜氏。清朝满洲八旗都善氏、图克坦氏等氏族均集体改为杜氏,其后族人多数同化为东北杜姓汉族。当今东北多杜姓与满族的改姓有直接的关系。
  得姓始祖
  杜伯。帝尧裔孙刘累之后。上古时代,帝舜封尧的儿子丹朱在唐(今山西省翼城),丹朱的子孙在夏和商时都是诸侯。到了周初成王时,唐国不敬当朝天子,被当时摄政的周公旦灭掉,而把其弟叔虞封于唐,把唐国原国君后裔迁到杜,因此改称唐杜氏。周宣王时,唐杜国君桓在朝中任大夫,人称杜伯。杜伯风流潇洒,使周宣王的宠妃女鸠着迷,于是设法勾引他,但正直的杜伯不为所动,恼羞成怒的女鸠恶人先告状,反诬杜伯欺负她,周宣王于是斩杀了杜伯。杜伯死后,其子孙大多逃往中原,留在杜城的遗族便以国为氏,称为杜姓,他们尊杜伯为杜姓的得姓始祖。
第3个回答  2020-05-10
杜本是一种树木的名,也称甘棠,即杜梨,属古代的陕西长安地区生长一种杜梨枝,是神农氏中一支氏族所擅长栽培的树,已经成为该氏族的社树,即神树。这支氏族崇拜杜梨树为氏族的原始图腾,以杜命氏族名,以杜命居地名,建立国家后称杜城,最终形成国和姓,这是杜姓最早的起源。
第4个回答  2020-05-07
杜本是一种树木的名,也称甘棠,即杜梨,属古代的陕西长安地区生长一种杜梨枝,是神农氏中一支氏族所擅长栽培的树,已经成为该氏族的社树,即神树。
这支氏族崇拜杜梨树为氏族的原始图腾,以杜命氏族名,以杜命居地名,建立国家后称杜城,最终形成国和姓,这是杜姓最早的起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