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的主要事迹?

不用太多,每件事不用详细,他的主要事迹只用100字概括就可以了!尽量短小精悍哦~~

1、坐领江东

孙权15岁被举为孝廉、茂才,任阳羡(今江苏宜兴)长,代行奉义校尉,随父兄征战。200年孙策死,孙权依兄言袭职,在张昭、周瑜等协助下,很快就稳定了局面。东汉朝廷册封他为讨虏将军,兼领会稽太守。从此,他成为实际上的江东统治者。

孙权坐领江东孙策死后,孙权继位掌权。周瑜向孙权推荐了鲁肃,鲁肃又荐诸葛瑾。孙权拜诸葛瑾为上宾,依照他的建议,顺曹操,绝袁绍,君臣齐心治理江东。从此势力日趋强大,威震江东,深得民心。

2、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

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3、东吴称帝

吴黄武八年(229年)四月十三日,孙权在武昌称帝,改元黄龙。孙权自建安五年(200年)继其兄孙策的事业,便成为江东一方之主。魏、蜀相继称帝以后,孙权因迫于形势,曲意事魏。

本年四月,孙权终于在武昌南郊即皇帝位。因夏口(今湖北武汉)、武昌(今湖北鄂城)都传言黄龙、凤凰出现,于是改元黄龙,立国号为吴,大赦天下。

追尊其父孙坚为武烈皇帝,孙策为长沙桓王,立子孙登为皇太子。九月,孙权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孙权称帝,是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的标志。三国之中,尽管孙权称帝最晚,但从割据江东起计算,却是历时最久的。

4、夺取荆州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春,孙权与和吕蒙商议,准备伺机收回荆州,于是积极备战。又命都尉徐详拜访曹操,请求归降,曹操同意修好,立誓重结为姻亲。

三国鼎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荆州守将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孙权趁势进讨关羽,命吕蒙为前部,袭取荆州。吕蒙兵不血刃,得到刘备统治下的南郡、零陵、武陵三郡。

潘璋、朱然也将关羽擒杀。同年,曹操上表任命孙权为骠骑将军、假节兼荆州牧,封南昌侯。孙权派校尉梁寓向朝廷进贡,又将原先俘虏的朱光等人送归北方,作出示好举动。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其子曹丕袭位。同年秋,曹丕将领梅敷派张俭请求孙权安抚接纳,南阳郡中五县的五千多户百姓也前来归附。十月,曹丕代汉称帝,建国号“魏”,史称曹魏。

延康二年(221年)四月,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同年,孙权自公安迁都鄂州,改鄂州为武昌,并随即修筑武昌城。

5、 二宫之争

在长子孙登逝世后,孙权的三子孙和被立为太子。自赤乌五年(242年)起,孙和及鲁王孙霸之间因储君问题产生了极大矛盾。朝中大臣亦分为两派分别支持太子和鲁王。其中,陆逊、顾谭、吾粲、朱据、诸葛恪等都支持太子,而步骘、吕岱、全琮、吕据和孙弘等都支持鲁王。

赤乌十三年(250年),孙权废孙和,赐死孙霸,并于同年十一月改立孙亮为太子。十二月,孙权派将军戴烈、陆凯率军前往南郡抵抗王昶。

曹丕称帝后,孙权便遣使请求成为魏的藩属,并将降将于禁等送回北方。十一月,曹丕赐给孙权九锡,册封其为吴王、大将军、领荆州牧,节督荆、扬、交三州诸军事。

同年,刘备兴兵问罪,讨伐孙权。孙权果断任命陆逊为大都督,迎击刘备,于次年的彝陵之战中大破蜀军。稳固了东吴统治下的荆州疆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25

1、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2、隔江对峙

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遣交州刺史步骘挥师南征。吴军压境,交州九郡无不臣服。交趾太守士燮率领众兄弟接受孙氏管制。唯有刘表所任命的苍梧太守吴巨阳奉阴违,最后被步骘所斩。孙权为笼络士燮,遂加其为左将军。

3、夺取荆州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春,孙权与和吕蒙商议,准备伺机收回荆州,于是积极备战。又命都尉徐详拜访曹操,请求归降,曹操同意修好,立誓重结为姻亲。

4、受封吴王

黄武元年(222年),曹丕发觉孙权并非真心归附,便举兵伐吴,三路出师。魏军战果不如预期,只得于次年全面引退。同年十二月,孙权派太中大夫郑泉前往白帝城拜谒刘备,蜀、吴两国重新通好。

5、登基为帝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于武昌(今湖北鄂城)正式登基为帝,建国号为吴,孙吴王朝正式建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孙权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0-26

孙权的主要事迹:

1、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2、隔江对峙

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遣交州刺史步骘挥师南征。吴军压境,交州九郡无不臣服。交趾太守士燮率领众兄弟接受孙氏管制。唯有刘表所任命的苍梧太守吴巨阳奉阴违,最后被步骘所斩。孙权为笼络士燮,遂加其为左将军。

3、夺取荆州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春,孙权与和吕蒙商议,准备伺机收回荆州,于是积极备战。又命都尉徐详拜访曹操,请求归降,曹操同意修好,立誓重结为姻亲。

4、受封吴王

黄武元年(222年),曹丕发觉孙权并非真心归附,便举兵伐吴,三路出师。魏军战果不如预期,只得于次年全面引退。同年十二月,孙权派太中大夫郑泉前往白帝城拜谒刘备,蜀、吴两国重新通好。

5、登基为帝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于武昌(今湖北鄂城)正式登基为帝,建国号为吴,孙吴王朝正式建立。

扩展资料

孙权轶事之不记前仇

孙策掌理江东时,曾让吕范管理财计。当时孙权年少,私下向吕范借钱索物,吕范定要禀告,不敢专断许可,当时被孙权怨恨。后来,孙权代理阳羡长,有私下开支,孙策有时进行核计审查,功曹周谷就为孙权制造假账,使他不受责问,孙权那时十分满意他。

但等到孙权开始统管国事后,认为吕范忠诚,深为信任,周谷善于欺骗,伪造簿册文书,不再录用。吕范去世后,孙权路过吕范墓,忍不住呼喊他的字:“子衡!”言毕泪流不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权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10-25

1、少年统业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被许贡门客行刺而去世,临终前命孙权接替其位。孙权当年虚岁十九岁,被东汉朝廷册拜为讨虏将军,兼领会稽太守,驻守吴郡。

孙策刚刚统一江东没有多久,地方士民及宾旅寄寓之士仍存异心,因此孙权最初掌管江东时,局势动荡不安。庐江太守李术更是公开反叛,宗室内部庐陵太守孙辅通敌曹操、孙暠企图夺权,丹阳太守孙翊和宗室重臣孙河遭到杀害,豫章、会稽等地数万山越也伺机作乱。

孙权以张昭为师傅,以周瑜、程普等旧臣,统御诸将。先率军消灭李术,得其部众三万余人;阻止宗室动乱;又灭山越六千,收编万余。他又广招贤才,聘求名士,诸葛瑾、鲁肃、严畯、步骘、陆逊、徐盛、顾雍、顾邵等人被招至麾下,安定了地方大族及宾旅寄寓之士之心,稳定了江南局势。

2、赤壁之战

建安十三年(208年),丞相曹操南征,大败左将军、豫州牧刘备。曹操占领江陵后,给孙权写信,直意要取下东吴之地。孙权果断决定,以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与刘备合兵,和曹操决战。周瑜用黄盖谋,以五万人于赤壁大破曹操,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

3、夺取荆州

曹丕称帝后,孙权便遣使请求成为魏的藩属,并将降将于禁等送回北方。十一月,曹丕赐给孙权九锡,册封其为吴王、大将军、领荆州牧,节督荆、扬、交三州诸军事。

同年,刘备兴兵问罪,讨伐孙权。孙权果断任命陆逊为大都督,迎击刘备,于次年的彝陵之战中大破蜀军。稳固了东吴统治下的荆州疆土。

4、隔江对峙

建安二十年(215年),刘备收取益州,孙权遣诸葛瑾讨还荆州,刘备不从。盛怒下的孙权以吕蒙为将,连下长沙、桂阳、零陵三郡。刘备亦起兵五万赴公安,关羽将三万于益阳与鲁肃对峙,大战一触即发。

然曹操于此时拔汉中,刘备面临着极大的威胁,与孙权议和,允诺把长沙、江夏、桂阳三郡土地予孙氏。与刘备议和后,孙权再次征讨合肥。撤军时,孙权在逍遥津以北被曹操麾下大将张辽袭击,赖吕蒙、凌统等拼死护卫,方得以脱险。

5、登基为帝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于武昌(今湖北鄂城)正式登基为帝,建国号为吴,孙吴王朝正式建立。割据辽东的公孙渊自从黄武七年(228年)后,便多次与孙权来往使者。五月,孙权派使者出使辽东。六月,与前来祝贺孙权登基的蜀使陈震商议平分曹魏九州,并制定盟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10-25

孙权主要事迹是在三国时代成为孙吴开国皇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领土面积大大增加。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建立吴国。同年,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

黄龙元年(229年),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不久后迁都建业。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黄龙二年(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抵达夷州。


扩展资料:

赤壁之战:

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史称赤壁之战。

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刘备向孙权借荆州后实力迅速壮大,进而谋取益州,孙权屡次亲率大军进攻合肥,数战不利,损兵折将。曹操在退回北方后,休养生息五年,平定关中后才大举南征孙权。此战形成天下三分的雏型,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火烧赤壁

当时曹操为了北士卒不习惯坐船,于是将舰船首尾连接起来,人马于船上如履平地。周瑜部将黄盖说:“如今敌众我寡,难以长期相持。曹军正把战船连在一起,首尾相接,可以用火攻,击败曹军。”于是,选取蒙冲战船十艘,装上干荻和枯柴,在里边浇上油,外面裹上帷幕,上边插上旌旗,预先备好快艇,系在船尾。

黄盖先派人送信给曹操,谎称打算投降。当时东南风正急,黄盖将士艘战船排在最前面,到江心时升起船帆,其余的船在后依次前进。曹操军中的官兵都走出营来站着观看,指着船,说黄盖来投降了。

离曹军还有二里多远,那十艘船同时点火,火烈风猛,船像箭一样向前飞驶,把曹军战船全部烧光,火势还蔓延到曹军设在陆地上的营寨。顷刻间,浓烟烈火,遮天蔽日,曹军人马烧死和淹死的不计其数。

周瑜等率领轻装的精锐战士紧随在后,鼓声震天,奋勇向前,曹军大败。曹操率军从华容道步行撤退,遇到泥泞,道路不通,天又刮起大风。曹操让所有老弱残兵背草铺在路上,骑兵才勉强通过。老弱残兵被人马所践踏,陷在泥中,死了很多。周瑜、刘备军队水陆并进,一直尾随追击,但已经来不及。

此战中曹军伤亡过半,曹操回到江陵后,恐赤壁失利而使后方政权不稳,立即自还北方,留曹仁、徐晃等继续留守南郡(治所江陵),文聘守江夏,而后委任乐进守襄阳、满宠代理奋威将军,屯于当阳。孙刘联军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孙权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