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

如题所述

一.何谓沉默的螺旋?

        在本书中,沉默的螺旋指出了这样的现象:和媒介中主流观点持相反意见的人由于害怕被排斥而保持沉默。而结果就是,在劣势意见的沉默和优势意见的大声疾呼中,占据压倒优势的意见以螺旋形式扩展加强,最终变成了一种优势社会舆论。

        简单的说,就是每个人都因为害怕被排斥而不敢表达不同的意见,那某一种初始的优势意见就会因为没有人表达不同而不断加强,最终变成了一个大螺旋。

        沉默的螺旋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心理学和社会学,涉及到几个重要的概念,孤立恐惧Isolationsfurcht,意见气候 Meinungsklimas,准感官统计Quasi-Statistischen Wahrnehmungsorgans。

■孤立恐惧指的是个人因为害怕孤立而改变自己的行动。与他人保持连接是人类的三大基本社会动机之一(成就,权力,亲和)。这点在社会心理学很早就有着研究,比如Asch关于线条长短的实验。这个也在认知神经学层面得到了印证,比如(Klucharev et al. 2009)

■意见气候指的是个人所处的环境中的意见分布情况。他的来源可以是人际传播中的群体意见,也可以是大众传媒里面的各种意见。

■准感官统计指的是个体会自动的判断意见气候,比如什么样的意见现在占据主流。简单的说,就是个体对意见气候的感知。

        总结这三点,我们不难发现,如果一个人通过准感官统计发现,自己的意见和意见气候中的主流意见相左,因为对孤立的恐惧,他自然会乖乖的保持沉默。如果所有人都这样,那多数意见将所向披靡。从而,这个理论连接了微观层面的心理机制和整个社会舆论带来的长期后果。

二.如何打破沉默的螺旋

        众所周知,在一个群体中,总会有那么几个无论如何都敢说话的(Noelle-Neumann叫这种人中坚分子hard core)。而这种人也是最能打破螺旋甚至逆转螺旋的,因为只要当他们开口说话,其他沉默的人也会因为有参照而不再害怕孤立。

        这个部分的研究非常多,比如以下几个例子:

■参照群体与社会支持:如果某人和优势意见相反的劣势意见得到了最亲近的家人和朋友的支持,那他就不会在言论上有所害怕而退缩。所以一个人越是有强大的参照群体和社会支持,他就会越容易打破甚至逆转螺旋。

■匿名性:如果一个人不用担心发言而被孤立,那么他就不会受沉默的螺旋的影响,甚至逆转。匿名性可以做到这一点,通过匿名的方式,让个体免受发言而带来的后果。

■少数派的一致性:作为劣势意见的少数派,如果能坚持自己的立场,那么自然可以获得停止螺旋甚至逆转螺旋的机会。相似的概念比如少数派的自信,高自信的少数派自然不担心被孤立。

■个人主义信念:这点非常有意思,相较于集体主义而言(中日韩),个人主义下的个体更不容易被螺旋影响,也更能逆转螺旋。因为集体主义信念更重视集体,所有孤立恐惧会更加严重。(Huang, 2005)

        大家如果关注最近的的国际相关事件的舆论的话,不难感觉,沉默的螺旋能对我们日常的生活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在这个环境下,如何让自己不被不好的环境影响,如何能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好。

        韩国娱乐圈的一系列地震,让我们注意到了坚韧的韩国媒体。从梨花大学女大学生到崔顺实再到朴槿惠,再到如今的李胜利背后的庞大黑色体系。韩国媒体人真的是让人敬佩的群体。

        锲而不舍,死磕到底。 ​

        支撑这一系列震撼东亚的报道的媒体,包括有有专攻娱乐的 Dispatch“D社”(类似韩国版 TMZ 吧),韩国传统三大台 SBS、MBC、KBS,以及全斗焕执政期间被迫停播、前几年才复播的 JTBC 等等。

        这些大众媒体,几乎每家都有一段血泪故事。

        然而,这才是媒体的意义,要成为强权者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媒体人要是锋利的,不屈的,且一往无前的。

        最后回到我们自身,有没有办法彻底消除「沉默的螺旋」呢?

        很难,因为人们无法消除内心对成为异类的恐惧,也无法消除权威人士的影响力。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观点独立发声,发挥出个体智慧的力量。

        诚如乌克兰著名漫画家符拉蒂米尔·卡赞尼夫斯基所言:“我努力把话筒靠近枪口,就是为了在他扣动扳机时,能有更多的人听到枪声。”

参考文献:

《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 董璐 编著

《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德)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 董璐译

Klucharev, V., Hytönen, K., Rijpkema, M., Smidts, A., & Fernández, G. (2009). Reinforcement learning signal predicts social conformity.Neuron,61(1), 140-151.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8-12
《沉默的螺旋》这部电影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其中一个重要的议题是舆论和我们社会的“皮肤”。通过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中舆论形成的原因以及对个体和整体的影响。
我们来看舆论对社会的影响。舆论可以被视为一种集体性思维模式,它塑造着人们的观念和价值观。当舆论形成后,它往往会对社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力。比如,在《沉默的螺旋》中,主人公因为被错误地认定为犯罪嫌疑人而遭受到了群众的谴责和排斥。这一情节引发了观众对于舆论造成的不公正对待的思考,进而引发了更深层次的讨论。
我们需要关注舆论如何影响个体。在现实生活中,个体常常受到舆论压力的影响,无法保持自身独立思考和表达观点。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迅速且广泛,错误或偏见可能迅速扩散,导致个体受到舆论的束缚。这在《沉默的螺旋》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主人公面临舆论的攻击和扭曲,使得他们无法正常生活和表达自我。
然后,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应对舆论对个体的影响。一个积极的方式是培养个体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只有通过理性思考和分析,个体才能更好地应对舆论的影响,并坚持自己的信念。社会也需要加强对于舆论质量和真实性的监管,以减少假消息和虚假观点的传播。
我们要提醒大家,在面对舆论时要保持冷静和客观。不要盲从或轻易被舆论所左右,而是要审慎地选择信息来源,并运用自己的判断力进行思考。每个人都有权利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价值观,不要因为害怕被舆论指责而失去自我。
《沉默的螺旋》引发了我们对于舆论和社会“皮肤”的深入思考。了解舆论形成原因以及对个体和整体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舆论压力,并保持自身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信息时代,我们要保持冷静和客观,不被舆论所左右,坚守自己的信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建设一个包容、理性和健康的社会。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