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的历史情况如何?

如题所述

我国是稻的发源地之一,种植水稻已有7000多年历史,稻产量和种植面积均居世界第一位,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0%左右。我国稻产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稻生长的最北限是中国的黑龙江省呼玛,最高可以在2500多米的澜沧江高原上种植,台湾、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南亚、欧洲南部地中海沿岸、美国东南部、中美洲、大洋洲和非洲部分地区,中国北方沿河地区也种植稻。也就是说,除了南极洲之外,几乎大部分地方都有稻米生长。

扩展资料

稻米的品种分类:

据我国国家标准规定,稻谷按它的生长期、粒形和粒质分为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粳稻谷、籼糯稻谷、粳糯稻谷五类。

籼稻籽粒细而长,呈长椭圆形或细长形,米粒强度小,耐压性能差。加工时容易产生碎米,出米率较低。米饭胀性较大,黏性较小。粳稻籽粒短而阔,较厚,呈椭圆形或卵圆形,米粒强度大,耐压性能好。加工时不易产生碎米,出米率较高。米饭胀性较小,黏性较大。

根据粒质和收获季节的不同,籼稻和粳稻又可分为早稻谷和晚稻谷二类。就同一类型稻谷而言,一般情况下,早稻谷米粒腹白大,角质粒少,品质比晚稻谷差。

早稻谷米质疏松,耐压性差,加工时易产生碎米,出米率较低。而晚稻谷米质坚实,耐压性好,加工时碎米较少,出米率较高。就米饭的食味而言,早稻谷比晚稻谷差。如果是比较早、晚稻谷的品质,晚籼稻谷的品质仍然优于早籼稻谷。

糯稻谷米粒呈乳白色,不透明或半透明,黏性大,按其粒形可分为籼糯稻谷(稻粒一般呈椭圆形或细长形)和粳糯稻谷(稻粒一般呈椭圆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稻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26
中国水稻栽培历史悠久,约在公元前27世纪的神农时代播种"五谷"的记载,稻被列为五谷之一。稻米的种植技术,包括稻田和插秧,是在中国发明的。传说中是神农氏教导人们如何种稻。
水稻原产热带低纬度地区,要在短日照条件下才能开花结实,一年只能种植一季。自从有了对短日照不敏感的早稻类型品种,水稻种植范围就渐向夏季日照较长的黄河流域推进。
而在南方当地就可一年种植两季以至三季。其方式和演变过程包括:利用再生稻;将早稻种子和晚稻种子混播,先割早稻后收晚稻;实行移栽,先插早稻后插晚稻。
发展成一年两收的双季间作稻。从宋代至清代,双季间作稻一直是福建、浙江沿海一带的主要耕作制度;双季连作稻的比重很小。到明、清时代,长江中游已以双季连作稻为主。
太湖流域从唐宋开始在晚稻田种冬麦,逐渐形成稻麦两熟制,持续至今。为了保持稻田肥力,南方稻田早在4世纪时已实行冬季种植苕草,后发展为种植紫云英、蚕豆等绿肥作物。
沿海棉区从明代起提倡稻、棉轮作,对水稻、棉花的增产和减轻病虫害都有作用。历史上逐步形成的上述耕作制度,是中国稻区复种指数增加、粮食持续增产,而土壤肥力始终不衰的重要原因。
稻的栽培历史可追溯到约公元前12000~16000年前的中国湖南。在1993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在道县玉蟾岩发现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
水稻在中国广为栽种后,逐渐向西传播到印度,中世纪引入欧洲南部。我们的祖先早在一万多年以前已经开始驯化和栽培野生稻,而在距今七千多年以前水稻生产技太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在祖先的努力下,经过无数次的品种改良,今天我们才能吃到如此美味的大米,大米作为一种传统的主食,已成为中国的文化象征之一,长久地影响着中国语言,烹饪和风俗的发展。
进入农耕文明时代之后,农业成为生产的主要形态,稻米在后来的数千年中越来越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神圣食物。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