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失利后该如何调整心态,举个科学家多次失败成功的例子

如题所述

致考生:

一时失利并非坏事

一、正确认识挫折

首先必须正视挫折,对心理挫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告诉自己此次“模考”失利并非是一件坏事。之前一直很顺利,自己是否因此而放松了?如果没有这次“模考”的失败,自己是否能因此而意识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果这些不足一直到高考的时候才显现出来,那时候可就来不及了。所以要庆幸这个挫折发生在现在,为自己敲响了警钟。“模考”发挥不好并非坏事,要让这次挫折变成奋起拼搏、争取成功的动力和精神催化剂。

二、改变不合理的看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引起强烈挫折感的,与其说是挫折、冲突,不如说是受挫者对所受挫折的看法以及所采取的态度。很多学生对挫折都有着不合理的看法。比如,把“模考”失利看作是不应该发生的,一旦出现就变得烦躁易怒、束手无策、痛苦不堪,或者是片面夸大挫折的影响。“模考”失利就对自己全盘否定而彻底丧失信心,甚至马上联想到糟糕的后果。结果是人越想越消沉,情绪越来越恶劣,最后难以自拔。

要改变这些错误的观念,实事求是地评价挫折带来的后果,从困难中看到希望,学会正确面对挫折,提高挫折承受力。

三、正确认识自身,正确树立目标

要仔细分析这次挫折产生的原因。比如仔细研究“模考”中产生的错误及不足,找出出错的原因,并从中发现暴露出来的问题。同时,也必须平心静气地给自己定位。到了高三复习后期,很多同学的成绩提高很快,应该看到别人的进步,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衡量。以前的辉煌只属于过去,没有谁一直是最优秀的。要在自己现有的基础上,树立恰当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切勿好高骛远。

四、增强挫折承受力

挫折承受力与人的性格有关。性情急躁的人、心胸狭窄的人、意志薄弱的人、自我偏执的人都容易引起挫折感。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不要因为自己一直很优秀而自视甚高,认为自己天生就是上名校的料,如果考不进名校就没面子。要心平气和、坦然面对,将高考看作是人生的一次历练。

致家长:

孩子需要心理疏导

考生的心理由于某种原因遭到挫折后,往往情绪低落,表现出一些非理性行为,性格上也会出现种种不良倾向。这些心理受挫的考生往往采取消极的态度。对家长来说,应该善于观察,发现考生思想情绪的变化,学会换位思考,着重进行心理疏导。

1.抑郁倾诉法:应启发、诱导孩子向自己尽情地诉说心中的郁闷,在其诉说过程中,家长一定要耐心听取,不要打断他的谈话,让他尽情的宣泄,求得新的心理平衡,从而减轻和消除挫折感。在听完他的倾诉后,再跟他一起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分析时家长也要以孩子为主,不要过多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2.兴趣、情绪转移法:遇到孩子心理受挫后,可以动员他适当参加一些体育活动,让他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转移注意力,缓解沉闷忧郁激动的情绪。有研究表明,出汗可减轻人的心理压抑。遭受到挫折的人往往会在大汗淋漓之后感受到心理上的平衡。

3.鼓励法:考生心理受挫,往往可能产生消极、悲观情绪,或者产生某种失落感,自卑感,应给予适当的鼓励,在帮助分析其失利原因的时候,要发现其中值得肯定的地方,并将之适当放大。在之后的学习中,要肯定他的进步和努力,让他在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过程中得到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真正体会取得成功的喜悦。

4.情感支撑法。考生的心理挫折往往与家长的过高期望有关。家长应该自己先摆正心态,不要因孩子的失误产生强烈的心理落差,并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失望的情绪。应该正确看待孩子的实力和水平,并由衷地告诉孩子,不管上什么大学,在自己眼里,他都是最优秀的,因为他有很多优点,不是高考这一次考试能体现出来的。要让孩子相信,自己对他的爱不是只有成绩好才能回报的。

巴尔扎克形象地把挫折比作一块石头。石头本身是中性的,无所谓好坏。但对于不同的人就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对于强者它可以成为垫脚石,让人站得更高;对于弱者它可以成为绊脚石,使人一蹶不振。希望所有的考生都能让挫折成为通向成功的垫脚石,在打败挫折的过程中不断进步。

——编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23
失败乃人之常情,关键是失败之后不灰心,继续努力!
第2个回答  2013-06-23
要写文章呢?非要科学家的吗?是要本国还是外国的啊
第3个回答  2013-06-23
哈哈 那就是说 爱迪生 喽 你别说不知道 他研究灯泡失败了多少次!~~

来加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