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运用哪些艺术表现手法?

如题所述

写作手法:
(一)《西游记》以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神奇的丰富多彩的幻想世界,开拓了我国古代长篇神话小说创作的新领域。
(二)神话人物的塑造突出的特色是把社会化的个性,超自然的神性和某些真实动物的特性结合起来,既反映了社会的真实,又有着神奇色彩。
(三)幽默、诙谐的艺术风格。《西游记》把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结合起来,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爱和憎。
艺术特征:《西游记》描写的幻想世界和神话人物,大都有现实生活作基础,同时在神奇的形态下体现了作家与人民的某些美好愿望.八十一难,七十二变,各种神魔的本领都充满幻想色彩;五花八门,奇光异彩的宝贝,显然是人们为了征服自然或战胜敌人才假想出来的.《西游记》构成了浪漫主义的基本艺术特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09
《西游记》虽然是一部神怪小说,但作品的字里行间却透露出一股颇为浓重的讽刺意味;而且,作品的讽刺锋芒,看来还是指向人世间社会中的广泛现象;而其讽刺艺术的独特处,则是通过自成一格的游戏笔墨来体现。

关于《西游记》的讽刺性以及中国古代小说中运用讽刺艺术的情况,鲁迅曾经指出:

 

(《西游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几乎改观……①

 

寓讥弹于稗史者,晋唐已有,而明为盛,尤在人情小说中。然此类小说,大抵设一庸人,极形其陋劣之态,借以衬托俊士,显其才华,故往往大不近情,其用才比于“打诨”。若较胜之作,描写时亦深刻,讥刺之切,或逾锋刃,而《西游补》之外,每似集中于一人或一家,则又疑私怀怨毒,乃逞恶言,非于世事有不平,因抽毫而抨击矣④。

 

细加分析,鲁迅所论直接或间接涉及《西游记》者,至少有如下几层意思:一是《西游记》虽还不足以称为讽刺小说,但其中的确包含着“讽刺揶揄”的内容和手法;二是《西游记》所“讽刺揶揄”的对象,并不是针对着神魔世界,而是借神魔世界的情状,来讥弹“世态”;三是《西游记》中的“讽刺”显然不属于“大不近情”的小说之列,亦非“私怀怨毒,乃逞恶言”之流;而近乎是作者“于世事有不平,因抽毫而抨击”;四是《西游记》较之其前身同类作品“铺张描写,几乎改观”,因此,当然可说是一部“较胜之作”;而作品中的“讽刺”笔墨,的确也可称得上是“描写时亦深刻,讽刺之切,或逾锋刃”。

基于这样的分析,并结合对《西游记》创作实践的全面探讨,我们应该承认作者的讽刺艺术,不仅与作品的思想力量有关,而且也突出地显示着作者艺术表现技巧的特色和成就。

《西游记》作者“于世事有不平,因抽毫而抨击”的现象,在作品中通过形象描绘,几乎广泛有所反映,而其中有些笔墨就形成为极其深刻而又发人深省的讽刺。第四十四回,当孙行者来至车迟国,得悉众僧遭受迫害的痛苦情景,因而叫他们都逃走,但和尚们竟说:

 

老爷,走不脱!那仙长奏准君王,把我们画了影身图,四下里长川张挂。他这车迟国地界也宽,各府州县乡村店集之方,都有一张和尚图,上面是御笔亲题。若有官职的,拿得一个和尚,高升三级;无官职的,拿得一个和尚,就赏白银五十两,所以走不脱。——且莫说是和尚,就是剪鬃、秃子、毛稀的,都也难逃。四下里快手又多,缉事的又广,凭你怎么也是难脱。

 

粗粗一读,以为是作者喜欢运用戏笔,夸张其辞;细细一想,不然,在作品所描写的整个故事的背景下,和尚们这一番饱含苦楚和辛酸之话,竟是反映了平平常常的事实。这种讽刺笔墨,显然出于作者对当时暴政的愤怒和对下层群众无端受酷害的广泛同情;因此,目的在于指摘时弊,而且讽刺之尖锐和辛辣,锋芒直接指向当时的执政者。再看第七十七回,唐僧受困狮驼城,行者赶往灵山哭诉如来;当教主说“你且休恨,那妖精我认得他”时,作者笔锋一转,猛然让猴头失声大喊;“如来,我听见人讲说,那妖精与你有亲哩”。而当如来说明妖精的详细来历后,行者又马上接口道:“如来,若这般比论,你还是妖精的外甥哩。”这里虽然是一些俏皮话,但作者通过孙行者这种真真假假的调皮口吻,在形象描绘中曲折地寄寓着极其深微的讽刺意味。这,我们只要联系全书中多次写到的神佛和妖精之间千丝万缕的关联时,行者总是忍不住要以讽刺的声口予以指摘的情景,就不难体会和理解作者的良苦用心。孙行者对佛祖和教主们的调笑和不庄重,实际上就是反映着作者对这些宗教权威甚至政治上的统治者一定程度上的轻蔑和嘲讽。

但是,我们决不能因此就得出结论,认为《西游记》的讽刺锋芒,始终针对着天上和人间的统治者。因为,一则作品虽然对许多统治人物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讽刺,但同时也往往可以看到在特定情况下,形象描绘中所出现的褒扬和赞美性的笔墨;二则《西游记》的讽刺锋芒,显然也指向其它一些人物。对猪八戒的讽刺揶揄应该说是浓重的。例如,猪八戒开口闭口总宣称自己“老实”,有一回竟当着众人公开说:“师父,莫怪我说。若论赌变化,使捉掐,捉弄人,我们三五个也不如师兄;若论老实,象师兄就摆一队伍,也不如我”,“我生平不敢有一毫虚的”(第七十四回)。可是,在实际行动中,猪长老却免不了装腔作势,弄虚作假,而且比之乃兄大有过之而无不及。猪八戒身上这种言行不一、心口二致,以及诸如此类的各种缺陷,作者往往用调笑的笔墨给以恰如其分的描绘,因而讽刺意味显得特别严重。第七十六回,猪八戒被妖精所捉,孙行者去救他,听说八戒攒了私房,就假装勾司人吓他:

 

呆子道:“长官,你且回去,上复五阎王,他与我师兄孙悟空交得甚好,教他让我一日儿,明日来勾罢。”……行者暗笑道:“也罢……你可有盘缠,把些儿我去。”八戒道:“可怜啊,出家人哪里有甚么盘缠?”行者道:“若无盘缠,索了去!跟着我走!”呆子慌了道:“长官不要索。……有!有!有!……可怜,可怜!我自做了和尚,到如今,有些善信的人家斋僧,见我食肠大,衬钱比他们略多些儿,我拿了攒这里,零零碎碎有五钱银子;……”行者暗笑道:“这呆子裤子也没得穿,却藏在何处?……咄!你银子在哪里?”八戒道;“在我左耳朵眼儿里塞着哩,我捆了拿不得,你自家拿了去罢。”

 

从猪八戒的例子就足以说明,《西游记》作者运用讽刺,并不限于某一些人物;而是对准所有人物的性格中哪些应该讽刺的内容。在《西游记》中,不论哪一个人物,只要他身上存在足以讽刺的因素,作者是不会加以忽略的;甚至作品的人物中虽然不存在那种足以讽刺的现象,但作者却有意要对这种现象给以抨击,于是也不妨想方设法,采用间接的手法,借助他那游戏笔墨的特性,来达到讽刺目的。所以,《西游记》的讽刺内容是广泛的,讽刺的手法也是多样的,从而在讽刺艺术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2.《西游记》讽刺艺术的手法

 

《西游记》讽刺艺术的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这显然是作者那支天才的游戏之笔的创造性艺术成果。无论是“抨击”不平的“世事”,还是嘲讽人情的缺陷,作者莫不挥洒自如地运用富有色彩的游戏笔墨,任情驰骋,随意皴染,却又似成竹在胸,浑然成篇。或借嬉戏以见志,或以调笑来寄讽,或因难抑心头的愤慨而冷嘲,或在漫不经心的叙述中以寓讥,都能运用那支圆熟的戏笔,以富有色彩的手法和技巧,透示出丰富而深邃的思想,凝聚成浓重而淳厚的讽刺意味。

《西游记》所运用的讽刺手法应该说是多样的,它鲜明地标志着作者讽刺艺术的创造性。我们从小说形象描绘中深入分析,作者的讽刺手法,具体有如下几项。

《西游记》讽刺手法之一:不着一字,意在言外。
《西游记》讽刺手法之二:旁敲例击,借题发挥《西游记》讽刺手法之三:信手拈来,随意生发
第2个回答  2013-07-09
请看人教版8下P227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