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为什么放清军入关?

如题所述

李自成令诸将发书招吴三桂,命吴襄写信劝子投降,另派人带白银4万辆犒赏吴军官兵。吴三桂和众将商议决定归顺大顺。

四月初五日,吴三桂行到永平西沙河驿,见到从北京逃出的家人,得知父吴襄为闯王部下行掠,吴三桂大怒,考虑到自己和清军结仇甚深,北归很难,而“李害父陷于不知,不必仇”,到北京后再辨明。

接着听到京城被李自成部下大掠,拷掠净尽,自己的爱妾陈圆圆被刘宗敏抢占,发现不能投降李自成,改变了投降李自成的初衷,寻找新的主子。 

吴三桂投降清王朝未必完全是因为“冲冠一怒为红颜”,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李自成的大顺王朝对于投降的地主阶级严厉拷掠。

虽然已经占据了大半个中国,但是完全反对地主阶级,坚决消灭地主阶级,这样就和吴三桂的既有利益冲突,和吴三桂的家族利益冲突,和吴三桂的支持来源冲突。这时吴三桂已清楚的知道,他和他的阶级不能和李自成的大顺王朝共同相存。



扩展资料:

康熙十二年(1673年)春,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疏请归老辽东,康熙皇帝遂乘势作出了令其移藩的决定。而后,又对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的撤藩要求也依例照准。在形势的逼迫下,吴三桂也假惺惺地上书朝廷,请求撤藩,实则希冀朝廷慰留他。

对于吴三桂的真实意图,康熙皇帝非常清楚。他认为,吴三桂和朝廷对立已久,“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及今先发,犹可制也”。于是力排众议,毅然决定允其撤藩,还派专使至滇,雷厉风行地经理撤藩事宜。十一月,吴三桂诛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提出“兴明讨虏”,起兵造反。

由于吴三桂专制滇中十四年,在反叛之初,叛军乘锐连下贵州全省、湖南的衡州。福建靖南王、广东平南王二藩和吴三桂在各地的党羽如四川之郑蛟麟、谭弘、吴之茂,广西之罗森、孙延龄,陕西之王辅臣,河北之蔡禄等也先后揭起叛旗,纷纷响应。一时之间,形势对吴三桂非常有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20

吴三桂之所以这样做,一部分是由于明朝大势已去,另一部分是自己的爱妾被李自成的手下抢走,这让吴三桂对朝廷更加失望。明朝末年战乱四起,内有李自成率领的起义队伍,外有清军虎视眈眈,崇祯君王先后派出洪承畴和吴三桂两员大将,但随着洪承畴和吴三桂的先后倒戈,明朝彻底沦陷,最终崇祯君王自尽在煤山。

吴三桂是明朝的得力干将,他文武双全,有勇有谋,曾为明朝立下赫赫战功,当时清军在山海关外发起猛烈攻击,崇祯帝命吴三桂带兵抵抗,吴三桂奉命出征,自己手握数十万兵权,为了让崇祯帝放心。

吴三桂将自己的爱妾陈圆圆留在京城作为人质,并要求崇祯帝保护好她的安全。吴三桂到达山海关之后和清军进行了多次交战,皇太极十分欣赏吴三桂,几次命人送去珍宝,但都被吴三桂拒绝了。

扩展资料:

吴三桂与陈圆圆两人感情甚笃。所以,当陈圆圆被李自成手下抢走的时候,吴三桂一气之下,与李自成彻底决裂,冲冠一怒为红颜。

1644)三月,崇祯死、明廷亡,吴三桂和所有明廷故臣一样都在寻找出路。而一条最简捷的出路就是投降大顺,大顺对吴三桂的政策亦是招降。李自成遣使三桂,给予其四个月军粮及白银四万两,并声明俟立功日升赏。

这对于已缺饷一年多的吴军确实是雪中送炭。吴三桂已有降意。就在这关键时刻,吴三桂先后接到两种文书。一是大顺使者所持其父吴襄劝其归顺李自成的书信,二是有人送给吴三桂密信,详告其父被刘宗敏抓捕追脏,遭到严刑拷打。

其父已凑白银五万两,但离刘宗敏所索二十万两甚远。此外,吴三桂爱妾陈圆圆亦被刘宗敏霸占。吴三桂闻讯大怒。遂拔剑斩案、升帐演兵场,斩一名来使,将另一名割去双耳,令其传言李自成:李贼自送头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