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心理与行为分析的四个原则都是那些?

如题所述

消费心理与行为分析 1.消费者的购买理由——研究消费者的需求与动机 2.消费者怎样购买——分析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 3.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各种因素——分析消费者的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和营销因素 1.消费者的购买理由——研究消费者的需求与动机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艾伦·兰格(Ellen Langer) 在图书馆所做“插队”实验表明:当我们请求别人帮助时,如果能够讲出一个理由, 那我们得到别人帮助的可能性就更大。原因很简单,人们总是喜欢为自己所做的事找一个理由。而这位心理学家做出的论点,在营销学中,我们可以这么想: “想推销你的产品吗?那请给消费者一个购买的理由吧! ”是的,真正出色的产品营销需要的是能同时抓住内外两大驱动因素,在激发起消费者对某种产品(服务)喜爱的同时,又让消费者产生对该产品(服务)的购买压力,只有这样才能为消费者创造出购买某种产品(服务)的足够理由。举例:所思所想→行动 2.消费者怎样购买——分析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消费者购买时一般按怎样的程序进行? 答:消费者购买在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购买者最终作出一定反应,以满足其消费的需要和欲望。其购买时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 (1)需要认识购买决策从需要开始,行为源于动机,动机源于需要。需要认识就是消费者发现现实状况与其所想达到的状况之间有一定差距,产生了相应的解决问题的要求。对需要的认识,可能产生于人体内在机能上的感受,也可能是外部环境刺激所引发。促使消费者认识需要的主要因素有: ?物品的短缺?收入的变化?消费的潮流?促销的力度(2)信息收集一旦感到需要,就要设法寻找这种东西, 要获取大量的信息。信息来源主要有以下 4个方面: ?个人来源:家庭、亲友、邻居、同事?商业来源:广告、营业员、经销商、包装品、展销会?公共来源:大众传播媒介、政府和消费者组织?经验来源:使用、检查、处理商品的经验一般来说,就某一商品而言,消费者最多的信息来源于商业来源,另一方面,最有效的信息展现来自个人来源。每一信息来源对购买决策的影响会起到某些不同的作用。商业来源一般起到通知的作用,个人信息来源起着对购买决定是否合理或评价的作用。(3)选择评估消费者在其搜寻到的信息基础上,对于能满足需要的各种方案进行比较和评估。评估的方式是对不同产品进行比较根据估计值和期望值的接近程度决定购买与否,购买哪一个品牌。(4)购买决定选择评估阶段会使消费者对选择组的各种品牌之间形成一种偏好,但在购买意图与购买决策之间, 有两种因素相互作用: ?他人的态度?意外的情况消费者修改、推迟或取消某个购买决定,往往是受已察觉的风险的影响。察觉风险的大小,随购买金额的大小、商品性能的确定程度和购买者的自信心强弱而定。(5)购后行为消费者购买之后的行为主要有两种:购后的满意程度;购后的活动。 3.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各种因素——分析消费者的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和营销因素情境问题意识——信息搜索——评价选择——购买——使用——购后评价文化影响人口群体社会地位家庭内部影响知觉记忆动机个性情绪态度自我概念和生活方式需要体验与商品获取体验与商品获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24
消费心理会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消费心理主要包括从众心理,盲目跟风,求异心理追求与众不同,攀比心理以及求实心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26
《消费心理与行为分析》分为四个学习情境,共十一个单元。学习情境一为消费心理与行为分析认知,其中包括三个单元,即消费心理与行为分析概述、消费分析组织、消费分析报告撰写。学习情境二为消费心理分析,其中包括二三个单元,即消费心理活动的一般过程、影响消费心理活动的外部因素、影响消费心理活动的内部因素。学习情境三为消费行为分析,其中包括一个单元,即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学习情境四为消费者行为与营销策略,其中包括四个单元,即消费者行为与产品策略、消费者行为与价格策略、消费者行为与分销渠道策略、消费者行为的促销策略。
第3个回答  2022-03-30
消费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联系行原则

3、发展性原则
第4个回答  2022-06-19
消费心理与行为分析的四个原则都是客观性原则,联系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及个性化和综合性结合原则。
1.客观性原则又叫真实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见《企业会计准则》第十条)。客观性原则要求据以进行会计核算的经济业务必须是企业实际发生过的经济业务,并且要有合法的依据;还要求会计核算过程具有客观性,即所用的会计方法和标准应该符合经济业务的特点,所而不能凭空捏造,更不能出现帐簿编制的会计报表应该是客观的,记录与会计报表不相符合的情况。
客观性原则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首要原则。因为人的心理现象是受外界条件制约的,是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所以,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根据人们的所作所为,才能对心理状态作出正确的判断。由于人的行为和心理现象是复杂多样的,因此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往往不像自然科学那样直观,容易运用数量分析处理,但不能否认它的客观性。近代心理学研究中运用统计学、电子技术仪器和电脑等,对社会心理现象的客观分析找出了一条科学的客观研究的途径。管理心理学也须采取相应的手段,保持研究的客观性。
2.联系性原则
人的心理现象与外部环境的刺激、主体的状况和反应活动紧密地联系着。对消费心理的调研,还要遵循联系性的原则。这首先是因为影响和制约消费心理的内部、外部因素是相互联系的。例如,企业营销环境的优劣会影响消费者的情绪,消费者的心境又制约着他们对环境的体验。其次是因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也是相互联系的,如消费者群体对商品的认识过程,就与他们当时的心理状态紧密联系。第三是因为本学科具有交叉科学的特点。消费心理学处于许多学科的结合点上,它涉及生理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广告学、企业管理学等诸多学科。这种交叉学科的特点,要求我们不能孤立地而要联系其他相关学科的成果进行调研。
3.发展性原则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处在永恒的运动和不断的变化之中,人的消费心理也是随着客观刺激物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发展性原则就是在事物产生、延续、变动的连续过程中研究消费者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的原则。由于经济增长、购买力提高,我国的市场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消费者的消费生活,包括消费者观念、消费动机、消费结构、消费趋向,也在不断地变化着。作为市场要素之一的消费者,在市场中的行为也不可能处于静止状态或处于某种固定的模式中。因此,要认识到消费者消费生活的变化性,从发展的角度去研究消费者的心理现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增长,国民收入大幅度提高,我国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实现了温饱向小康的转变,出现了从单纯的物质消费转向物质、精神、文化消费相结合的发展趋势。市场供求关系也由以前的买方市场转向了卖方市场。这些变化,必然从多个侧面影响消费者心理,使消费者心理发生许多新变化并产生许多新特点。
遵循发展性原则,要求不仅对已形成的消费心理做出描述,而且要阐明那些潜在的、刚刚产生的、新的心理特点。不仅要看到消费者现实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还要预测其发展趋势和方向。不仅要熟悉消费者已经形成的心理品质和习惯行为,还要看到其发展前景,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市场活动中消费者的心理现象。
4.个性化与综合性结合原则
这个原则要求我们在调查研究中,要以不断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调查研究中的各种因素,在调查研究对象的选择上、调查研究内容的确定上、调查研究手段的使用上,都要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情况。
在纷繁复杂的商业活动中,消费者在对待不同商品、劳务和各种接待方式的营业员的态度上,能够表现出他们不同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尤其是现代社会,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呈现出多层次和个性化,尤其是个性在消费心理的研究中占有越来越突出的地位。消费者在其购买行为中,不论实际的购买活动怎样,每个消费者总是保持他个人的心理特质。例如,老年消费者购物动作慢、询问多并且喜欢安宁的购物环境。中年消费者要按自己的意图购买商品,冷静而理智,注重实惠。青年消费者购物带有较浓厚的感情色彩等。
对消费者群的这种综合调查、分析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弄清大量个别心理表现的相互联系,但对消费者群的这些一般分析,还不足以说明消费者的个性。个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环境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总和。每个消费者都有其个性,并且会在购买行为中表现出比较固定的个性。我们只有从对多数消费者群的调查研究中,分析个别消费者在不同的生活、活动条件下的心理成分,从而找出表明某个消费者整个特点的那些稳定的东西。
企业在对消费者心理的调查研究中,既要了解大多数消费者群的消费心理活动特点,也要把握个别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活动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