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故宫,颐和园”清朝皇家建筑,都出自哪个家族?

如题所述

中国建筑史上绝无仅有的——“一家样式雷、半部建筑史”的传奇建筑家族—雷氏家族。

雷氏家族有7代人担任样式房总设计师,设计修建了坛庙、园林、陵墓、府邸、宫殿等一系列皇家建筑,包括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故宫(一部分)、颐和园、清东陵、清西陵等等。

清初年间,雷家木工手艺传承至雷发达,一个传奇建筑世家的辉煌就此拉开序幕。

第一代:雷发达

清康熙二十二年,为修建皇家宫苑,清王室下旨征召民间匠师赴京,此时已经在南京小有名气的雷发达应召于,和堂弟雷发宣重修故宫三大殿,很快,雷发达就从众多工匠中脱颖而出。

雷发达主持紫禁城重修设计时,他大胆创新,保留了中轴线上大殿建筑的严格对称,但轴线两侧建筑物排布只求大致对称,而在细节处寻求变化与不同。

晚年,他写下《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工程营造录》,成为我国古代建筑设计的“指导典范”。

传说,在太和殿上梁当天,康熙亲临只见大梁举起,却因榫卯卡住落不下来,康熙正要发怒,只见一人腰别铁斧爬上大梁哐哐几斧便使大梁归位,康熙大喜。当场赐他“工部营造所长班”这个人就是雷发达,后来升任皇家样式房掌案。

第二代:雷金玉

传说他的“出场”是从挽救一场危难开始的。那时,紫禁城太和殿正在修缮,因缺少大木头,官员们便从明代殿陵中,拆取一根金丝楠木换作太和殿大梁用料。工程竣工之日,要举行上梁典礼。

这一天,康熙帝亲临现场观看。没想到这个节骨眼却发生了意外,脊檩怎么也合不上榫,工部官员吓得满头大汗。

幸好一位官员机敏,赶紧找来雷金玉。雷金玉持斧而上,啪啪几下,大梁轰隆一声,稳落到位,丝丝入扣。康熙大喜,封雷金玉为内务府总理钦工处掌案。“赏七品官,食七品俸。

他把自己独特的工艺化作鲁班再现,对宋代以来沿用的“斗拱”进行改进,以卯口宽度为基本尺寸,形成由“斗拱”变“斗口”的新模式,让设计与施工能够更加科学地衔接。

从此,建筑所用柱子梁枋的粗细、高低,都是以“斗口”为基本单位来计算。直到现在,这项木工技艺仍无人撼动。

雍正即位后,开始大规模修建圆明园。而此时,雷金玉已年过六旬,命其担任圆明园样式房掌案,也就是圆明园总设计师。雷氏家族从此迎来了掌控皇家建筑的样式雷时代。

第三代:雷声澄

雷金玉去世后,雷家失去“样式房”掌案职位,雷金玉第六位夫人张氏,她带着三个月大的儿子雷声澄留在北京。

不顾礼教束缚,怀抱幼子在工部泣诉,终于为雷声澄争得成年后重掌样式房的资格,样式雷的辉煌这才得以延续。

雷声澄成年后,接掌样式房,成为第三代样式雷传人,虽然他执掌了样式房工作,但由于缺少行家的指点帮助,因此技艺平平,并没大的建树。

第四代 雷家玺

雷家玺、雷家玮、雷家瑞三兄弟,成为当时设计界强大的铁三角。

乾隆盛世,清代皇家建筑最兴盛的时代,乾隆曾六下江南,江南旖旎精巧的园林景致让他难以忘怀,便想用北京西郊山水再现柔婉明丽的江南风光,于是三山五园工程热热闹闹地开工了。

三兄弟中,雷家玺尤为出色,所以便做了样式房掌案。三兄弟最擅谋篇布局,设计了万寿山、玉泉山、香山等园庭工程,并扩建了著名的承德避暑山庄。

而颐和园,更是三兄弟的代表作。当时颐和园叫做清漪园,1750年,乾隆为庆祝母后六十大寿,启动清漪园工程,让“样式雷”负责设计。

嘉庆“昌陵”成为样式雷第一个陵寝杰作,雷家玺设计,地点位于清西陵太平峪。清西陵位于河北易县,距北京120公里。这里葬着4个皇帝,9个皇后和27个嫔妃。昌陵地宫结构宏大、四门九券雕刻精细。

陵寝券顶是用一块块砖砌筑的,合拢这样的券项是相当困难的,但雷家玺成功将金券合拢,堪称奇迹。

第五代 雷景修

雷景修成为雷氏家族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

他在世最大的工程便是主持清西陵、慕东陵、圆明园工程。

雷景修整理祖上传下来的设计图纸和烫样模型,并建了三间屋子来收藏,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时,雷景修又把工部样式房的图纸和烫样,迅速转移到自己家中妥善收藏,样式雷图档才得以保存下来。

长久以来,由于史料的缺乏,没人能说清中国古代建筑究竟是怎么一步步完成的。以至于很多国外专家一直认为,中国古代建筑完全是靠工匠经验修建的,不需要设计图,更不需要施工图。

样式雷图档的留存于世,彻底推翻了这种说法,在绘图以平面为标准的时代里,雷家就创造性地绘制建筑物透视图,用来反映建筑构造之间的复杂关系,证明了中国古代建筑水平远远超越了同时代。

2007年,样式雷建筑图档经过评选,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成为我国第五个世界记忆遗产项目。

第六代 雷思起

雷思起,接任掌案之职。他一生经历道光、同治、光绪三帝,主持修建了定陵、定东陵、惠陵和西苑,及许多王公、贵胄的府邸、园林、陵寝。

定陵更是雷思起的旷世之作。定陵建筑层层叠落,不仅韵律感十足,更由此形成了跌宕起伏的豪华气势,不论俯视还是仰视都让人震撼不已。因建陵有功,雷思起被钦封五品职衔。

1873年,慈禧重修被英法联军烧掉的圆明园,对于重修,同治帝给的工期仅一年。要求雷思起一个月内完成全部画样和烫样。重修圆明园,但根本拨不出款。同治帝命王公大臣报捐修,筹集23万两银子,对于重修,这只是杯水车薪。

1874年9月,同治帝被迫发布上谕:“圆明园工程,均著即行停止。”工程虽停,但雷思起却累垮了,不久便撒手西去,终年50岁。

第七代 雷廷昌

雷廷昌成为新掌案。他主持重建了天坛祈年殿、紫禁城太和门,以及慈禧太后万寿庆典的点景楼台等。因惠陵金券合拢和隆恩殿上梁有功,他被朝廷赐为二品,样式雷家族荣耀达到巅峰。

第八代 雷献彩

1897年,慈禧再度启动圆明园重修工程,雷廷昌儿子雷献彩,做了圆明园样式房掌案。

然而,1900年八国联军再次入侵,北京城内外各类皇家建筑再度浩劫。

事后,雷廷昌、雷献彩又进行了大规模修复重建,1907年,雷廷昌去世。清末崇陵、摄政王府等重大工程,则由雷献彩主持完成。

传承八代的“样式雷”建筑传统就此终结。在接踵而至的乱世中,雷家迅速衰败,迫于生计,他们开始变卖样式雷图档,致使部分图档流落海外。

幸亏,这引起了建筑专家朱启钤的注意。他急忙向文化基金会提出购存建议,文化基金会便委托北平图书馆进行收购。

2007年6月2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样式雷”建筑图档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让这个神奇的家族永存于人类历史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